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新課標的變化
小學語文新課標的變化在教學方向與文化定位上。
壹、指引教學方向,目光聚焦在學生學習上
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這是新課標的方向,原來的知識點、知識性教學,轉向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培養,新的課標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其獨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
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目的,以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綜合構建素養型課程目標體系。這個給我們老師帶來了非常大的挑戰,這也為我們語文教師教學指引出了壹條非常明確的路徑。
二、把握文化定位,目光聚焦在文化自信上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文化自信是指學生認同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有堅定信心。通過語文學習,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關註和參與當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鑒人類文明優秀。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小學語文教材,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時代的變化,小學語文教材也不斷修訂。在中國大陸各地使用的小學語文教材有人教版、蘇教版、北師大版、湘教版、鄂教版、西師版、語文版等多套教材。2017年9月起,小學語文教材改為部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