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科技日報社原總編輯劉亞東:科學不能創新,技術才能創新

科技日報社原總編輯劉亞東:科學不能創新,技術才能創新

科技 創新如何發展,靠什麽發展?在全球化的進程中,中國自主創新之路如何突破?11月21日,在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 科技 創新與國際合作”專題研討會上, 科技 日報社原總編輯劉亞東分享了他對這兩個主題的兩點看法。

科技 日報社原總編輯劉亞東

劉亞東認為“科學不能創新,技術才能創新。”科學是技術的源頭,在科學裏面基礎科學又是應用科學的源頭。近幾年,特朗普政府不斷地打壓中國高新技術企業,大家忽然意識到原來有那麽多卡脖子的技術制約了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而這些“卡脖子技術”,背後就是中國在基礎科學領域與美國和其他西方發達國家之間巨大的差距的反映。

如何發展我國基礎科學?劉亞東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正確的認識基礎科學研究所獨有的規律:即基礎科學研究的成果,它需要在適宜的學術氛圍中經過自由 探索 取得——學術氛圍的去功利化。這是由科學的不確定性決定的,就像牛頓發明微積分並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解釋自己在物理學上的發現。

劉亞東認為,全球化進程有逆流,有反復,但它終將勢不可擋。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這個背景下,創新資源在世界範圍內加速流動,各國的 科技 經濟聯系也會日益的緊密,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誌為轉移的。當今科學技術工程產業發展到今天這樣的壹個程度,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在每個技術領域都做到世界第壹。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所有的創新難題

對於目前中國與外國隔離的觀念,劉亞東認為應該摒棄。他說:“低水平的自給自足,不應該成為選項,同樣爭第壹的想法,也不切合中國實際。”中國在國際合作中,要把有限的資源集中用於實現有限的目標,在局部領域裏面取得突破,要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努力融入全球價值鏈。

中國走的是壹條什麽樣的自主創新之路,劉亞東提出,中國的自主創新之路是壹個既不排斥的拿來主義,又強調以我為主的知易行難之路;它是開放的,強調合作***贏,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又是自主的,要體現自己的意誌的創新之路。

壹號樓工作室出品

統籌:南都記者 陳燕

采寫:南都記者 代國輝 吳璇 莫郅驊 陳燕 蔣臻 實習記者 蔣模婷 實習生 朱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