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入局24小時同城配賽道
拼多多入局24小時同城配賽道
拼多多入局24小時同城配賽道,最近拼多多開始在北上廣深這幾個國內壹線大城市招募24小時同城配送員,不難看出拼多多已經不滿足於線上電商的發展,拼多多入局24小時同城配賽道。
拼多多入局24小時同城配賽道1疫情防控之下,如何確保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供應,既是眾所關註的話題,也帶來商機。壹張關於“拼多多同城配”的招商截圖這兩天在業內流傳。4月19日,有消息稱,拼多多開始在北上廣深招募有能力24小時內配送的商家。
“新人入群” 同城配送
據了解,拼多多正在招募具備24小時同城送達能力的水果商家,例如水果連鎖店、前置倉、檔口批發商等,品類包括西瓜、榴蓮、果切和進口水果等,重點試水城市在北上廣深。
早在4月初,拼多多已開放了“同城配送”準入申請,禮品鮮花、低溫奶、定制蛋糕等行業具備同城自配送能力的商家可以在平臺設置同城配送,支持通過同城自有騎手、配送員配送的方式進行發貨。據悉,商家開通同城配送可享“24小時達”專屬標簽,支持區縣級配送,也能夠獲得官方流量加持。同時,拼多多還提及,因為項目在前期試運行階段,配送時效會放寬至48小時。
講究“時效”自有壹套
其實,與其它電商平臺有自己的物流公司相比,拼多多在物流上暫處弱勢。過去,拼多多相繼與安迅物流、極兔速遞、德邦快遞和中國郵政曾有合作。2019年2月底,拼多多正式上線了原創電子面單系統,提出了“新物流”技術平臺概念。
為布局末端,今年2月,多多買菜以3000元補貼和包裹補貼來吸引現有的驛站老板。但由於其未申請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該快遞代收業務被廈門市郵政管理局叫停。因此拼多多布局24小時同城送也是為其多多買菜服務。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拼多多“入群”24小時同城配,主要是基於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以城市實體店為單位進行在店取貨配送到家的即時零售市場,漸成都市人“消費剛需”。外賣平臺的餐飲類,生鮮電商平臺的生鮮類,以及鮮花電商的鮮花類,這些產品本身就對時效性要求高,自然需要即時配送。”
“玩家”比拼只為“剛需”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虎東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即時零售本質上滿足了時效性的要求,因為是快消品,可以從前置倉直接送到客戶手中,作為城市最後壹公裏運力的快遞小哥群體,自然成為各大電商巨頭爭奪的目標。”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疫情期間,多地物流受阻,用戶的新消費習慣加速養成,即時本地配送對於用戶來說逐漸成為“剛需”,滲透到都市生活各個方面。競爭加劇加上市場空間大,自然吸引包括互聯網巨頭在內越來越多的參與者“入群”。
此前,阿裏聚焦同城零售戰場,盒馬、淘鮮達雙管齊下,再加上旗下的天貓超市,合力打造同城零售圈;定位於“超市商品小時達”即時零售電商平臺的淘鮮達,則聚焦以生鮮為核心的超市商品品類,為客戶提供小時達、半日達、次日達等服務。去年10月,京東和達達集團聯合推出小時購。
美團閃購在去年9月覆蓋城鎮數量已達2800個,去年第三季度美團買菜的前置倉數量達400多個,品類也從1500+增至4000+,配送時間更是盡量保證在半個多小時完成。另外同城配送玩家還有蜂鳥即配、每日優鮮、叮咚買菜、多點、樸樸、順豐同城、UU跑腿等。
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即將發布的《2021年度中國物流科技市場數據報告》顯示,2021年即時物流交易規模為1832.2億元,同比增長7.77%。
拼多多入局24小時同城配賽道2相信大家對於“拼多多”這款軟件是非常熟悉的,他可以算得上是國內最先開啟團購模式的電商,後來的社區團購都算得上是它的後輩,正是因為拼多多開啟了團購拼單模式,所以它的價格就比其他平臺要賣得便宜很多,但是便宜就有很大概率買到質量不是那麽好的產品,所以拼多多在很長壹段時間內都被大家調侃是拼夕夕。
因為在它上面買的產品質量都令人堪憂,所以後面很多人就摸索出壹個規律出來,只在拼多多上購買壹些生活日用品就好了。
比如洗發水,牙膏,沐浴露,紙巾等等,這些東西便宜壹點倒是沒有什麽問題,質量也不可能會差到哪裏去,隨著近幾年的大力監管,拼多多上賣水貨的情況有所改善,雖然還是存在水貨的情況,但是壹想這個價格也就釋懷了,只要不是差的太離譜,壹般大家也不會糾結那麽多。
但是最近拼多多開始在北上廣深這幾個國內壹線大城市招募24小時同城配送員,不難看出拼多多已經不滿足於線上電商的發展,想要在即時零售市場分壹杯羹。
目前拼多多的宣傳同城配送主要以水果類為主,但是鮮花、低溫奶、蛋糕品類商家也可以在拼多多申請同城配,同時拼多多還可以為這些商家在自己電商平臺上進行引流。
但是拼多多的同城配送服務到底能不能做起來這個還需要打上壹個大大的問號,因為目前的同城配送市場,被美團和餓了麽給吃的死死的,想要從他們兩家的嘴裏咬下壹塊肉還是很困難的壹件事。
拼多多入局24小時同城配賽道3同城零售市場迎來了新玩家。拼多多正以水果為切入點,布局同城零售。
據北京商報報道,壹張在業內流傳的“拼多多同城配”招商截圖內容顯示,拼多多正在招募具備24小時同城送達能力的水果商家,例如水果連鎖店、前置倉、檔口批發商等,重點試水城市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同時,由於項目處於前期試運行階段,配送時效會放寬至48小時。
筆者了解到,4月初,拼多多已經開放了“同城配送”準入申請,禮品鮮花、低溫奶、定制蛋糕等行業具備同城自配送能力的商家可以在平臺設置同城配送,支持通過同城自有騎手、配送員配送的方式進行發貨。據悉,商家開通同城配送可享“24小時達”專屬標簽,支持區縣級配送,也能夠獲得官方流量加持。
不過,或許正處於測試階段,“24小時達”專屬標簽並未進行集成展示,而“48小時達”專屬標簽的配送範圍主要在上海區域。此前,拼多多推出了上海“48小時保供套餐”。
疫情導致多地物流受阻,從由商家組織運力來看,拼多多此舉目的之壹或是為了幫助商家拓展本地訂單。而在超大城市試水,並提供零傭金政策,也可以看出拼多多是想把它當成壹門長期生意來做。
就目前來看,“具備24小時同城送達能力”這壹項,需要商家在履約成本和損耗率控制上進行權衡,也可能會帶來壹定的試錯成本,不過零傭金和流量扶持也具有極強的誘惑力。
為何入局
從外部環境上來看,同城零售市場正由壹二線向低線城市下沈,但壹二線城市仍是消費主力。行業的觀點是,疫情的出現,讓同城零售賽道競爭提前三年到來。疫情期間,消費者對即時零售、即時配送的需求被發掘放大,同城零售市場成為最大潛在增量。
從餐飲外賣到萬物可得,同城零售正在以更近的距離觸達消費者。而得益於數字技術、智能供應鏈、履約能力等方面的不斷完善和提升,基於本地配送運力所形成的零售市場成為距離消費者最近的消費場景,這也反映出消費者對交易效率越來越高的要求。
不過,拼多多“24小時達”同城配的履約效率似乎顯得有些“遲緩”,阿裏、美團、京東已在同城零售領域深耕已久,此時入局似乎晚了些。不過,與其它平臺相比,拼多多最大的底牌是充沛的流量,京東小時購、美團閃購均是依靠主站進行拓客,有流量的拼多多也有底氣拓展邊界。
從業務來看,同城配能與拼多多旗下業務進行協同。多多買菜是“預售+自提”次日達模式,以同城配方式在本地履約服務上探索,也能為商家提供另壹種賣貨渠道,帶來新的想象空間。而與快團團結合,能對沈澱下的私域流量進行復用,提升履約效率。如果兩者都結合,那麽同城配能夠壹頭連著供給(多多買菜),另壹頭連著需求(快團團),不過這需要具備很強的本地履約能力。
而從履約來看,不少電商平臺已經實現了國內-區域-城市的次日達、當日達、半日達、小時達、分鐘級的履約覆蓋,全時段滿足消費者需求。同城配的嘗試探索,或許能夠進壹步補足拼多多在更快時效下的.履約短板。
從2020年,拼多多開始由輕做重,開始補足倉儲、物流短板,在基礎設施上進行投資。而在覆蓋更為廣泛的下沈市場,縣域網格倉與同城配的結合會讓拼多多在縣域層面,獲得新突破。
面臨的難點與挑戰
同城零售雖是新詞,本質上卻不是全新的生意。總的來看,需要圍繞商流和物流展開。商流需要商品供給,物流需要運力托底。想要玩轉同城零售,供應鏈、平臺以及運力是不可或缺的三大支撐力。
可以說,同城零售中競爭力最核心的體現就是對物流履約的掌握能力和對商品的把控能力,從而形成商流和物流聚合力,實現效率的最大化。
從目前來看,美團最大優勢是基於地理位置履約,正加快同城零售整合布局,美團優選、美團閃購、美團買菜等陸續推進。去年“雙11”前夕,京東聯手達達集團打造了“小時購”業務。阿裏同城零售事業群由天貓超市、淘鮮達和餓了麽等進行配合。抖音也在嘗試送貨上門,推出“音尊達”服務,快手同城巨拼也在聯手順豐同城推小時達即時配服務。
對比來看,拼多多仍有短板。
同城零售做的是本地化生意,而本地化意味著需要更高的頻率、更高的粘性和更容易強化的關系,這需要更貼近消費者,洞察和滿足消費者潛在的消費需求,最終需要渠道精細化。
而在消費者進壹步聚焦和細化後,消費頻次、消費場景和配送速度需求都有了新變化,需要核心品類的增長帶動關聯品類的延伸,從而帶動全品類擴張。
這留給了拼多多三個問題需要解決,履約能力、訂單密度和商品豐富度。
履約能力和成本控制上仍然需要固基礎,絕非壹朝壹夕能夠完成。商品豐富度上,拼多多以水果引入,在品類豐富度上未來仍需要填充。而履約能力和商品豐富度補足後,訂單密度的問題就更好解決了。
不過,梳理後可以發現,無論是入局末端物流,推出多多買菜代收點,還是此前試水短視頻+電商,拼多多探索邏輯基本是圍繞拼多多主站展開。
對於電商平臺來說,物流是發展基柱。由其試水同城配來看,如果未來供應鏈與物流能夠深度協同,相關領域的探索,或許能夠誕生更多新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