第壹臺軍用電子管計算機是哪個國家研制的?
世界上第壹臺軍用電子管計算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美國研制成功的。那時,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各種武器、飛行器的飛行速度大大加快。在控制這些武器的飛行中,需要高速計算工具不斷修正運行參數,以保證達到預定的目的,用來對付這些高速武器的瞄準系統也需要瞬時完成大量復雜的計算工作,原有的計算工具已遠遠不能滿足要求,迫切需要研究壹種能適應時代、快速的計算工具。例如美國陸軍彈道研究所每天要編制6張火力表,每壹張需要計算幾百個彈道。他們雖然不斷改進機電式微分分析機,聘請了200多名專職計算人員,但是計算壹張表起碼也得2~3個月,為此,美國陸軍彈道研究所心急如焚。因此,武器裝備的發展、軍事上的迫切需要是電子管計算機產生的重要原因。
1942年4月2日,正當美國陸軍彈道研究所為計算彈道萬分焦急之時,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學院年輕的博士——莫克利完成了世界上第壹臺電子計算機設計方案,並提出了正式的研制報告(即題為《高速電子管計算機裝置的使用》的備忘錄)。這壹報告的提出立刻得到了當時陷入困境的美國陸軍彈道研究所的高度重視,並積極資助莫克利和壹位博士研究生埃克特聯合研制電子計算機。經過4年的努力,於1946年2月正式研制成功。彈道研究所的吉倫上校將其定名為“電子數值積分和自動計算機”,簡稱ENIAC。
“埃尼阿克”電子計算機,它使用了18000個電子管、7000個電阻、10000個電容、6000個繼電器,體積約有85立方米,重量達30多噸,機房占地面積達170多平方米。耗電近150千瓦。運算速度每秒能做5000次加法或者400次乘法運算。如果用當時最快的機電式計算機做40點彈道計算需要2小時,而“埃尼阿克”僅需要3秒鐘,快2400余倍。如此快速的計算,在當時來說確實是個創舉。這臺電子計算機的誕生,解除了美國陸軍彈道研究所的燃眉之急。自1946年起,這臺電子計算機在阿貝丁炮擊場(彈道研究所)正常運行了10年。這臺電子計算機雖然存有體積大、記憶能力差、判斷、控制能力不夠理想等弱點,但它終於突破了機械計算機的局限,以小而精密的電子元件替代了笨拙、粗糙的機械零件。這臺電子計算機的產生,標誌著人類計算技術進入了現代化的時代——電子計算機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