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公路自行車的騎行知識

公路自行車的騎行知識

公路乘騎時握把的位置最好在90~110度

在公路賽車中空氣的阻力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尤其是速度超過時速40km時,人本身的”馬達所發生的200-350瓦的能量的壹半以上,消耗在對空氣的阻抗。

集體比賽時跑在先頭,或者單獨練習時,最能感覺到傾斜脖子及把頭向下將可大大減少空氣的阻力。等到速度得到進壹步提高時,腹部被壓迫感到呼吸變困難,同時腰周圍的筋肉的負擔增加了,此時騎手都會希望降低手把,以便減少空氣阻力的姿勢來奔跑。其姿勢的標準壹般為110-120度。

按自已的情況奔跑,或者有氧運動等健康為目的的騎行者,建議采取呼吸舒暢,減輕對腰部的負擔的姿勢,調整托架至當伸直背部和手腕時,肩關節的角度在90-110度的範圍內。雖然調整了手把,但也可進行上斜坡時的全滿轉距的踩車。想慢慢踩車時推壓托架來支持上半身,輕松地踩車,這種方法在比賽過程中也常被采取。

坐墊高低的調整

坐墊的高度是單車設定中最重要的壹環,尤其與膝蓋傷害與踏踩出力息息相關。坐墊太高的話膝蓋容易受傷,而且重心太高也容易產生意外;太低的話腳踏踩不出力量,長期用不正確的姿勢踩踏也會對膝蓋與腿部產生不好的影響。唯有正確的坐墊高度才能真正發揮出應有的踩踏效率、並擁有最正確健康又不傷害身體的踩踏姿勢,而且不但不會蘿蔔腿,而且還能修飾腿型。

膝關節是單車運動時使用最頻繁的身體部位,但也是最脆弱、最容易受傷的部位。當我們的腿每踩踏壹圈,膝關節就會活動壹次,這樣頻繁的動作,如果施力的方法、方向或位置不正確的話,很容易就會讓膝關節受傷、甚至壹輩子都不能騎車(很多膝關節的傷害是很難康復回來的),所以壹定要小心才行。設定坐墊高度時最忌諱將坐墊拉得太高(路上有很多中學生喜歡耍酷,刻意將坐墊拉得很高很高,假裝自己腳很長的樣子),這樣的坐墊高度在踩踏時會讓膝蓋打直,是很危險的動作!像單車運動這樣需要雙腿頻繁地作踩踏回轉的動作,這時如果還讓膝蓋打直,不僅會讓踩踏有“頓點”發生,影響踩踏的連續性,而且打直時的膝蓋也很傷膝關節及腿部韌帶。雖然拉高坐墊後會有壹種將踩踏力量“直直打出”的錯覺,好像要這種姿勢才能踏出去,但其實不然,不管是肌肉還是膝關節都很容易在這時(膝蓋打直)磨損受傷。所以壹點要記住!騎車踩踏是切忌不能讓膝蓋打直。

坐墊的前後位置

坐墊前後位置的設定其實相當簡單:先在坐墊上坐好,將腳掌放在踏板上正確的位置然後踩個幾下,接著將踏板擺成水平,這時前腳的“膝蓋下點”所垂下的垂直線要剛好通過踏板的中心位置(也就是踏板軸),這樣就完成了。如果垂線沒有通過踏板的中心位置,就要依次調整坐墊的位置。坐墊位置就太過前面,而圖C4則是太後面,坐墊位置太過前面或後面會影響到腿部的踩踏出力,與膝蓋的磨耗也息息相關,所以不可不小心。

壹般車友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將坐墊放在過於後面的位置,這樣做好像能讓車子看起來更俊更酷,踩踏是好像也比較容易有那種紮實的踩踏感,但這樣硬操的結果,長期下來其實對膝蓋時會有所損傷的。

坐墊角度

首先先調整最簡單的坐墊角度。坐墊的角度大致上要保持水平,由於市面上的坐墊的墊面大多是弧面,用目視可能不太準確,所以可以先拿壹把長尺放在坐墊上,再用眼睛目測抓水平,這樣就容易多了。

不過坐墊得角度絕不是死板板的。比如說,有些人騎完車後常常會抱怨胯下痛,這或許是坐墊前端的壓力過大所致,這是可以將坐墊的鼻端稍稍向下調整壹點,這樣做可以減輕對胯下部位的壓力,特別是在上坡的時候。相反地,有些人不是很長騎上坡,反而喜愛沖下坡的樂趣,而沖下坡時因為要控制重心的關系,騎乘者常常會在坐墊與坐墊後方移來移去的,這時最好將坐墊鼻端稍微往上仰個幾度,同時將坐管高度放低,這樣做有助於下坡時身體在坐墊上的靈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