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紅軍的經濟政策的原則和中心是什麽?在當時的社會,政策的先進性如何提現?
原則是進行壹切可能的和必須的經濟方面的建設,集中經濟力量供給戰爭,同時極力改良民眾的生活,鞏固工農在經濟方面的聯合,保證無產階級對於農民的領導,爭取國營經濟對私人經濟的領導,造成將來發展到社會主義的前提。中心是發展農業生產,發展工業生產,發展對外貿易和發展合作社。
從發展國民經濟來增加我們財政的收入,是我們財政政策的基本方針,明顯的效驗已在閩浙贛邊區表現出來,在中央區也已開始表現出來了。這壹方針的著重的執行,是我們財政機關和經濟機關的責任。這裏必須充分註意:國家銀行發行紙幣,基本上應該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單純財政的需要只能放在次要的地位。
在全中國卷入經濟浩劫,數萬萬民眾陷入饑寒交迫的困難地位的時候,我們人民的政府卻不顧壹切困難,為了革命戰爭,為了民族利益,認真地進行經濟建設工作。事情是非常明白的,只有我們戰勝了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只有我們實行了有計劃的有組織的經濟建設工作,才能挽救全國人民出於空前的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