訶子裙是哪個朝代?
漢族。訶子,漢語詞匯,漢語拼音為hē zǐ,是古時漢族婦女的胸衣。 訶子為中國古代女性的內衣之壹,流行於唐朝、宋朝、明朝。
相傳為楊玉環發明。《事物紀原》中載:“貴妃私安祿山,指爪傷胸乳之間,遂作訶子飾之。”唐代以前的內衣肩部都綴有帶子,到了唐代,出現了壹種無帶的內衣,稱為“訶子”。這也是其外衣的形制特點所決定的: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裝”,她們將裙子高束在胸際然後在胸下部系壹闊帶。
兩肩、上胸及後背袒露,外披透明羅紗,內衣若隱若現,因而內衣面料考究,色彩繽紛,與今天所倡異的“內衣外穿”頗為相似。為配合這樣的穿著習慣,內衣需為無帶的。“訶子”常用的面料為:“織成”,挺括略有彈性,手感厚實。穿時在胸下紮束兩根帶子即可,“織成”保證“訶子”胸上部分達到挺立的效果。
按照現存的唐朝繪畫(如周昉的《簪花仕女圖》),訶子應為無帶的胸衣。可能是連在裙子的上半部,拉過胸後在胸下紮帶子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