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大撤退,希特勒為何愚蠢到放走英法聯軍
1940年5月26日,英國在敦刻爾克開展歷史最著名的軍事撤退行動,9天內將34萬士兵從法國海岸撤退到英國,堪稱奇跡。9月1日在中國大陸姍姍來遲的電影《敦刻爾克》,就是以該事件改編而成。
敦刻爾克大撤退前,為什麽希特勒突然命令德國裝甲部隊停止進攻,壹直以來爭議不斷。德國不僅錯失了在極為有利的條件下殲滅英國陸軍主力的機會,整個二戰,德軍都未能入侵英國。為什麽納粹德國對敦刻爾克大撤退睜壹只眼閉壹只眼?為什麽征服了整個歐洲大陸的納粹德國,自始自終未能染指英倫三島?
無論妳看沒看過電影《敦刻爾克》,妳可能都需要了解這些史實。
我們將在法國戰鬥
二戰前,英法對納粹德國施行綏靖政策,放任納粹德國在歐洲為非作歹。納粹德國接連完成了以下軍事行為:重振軍備、進駐萊茵非軍事區、吞並奧地利、吞並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占領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1941-1942年,納粹德國的勢力範圍。/Wikipedia
希特勒似乎習慣了英法對他的姑息,下壹步準備入侵波蘭的他,自然也希望英法放手不管。但1939年9月入侵波蘭後,英國還是對納粹德國發出了最後通牒——盡管希特勒表達了波蘭是他最後的領土要求。
所以當聽完英國的最後通牒,希特勒坐著壹動不動,沈寂了“像100年壹樣長”的時間,然後望向他的外交部長狠狠地說:“現在怎麽辦?”要知道20多年前的壹戰,德國就是因為錯估了英國的反應,造成了後來的不利局面。
但實際上希特勒不需要這麽悲觀,至少暫時是這樣。宣戰後的英法在西線並未主動攻擊德國,法軍守在馬其諾防線後面,白白等著德國打敗波蘭掉轉頭來。
1940年5月,德軍在西線發起進攻,入侵中立的比利時與荷蘭,並在比利時南部以坦克部隊突破阿登森林,繞過馬其諾防線。
今天馬奇諾防線壹景。/Wikipedia
這是德國又壹次入侵比利時,壹戰德國入侵中立的比利時,是英國宣戰的直接原因——正如二戰德國入侵波蘭是英國宣戰的直接原因——當時比利時的中立始於1831年,得到英國擔保。1914年德國首相貝特曼對英國“僅僅為了壹張廢紙……就對壹個具有血緣關系的國家……幹出這種難以想象的勾當”的指責剛過20多年,德國人就再壹次以實際行動表達了他們對中立條約的看法。
德國的虎狼之師迅速突進,英法聯軍節節敗退,退縮敦刻爾克,此時三面被圍壹面靠海的聯軍有被全殲的危險。但5月24日,希特勒突然命令裝甲部隊停止追擊,直到5月26日夜間,希特勒才取消停止前進的命令。
二戰時的溫斯頓·丘吉爾。/Wikipedia
丘吉爾的意思毫不含糊,英國會戰鬥到底,即使英國本土被征服,英國政府也會撤退到加拿大繼續戰鬥,直到有壹天重返英國,不僅要重返英國,還要重返歐洲大陸,將現在被納粹德國占領的舊世界“解放出來”。
但是到目前為止,希特勒還沒有制定針對英國的作戰計劃,而英國在前壹年的9月已經宣戰了。希特勒相信英國會妥協,6月14日,他第壹次公開表達了希望與英國媾和,此時法國政府已搬離巴黎,投降在即,英國沒有道理獨自支撐。第二天,希特勒通知德國將領,他要復員壹部分陸軍,將陸軍規模從160個師縮減到120個師。
6月中下旬到7月初,希特勒都在等待倫敦方面對他拋出的橄欖枝的回應。7月1日,他對意大利大使說到他“不能想象英國還有什麽人當真相信能獲得勝利”。
教皇、瑞典國王等中立國人士也試圖調停勸和,丘吉爾給瑞典國王的回復態度堅決,除非德國先恢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挪威、丹麥、荷蘭、比利時、特別是法國的自由和獨立,否則不會考慮任何和平建議。
1940年,英國倫敦的壹位偵察兵。/Wikipedia
希特勒不得不考慮與英國繼續作戰的問題,7月2日最高統帥部發出含糊不清的命令,指示登陸英國是可能的,現在需開始做準備工作,但“登陸的日期還沒有決定……入侵仍然僅僅是壹個計劃,還沒有做出什麽決定。”
7月13日,德國陸軍參謀總長哈爾德發現,此時希特勒“仍然壹心在想英國為什麽還不走和平道路”。哈爾德在日記提到壹個德國不希望與英國繼續打下去的原因,如果德國擊潰英國,大英帝國分崩離析,對德國並無好處,德國人流血犧牲,獲得實惠的只是日本、美國及其他國家。
1940年,哈爾德(最右)與希特勒壹同研究地圖。/Wikipedia
7月16日,希特勒發出了“如有必要,即付諸實施”的準備在英國登陸作戰的命令,代號“海獅計劃”。
7月19日,希特勒在國會發表他精心準備的演說,從技術上說,這次演說是希特勒人生最精彩的演說之壹。
在演講中,希特勒將英國官員與民眾區別開來,直指丘吉爾是戰爭販子,他表示英國政客固然做好了退守加拿大的準備,但英國民眾並不想離開故土,並惡意攻擊英國政客早就將子女和金錢送到加拿大了。最後希特勒總結到“我看不出有繼續打下去的任何理由”。
希特勒充滿謊言的演說不僅有可能達到離間英國民眾和英國政府領導人的效果,使“好戰”的政客孤立,還在德國人心中制造了如果與英國繼續作戰,責任在於英國壹方的印象。
希特勒的演說煽動性極強。/Wikipedia
在德國的文武官員看來,元首的演說釋放出極大的善意,元首給英國的條件十分寬大,他們相信英國壹定會接受元首的建議。希特勒也是這麽想,如果被攻擊的丘吉爾不會,至少熱愛和平的英國普通民眾會有熱烈回應。
但希特勒太不了解英國人的心性了,不到壹個小時,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德語廣播就給了壹個堅決的回應——“不”。事實上這是英國廣播公司自己的想法,並沒有收到英國政府的指示。英國政府的意思當然不會和BBC有何不同。
二戰時,英國人聽BBC廣播。/BBC
7月22號英國外交大臣正式拒絕了希特勒19號的和平建議,德國登陸英國作戰越來越有必要了。可德國為什麽至始至終沒能登陸英倫三島?
我們將在空中戰鬥
登陸作戰對納粹德國來說,面臨巨大的困難。陸軍參謀總部從開始就對登陸英國作戰不感興趣,他們根本不知道該怎麽行動。自從11世紀的諾曼征服以來,還沒有人征服過英倫。
在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和可觀的皇家空軍面前,德國海軍的實力捉襟見肘,他們只能保衛壹條狹窄的登陸戰線,陸軍則認為如果戰線過短,英國陸軍會將他們趕下海。海軍元帥雷德爾堅持9月15日是最早的行動日期,而10月之後天氣會變差,因此最好是明年5月以後再行動。
1940年,德國轟炸英國時派出的He 111轟炸機。/Wikipedia
8月1日,德國最高統帥部發出指令,爭取9月15日行動,後來改到9月21日,前提是德國空軍能重創英國的空軍、海軍和港口。因此取得制空權是入侵英國的必要條件。
8月12日,德國空軍元帥戈林下令執行“鷹計劃”,在戰鬥機護航下出動轟炸機,轟炸英國的飛機工廠、機場等軍事目標,以期取得制空權。此時德國集結了926架戰鬥機和1200余架轟炸機,英國空軍的戰鬥機則只有約700架。戈林相信他的空軍能在4天內摧毀英國南部防禦,兩至四星期摧毀皇家空軍,他甚至認為可能僅靠空軍就能使英國屈膝投降。
1940年9月,英國壹名噴火戰鬥機飛行員描述他如何打落壹架德國梅塞施密特戰鬥機。/Wikipedia
德國空軍盡管有數量上的優勢,但英國的噴火戰鬥機性能更好,並且英國的戰術也更先進,皇家空軍有效地運用雷達技術,德國在這方面遠遠落後於英國。因此初期每次空戰,德國飛機的損失都比英國多,前這3天德國損失47架飛機,皇家空軍損失13架。
8月15日展開第壹次大規模空戰,德國損失75架飛機,皇家空軍損失34架。17日德國又損失71架飛機,皇家空軍損失27架。此後天氣不佳,空戰停了幾天。
2014年,二戰服役的颶風戰鬥機亮相英國皇家國際航空展。/Wikipedia
皇家空軍通訊的中樞是地面的扇形通訊站,扇形站根據從雷達、地面觀察站和空中駕駛員獲得的情報,用無線電指導空中飛機作戰。德軍註意到扇形站和駕駛員之間有無線電交流,於是去轟炸這些扇形站。
在8月24日到9月6日的大規模空襲中,7個關鍵性的扇形站有6個受到猛烈轟炸,皇家空軍通訊系統處於癱瘓邊緣,加上連續作戰的飛機駕駛員已疲憊不堪,這期間皇家空軍損失戰鬥機446架,德國空軍損失385架,第壹次少於英國,戈林認為皇家空軍接近衰竭。
皇家空軍已漸不支,在這危險的時刻,德國空軍卻改變了他們的戰術,原因很諷刺。8月23日,12架德國轟炸機原本要轟炸倫敦郊外的軍事目標,因為航向錯誤,把炸彈投到市區,炸死了壹些平民。
倫敦附屬消防隊隊員正在滅火。/Wikipedia
在此之前,雙方都只打擊對方的軍事目標,德國空軍誤炸平民,英國人認為是故意的,出於報復,第二天晚上皇家空軍轟炸了柏林,盡管沒有造成多大物質損失,但德國本土遭到轟炸對德國人產生的心理作用是巨大的,隨後幾天皇家空軍又夜襲了柏林幾次。
希特勒需要對柏林市民有所交代,9月4日,他對體育館對民眾發表演說,要以百倍的炸彈報復英國的轟炸,把英國城市“夷為平地”。
1940年9月,戈林要求德國士兵從轟炸飛機場轉向轟炸英國倫敦。/Wikipedia
於是德國空軍停止攻擊軍事目標,轉而轟炸英國城市,皇家空軍得到喘息之機。9月7日,倫敦遭到轟炸,德國空軍遇到的抵抗不多,戈林相信英國戰鬥機兵力已接近匱竭,事實上,皇家空軍未被擊敗,他們還將加強對德軍的攻擊。
9月15日德國空軍做出最後的努力,結果緩過勁的皇家空軍以損失26架飛機的代價擊毀德國56架飛機,還轟炸了德軍的船只、軍火庫、油庫等軍事目標。德軍集結在港口的運輸船20%被擊沈或擊傷,希特勒不得不命令疏散船只。
1940年9月7日,德國空軍He 111轟炸機在英國倫敦上空盤旋。/Wikipedia
9月17日是下達登陸作戰命令的最晚時間。到了這天,眼看消滅皇家空軍非壹日之功,希特勒決定“海獅計劃”無限期推遲,登陸作戰已不可能,但希特勒要求空軍繼續轟炸英國,保持對英國的壓力,陸軍則從“海獅計劃”中抽離,他已決定第二年5月入侵蘇聯。
在1940年7月到10月底這個階段,德國壹***損失1722架飛機,英國損失915架。盡管德國空軍對英國飛機工廠造成不少損失,卻從未動搖過英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這壹年,英國本土——不包括海外自治領、殖民地——生產了9924架飛機,比德國的8070架還多。因此皇家空軍初期數量上的劣勢,越往後越不值壹提,9月份之後德國空軍再也不會有取得制空權的機會。
不列顛空戰壹直持續到第二年6月,連續的空襲對英國的城市造成巨大損失,倫敦市區1/5的房屋被毀。但英國人在這場戰爭中堅持下來,早在8月20日,丘吉爾就在下院講到“在人類戰爭領域裏,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那麽多的人的生存全靠那麽少的人”。
1940年德國空軍轟炸後,打不倒的倫敦市民
最終納粹德國既沒有摧毀英國的軍事力量,也沒有擊潰英國人的意誌,希特勒的戰略目標完全失敗,它源於開始就沒有制定出周全的計劃,錯估了英國人的心性;當德國人不得已臨時制定出計劃,又因為對手實力強大和頑強,而計劃落空。因此難怪也有人認為“海獅計劃”從開始就是虛張聲勢,為了給英國人施加壓力,並掩人耳目。
當年10月12日,希特勒正式將“海獅計劃”推遲到第二年春天,到了1941年7月重新定義了春天後,希特勒又將其推遲到1942年春。1942年2月13日,希特勒則徹底斃掉這個計劃。
正是在1942年,同盟國在多條戰線吹起了反攻的號角,阿拉曼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中途島戰役代表了二戰的轉折。作為同盟國的壹員,英國戰鬥到了最後,並當之無愧地贏得了二戰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