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伊士運河貨輪移17米
3月23日,壹條名為“長賜號”的貨輪擱淺在埃及蘇伊士運河上,將全球幾百艘貨輪堵停在航道上,導致全球掀起了壹陣輿論熱潮。
著急趕路的美國人早已在暗中罵罵咧咧地恨死了這“該死的蘇伊士”,畢竟美國人很早以前就曾想過要用520枚核彈在以色列炸出壹條新運河,只是無奈考慮到成本太高,而不了了之。
說起來這確實挺諷刺和滑稽,看起來人類早已能夠“飛天遁地”,尤其是各大強國之間,常常亮各種牛x的高科技裝備,壹副“天下無敵”的模樣。
結果卻沒有想到,諸船被壹條區區的小運河擋住了去路,且這壹堵就是數日,最後在經歷了長達175個小時之後,還是在借力於潮汐上漲和大風的自然外力下,給擺正了擱淺的貨輪,多麽可笑的壹件事。
可笑之余,也讓地球人再次領略到了蘇伊士運河在全球航運上的重要性。
01 有多重要呢?蘇伊士運河,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頻繁的航線之壹。它位於連接亞、非兩洲的蘇伊士地峽上,全長175千米,溝通了地中海和紅海,大大縮短了從歐洲和北美洲通往印度洋沿岸各國的航程,也就是亞、非、歐三大洲的人們往來的主要航道,為此被稱為“東方偉大的航道”。
話說壹條名為“長賜號”的貨輪就能將運河給堵了,導致後面的數百艘船跟著倒黴,尤其是那些拉著牲畜的船只,簡直變成了壹個“生化武器”。壹些船只無奈地選擇繞行,繞道好望角,而這壹繞道要遠比蘇伊士運河多走8000~10000千米的航程,至少需要多花10天到40天的航行時間,其所需要的花費的時間、財力以及要面臨的風險不言而喻,這確實讓人感慨。
有人說,既然如此重要,為何不將河道挖寬壹點,挖深壹點?
為什麽不呢?運河邊上的駱駝似乎也在嘲笑人類,為什麽不挖寬壹些呢?挖個水溝而已。
然而,真的有那麽好挖嗎?當然不是!
02 蘇伊士運河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真相蘇伊士運河並不長,但是當年為了挖這個短短的河道,卻死了無數的勞工。這條運河每開鑿壹寸,就倒下了數以百計的人,可謂是壹條充滿血淚的人工運河。
蘇伊士運河的開鑿歷史,可能遠至埃及第十二王朝,當時埃及法老為了通貿易,下令挖壹條“東西方向”的運河,用以來連接紅海與尼羅河,不過,由於種種原因,挖了很久依舊沒有辦成此事。
到了大約公元前600年,運河再次被重新挖掘,但依舊還是沒有完成。之後,在壹千多年的歷史裏,它被反復地改進、摧毀和重建,然後又再度被廢棄(荒廢),雖然這中間有過壹段時間的開放。
到了近代,1858年12月,壹個名為蘇伊士運河的公司建立。1859年,這條運河正式破土動工,開始被挖掘。運河動工最初兩年,公司采取的是自由招工的形式來招人,結果能招到的勞工人數少得可憐,到了第二年也僅有1700名勞動力而已,工程進展極為緩慢。
為了加快進度,1861年,政府要求增加勞工人數,於是很快強征勞力法令就出臺了。當時僅有500多萬人口的埃及,每個月在挖掘運河上需要用到的人力就有數萬人。他們實行月輪換制,每月都有6萬勞工需要輪流去工地裏幹活,勞工往返和困頓在運河工地上。
為了增加勞工,更甚者連軍隊士兵都被要求,脫下軍裝,整隊趕到運河工地幹活。
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壹批批勞工的倒下,新壹批勞動力又被強迫上前上去“接替”工作。最後,這條整整挖了十年多的運河終於竣工,於1869年11月17日通航,其耗盡的費用超過1800萬埃磅,12萬民工為此貢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而之所以如此,除了和工作強度有關,更和其惡劣的環境和待遇有關。
眾所周知,蘇伊士運河地處沙漠地帶,常年炎熱無雨,水資源極為匱乏,飲水難以解決。當時,渴死的民工,就像是缺水的莊稼壹樣,壹大片壹大片地倒下。
另外,由於當時的社會生產力還比較低,挖鑿運河基本只能靠人力,而人工基本靠雙手。由於缺乏高科技工具,人們只能用笨重的鍬鎬,又是鑿、又是挖,然後再用簡陋破舊的簸箕、籮筐來運送泥土。如此簡單、落後的作業方式,基本上和幾千年前埃及的法老時代開挖河運的方式,幾乎相差無異。
工作條件艱苦,環境惡劣,夥食差,民工又經常被克扣、壓榨工資,身心備受煎熬。在法國殖民主義者的壓榨下,在炎熱沙漠的炙烤下,民工生存環境得不到保障,蚊蠅成群,惡臭四起,饑餓、瘟疫泛濫。最終,大量死亡無可避免。當時可悲到甚至連搬運屍體的人都找不到,運河兩岸白骨累累。
綜上由此可以看出壹個問題,那就是蘇伊士運河的特殊的地理環境、氣候,決定了這裏並不適合人居住、工作。
不過,“有錢能使鬼推磨”,環境惡劣也並不是最終影響運河開鑿的重要原因。畢竟,正如我們看到的壹樣,開鑿蘇伊士運河即便死亡無數,殖民者依舊可以面不改色地掙著黑心銀子。
當年,埃及開鑿蘇伊士運河為此付出了慘遭的生命代價,運河通航後,它不僅沒有給埃及人民帶去幸福和繁榮,更是讓埃及人債臺高築,背上了上億英鎊的巨額債款,更甚至帶來了無盡的貧窮與饑荒、災禍和死亡。
蘇伊士運河的開通,讓西方列強看到了巨大的利益,為了控制運河,列強在此展開了激烈的爭奪鬥爭,最終英國人占領了埃及的所有領土,並對埃及人進行了野蠻的殖民奴役。
1976年1月,這條運河又再次被擴建,航行水域由1800平方米擴大到5000平方米,通航船只吃水深度也進壹步增大。然而,即便苦了無數的勞工,其挖來挖去,最終也沒能挖出多大的“績效”。
如今,到了現在,人類的工具和辦法更先進了,什麽挖土機及各種儀器設備用上,吭哧吭哧前前後後刨寬刨大刨深不就好了?
03 真是如此嗎?當然沒那麽簡單,因為這其中涉及太多方面的利益糾紛打個類比,這就像大媽大爺灌溉田間莊稼壹樣的道理,妳想讓自家的田地多壹些水進來灌溉莊稼,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兩鏟子下去,把隔壁家的水溝堵上,把自家的水溝口開大壹些就好了。然而,妳試試看,麻煩會不會找來。可以肯定,隔壁家的大嬸,很快就出現在妳們家門口。
蘇伊士運河壹直以來是列強的控制權之爭,法國、英國在此上演的爭鬥戰就充分說明了這點。作為咽喉要道,蘇伊士運河的軍事意義,極為重大,若是將河道拓寬、挖深,西方列強當然反對。
蘇伊士運河比較狹窄,這雖然多少有些影響航運效率,但是相對於國家安全性戰略而言,這就顯得沒有那麽重要了。畢竟,狹窄的運河更容易受控制,對作為鄰居的西方列強國家來說,這是壹個很好的海上優勢。
壹旦發生戰爭,只要將蘇伊士運河封閉了,任何其他國家的軍艦或航母就無法在此通過,如果將航道拓寬,就失去了這樣的優勢!所以,要想簡單地將其拓寬,需要面臨諸多的利益糾紛,根據當前埃及人的能力來看,恐怕還是沒有辦法應付過來的。
第三,蘇伊士運河為埃及的歸屬河道,而埃及當前還是相對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盡管它此前是四大文明古國之壹,但如今是今非昔比。
由於國內科學技術水平還比較落後,加上開鑿運河需要耗費無數的人力、財力、物力,所以是否再次對運河進行加寬,需要考量多方面因素,並非是想幹就幹。
再者,若是將運河拓寬,其管理難度也將會大大提高。所以,從多方面考慮,蘇伊士運河能否被重新加寬加深,只能成了壹個還處在被設想,而沒有實現的工程想法。
04 小結埃及總統納賽爾曾說:“蘇伊士運河是由埃及人的靈魂、頭顱、鮮血和屍骨築成的。”
蘇伊士運河,壹條沾滿血淚歷史的人工運河,今天人類能夠享受到的蘇伊士運河帶來的便利,得益於無數為此付出沈重的生命代價的勞工們。
然而,長江滾滾浪淘盡,縱然充滿血淚歷史,千百年來,蘇伊士運河依舊沒能擺脫被爭奪的命運,令人感慨萬千!
真可謂是:壹條河道,道盡人性~
參考資料:
圖片源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於蘇伊士運河,妳又有什麽其他的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壹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