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這家企業研發智能無人碾米機,向社區發力大米全產業鏈

這家企業研發智能無人碾米機,向社區發力大米全產業鏈

2018年,先農氏宣布A輪億元融資。這家企業自主研發了全球首臺智能無人碾米機,並 探索 出了社區零售模型,為消費者提供未脫殼的當季新米以及自助碾米服務。先農氏智能無人碾米機之所以獲得資本支持,壹方面得益於新零售風口,另壹方面也離不開先農氏在現碾米領域的八年積累。

2010 年先農氏開始做現碾米業務, 探索 以糙米流通和現場碾米的模式,改變“人吃的不如牲口”這壹現實,即人吃的精米(白米)營養低,牲口吃的米糠營養豐富。 2015 年先農氏研發出智能無人碾米機,此後兩年在對設備進行叠代更新的同時, 探索 出了社區零售模型。從這個角度看,此次融資只是其發展過程中的的“順理成章”。

壹、不變:讓大米更安全更好吃:壹日三餐,米飯是中國人主食中的主食。從傳說中的神農氏傳授種稻技術到現在,中國人對米飯的喜愛與追求壹直存在。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與煮飯手法和電飯鍋相比,米飯好吃的關鍵主要在大米上。近年來興起的五常大米、泰國香米、日本大米購買熱說明人們已經意識到了大米本身的重要性,並在追求更好的米。

其實,除了產地之外,影響大米好不好吃的還有壹個關鍵因素,那就是加工與流通方式。我國大米的流通模式是農民、農場的稻谷集運至糧食市場,由碾米廠采購、加工成大米後再集運至糧食市場以及其他渠道,再分銷於居民食用。

這壹過程中,稻谷經過在碾米廠的機械化、連續化生產,營養含量29%的果皮、66%的胚芽被去掉,只保留營養價值5%的米坯,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大米。這樣精加工、長時間的流通方式影響了大米的營養和口感,也容易引發食品安全問題,比如陳化糧、毒大米等。先農氏的糙米流通+現碾米模式解決的就是這壹問題。先農氏創始人李俊軼擁有北京大學博士學位, 2009 年開始做中國食品安全的規制經濟學研究, 2010 年毒大米事件發生,對其進行案例研究後發現了這壹加工和流通方式所存在的問題。

在他看來,我國大米行業存在陳化糧,陳化糧造成的營養流失,流通環節多、時間長帶來的口感下降,標準化導致不能滿足多樣化需求等問題。

二、變:設備從有人向無人叠代:2010 年 8 月,先農氏正式成立,目的是解決大米消費升級問題。“走過很多彎路之後,最後我們鎖定了現在的這個模式”,李俊軼表示。

借鑒日本的糙米流通和社區現碾米服務站模式,結合中國現實,先農氏確定了將加工場景前置到消費環節,在消費終端設置碾米機實現現碾現賣的模式。據介紹,日本的模式是糙米流通,消費者在超市買到帶果皮的糙米後,拿到社區碾米服務站自行碾米。

但是這種模式在中國行不通,壹方面中國物業成本太高,另壹方面消費者要從壹個終端到另壹個終端,體驗差,交易成本高。

通過摸索,先農氏找到的方式是與商超合作,鋪設設備,銷售糙米並提供碾米服務。李俊軼表示,商超渠道解決了獲客成本高的問題,中國人50%-60%的米面糧油是通過商超渠道購買的,而且到商超糧油區域消費的都是精準客戶,不用花巨大的廣告成本吸客。

相反,壹個品牌如果在商超渠道沒有露出,消費者的認可度會很低。而且,借助商超的全國連鎖優勢,這壹模式可以快速在全國復制。而今,先農氏已與華潤萬家、沃爾瑪、天虹、永輝、家樂福等達成合作。

三、2018年快速拓展市場:先農氏智能無人碾米機的發展,縱向來看,可以被劃分為兩個階段,第壹階段主要是“修身”,打造供應鏈,鍛煉自己的“肌肉”。正如李俊軼所說,智能硬件的穩定性需要時間來做支撐,從 2015 年首臺智能無人設備公開亮相,到 2016 年、 2017 年的不斷研發叠代,先農氏的智能無人碾米設備已有三年多的時間。

在經過三年的技術叠代,產生 20 多項碾米核心技術專利之後,如今先農氏智能無人碾米設備已經叠代到了4. 0 版,可實現糠層和胚芽的不同保留程度,支持微信、支付寶、現金等多種支付方式。同時,向上,先農氏與廣東省儲存糧管理總公司、廣東省糧食行業協會,以及順豐合作,進壹步打通了產地和物流環節。

比如, 2017 年先農氏 100 萬畝水稻基地項目簽約落地,項目基地位於黑龍江優質大米產區。據李俊軼介紹,大部分大米銷售企業供應鏈的解決方案是“企業+訂單”,而先農氏采取的是自建基地的方式,“由先農氏統壹向農戶提供種子、水稻等,讓農戶按照先農氏的要求種植”。供應鏈優化帶來成本降低,他表示,基地模式的大規模種植帶來原料成本下降,自助設備以及與順豐合作帶來倉儲物流成本、渠道成本的下降,並最終帶來產品價格的降低。“與同等品質的大米相比,先農氏價格便宜20%-30%。”向下,先農氏對商業模型進行 探索 ,構建起了智能無人碾米機社區新零售模型。

據介紹,先農氏與彩生活、長城物業等物業方均達成了戰略合作,為2018年規模化鋪設智能無人碾米機奠定了堅實的社區支撐。與當下快遞櫃等無人設備進駐社區采取的模式不同,先農氏與社區合作采用的是分賬模式。

李俊軼分析稱,它們需要繳納壹筆並不低的固定費用,而先農氏在進駐社區時只有變動成本,沒有固定成本,先農氏與渠道端綁定在壹起,雙方利益壹致,賣的越多分的越多。不論是有人碾米模式還是無人碾米模式,不論是供應鏈優化還是商業模式 探索 ,先農氏都在按照自己的速度在向前發展。

李俊軼在談及先農氏發展時表示:“我們現在做了7、 8 年,有很多企業都做成了行業獨角獸,但是我們也不著急,我們有自己的戰略定力,因為我們做的這個事情本身就是慢事,快不得,需要壹步壹步紮實去做。”如果說之前先農氏智能無人碾米機的重點是研發以及進壹步壯大自身實力,那麽2018年開始,在資本的助力下,先農氏將加速市場拓展。

據了解,2018年先農氏計劃在北上廣深直鋪 1000 臺設備,同時在二三線城市招募城市合夥人。對於城市合夥人,李俊軼介紹稱,先農氏會在供應鏈、技術、選址、運營、品牌、運營等方面給予支持,雙方采用分成的方式合作,“設備的銷售收入主要都分給合夥人”。通過這樣的方式,先農氏希望快速占領市場,繼續強化公司在這壹領域的龍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