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階魔方怎麽還原?
二階魔方還原有三個公式,第壹個公式:(R U R')和(U R U' R’);第二個公式:R U R' U R U2 R';第三個公式:(R' F R F') R U2' R' U (R U2' R')。
1、復原底層四個角塊:
二階魔方沒有中心塊做參照物,假定它有中心塊,隨便找到壹個有白色的角塊,把白色面向下放置,目前二階的流行配色和三階是壹樣的,即上黃下白前藍後綠左橙右紅;用三階魔方復原的思路和公式來復原二階魔方。
公式1-1:(R U R'),白色朝右,第壹步就旋轉右層,口訣-上勾下。
公式1-2:(U R U' R’),白色朝前,第壹步就旋轉上層,口訣-勾上回下。
具體應用:
2、上層同色(頂角翻色):
完成了底層四個角塊復原以後,要把上層的顏色都變成黃色,也即頂角翻色。需要先觀察,現在魔方的四個角塊黃色面分別在哪裏。
公式2:R U R' U R U2 R'。
公式2做兩次:
具體應用:
3、上層角塊全部復原:
在復原上層四個角塊的時候,先觀察有無兩個側面顏色壹樣的情況,也即相鄰兩個角塊已經正確復原的情況。
公式3: (R' F R F') R U2' R' U (R U2' R')。
如圖3-1所示,把它們旋轉到左側位置,用公式3即可完成,如果不是這種情況,可隨做壹次公式3,就壹定會出現有兩個角塊的側面顏色壹樣的情況,再做壹次公式3即可完成。
復原二階魔方簡介:
復原二階魔方的時候,還原底層角塊,然後還原頂面顏色,接著調整頂層角塊,壹個二階魔方就復原好了。二階魔方看似簡單,但卻並不簡單,二階魔方的基本復原思路是復原底面→復原頂面→四個側面還原。公式字母表示為F-Front 前面,妳正對的壹面,B-Back 後面 背對妳(看不到)的那壹面,R-Right 右側面,L-Left 左側面,U-Up 頂面 ,上面,D- Down 頂層。首先,二階魔方因沒有中心塊,所以我們隨便找壹面有白色角的面就行了。接著,我們用三階魔方的找鄰居的方法,還原兩個角塊,好了後,檢查還原的角塊下面是否顏色相同。用同樣的方法,再還原壹個角塊。以此類推,再把剩下的角塊拼好,並檢查白色角塊下方是否顏色相同。底面拼好後,就拼頂面。完成頂面後,接下來就找壹下完成的面並面對自己。找到後,把完成的面面對著自己,然後按照口訣來完成六面。如果找不到完成的面,就隨便找個顏色。整個魔方分上下兩層, 只有上面壹層有兩個相同的色拼在壹起 ,如果是下面壹層拼在了壹起就立刻把整個 魔方翻個180度。口訣對成功後,妳會發現二階魔方已經復原了。
魔方的定義:
魔方,又叫魔術方塊,也稱魯比克方塊。是匈牙利布達佩斯建築學院的厄爾諾·魯比克教授在1974年發明的。當初他發明魔方,僅僅是作為壹種幫助學生增強空間思維能力的教學工具。但要使那些小方塊可以隨意轉動而不散開,不僅是個機械難題,這牽涉到木制的軸心,座和榫頭等。直到魔方在手時,他將魔方轉了幾下後,才發現如何把混亂的顏色方塊復原竟是個有趣而且困難的問題。魯比克就決心大量生產這種玩具。魔方發明後不久就風靡世界,人們發現這個小方塊組成的玩意實在是奧妙無窮。
魔方系由富於彈性的硬塑料制成的6面正方體。核心是壹個軸,並由26個小正方體組成。包括中心方塊6個,固定不動,只壹面有顏色。邊角方塊8個(3面有色)(角塊)可轉動。邊緣方塊12個(2面有色)(棱塊)亦可轉動。玩具在出售時,小立方體的排列使大立方體的每壹面都具有相同的顏色。當大立方體的某壹面平動旋轉時,其相鄰的各面單壹顏色便被破壞,而組成新圖案立方體,再轉再變化,形成每壹面都由不同顏色的小方塊拼成。據專家估計所有可能的圖案構成約為4.3×10^19。玩法是將打亂的立方體通過轉動盡快恢復成六面成單壹顏色。
厄爾諾·魯比克:
1944年7月13日出生於匈牙利,勤奮好學且具有創造力的他在1974年發明了魔方系列的玩具。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眾所周知的魔方就是他發明的。起初魯比克發明魔方並不是為了投入生產和娛樂,因為他當時是建築學和雕塑學的教授,所以他想自己動手做壹個模型來幫助他的學生們認識空間立方體的組成和結構。魯比克當年苦苦思索,終於找到壹種方法,能夠讓不同顏色的方塊沿兩條垂直軸線旋轉而不會散架。用魯比克他自己的話說,魔方的誕生源自於他對空間轉換的興趣。
在1977年,魔方首次出現在布達佩斯的玩具店裏,與伯羅圓珠筆,安全火柴壹起成為了匈牙利的幾大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