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蕭劍聲的藝術人生

蕭劍聲的藝術人生

肖劍聲先生為湖南洞口県人。三弦演奏家、教育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老教授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榮譽理事、北京中華傳統樂會常務理事,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早年就讀於湖南省立第壹中學,1949年8月自願參軍,任第四野戰軍政治部宣傳隊演奏員。同年,保送入中南部隊藝術學院音樂系學習,主修民族樂器三弦,師從陳永昶、魏福漢老師。畢業後相繼任職於中南部隊藝術學院音工隊隊員、中南部隊藝術劇院樂隊隊員、中南軍區文工團歌劇團演奏員、1954年任總政文工團歌劇團演奏員。 50年代在北京曾先後向白鳳巖、白鳳岐、溥雪齋、曹東扶等三弦名家學習各種傳統三弦演奏技法。1964年任中國音樂學院器樂系三弦教師至今。

肖劍聲先生視三弦及三弦教學重於生命。幾十年來,他潛心研究三弦、改革三弦,並以精湛的技藝、無私奉獻的愛心,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地教書育人。

我國許多藝術院校原來並不設立三弦專業,幾乎沒有可參考的歷史資料和系統的教材。為了彌補這壹歷史空白,肖劍聲先生白手起家,將他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到三弦的教學、科研和創作中。三弦歷史悠久,但大部分資料散落民間,成書不多。他就利用寒暑假去各地收集傳統曲目和技法,足跡踏遍大江南北。為了既能保留三弦的優秀傳統又使之適應歷史發展的需要,他大膽移植、改編和創作了壹大批三弦曲,其中《梅花調》、《椰林鼓聲》、《劉胡蘭》等相當壹部分作品已成為三弦史上的傑出作品,並逐步把三弦推向獨奏樂器的新地位。

為提高三弦的藝術魅力,肖劍聲先生對三弦樂器做了系統改革,設計了60型大三弦、80型大三弦、86型高音三弦、兒童三弦等,設計方案由樂器制作師宋廣寧先生制作完成並投入市場,已被國內外三弦演奏者廣為使用。1984年,30余位學者參加的“80 型大三弦”技術鑒定,壹致認為:“肖劍聲同誌對大三弦的改革、設計已取得預期效果,這是對老式大三弦作了成功的突破性改革,從音響效果到演奏技巧都獲得了很大的提高和發展,在三弦發展史上是壹個新階段,其成果屬我國首創,應繼續生產、擴大。”1991年,文化部與北京市第壹輕工業總公司聯合主持了“86型高音三弦” 技術鑒定會,鑒定委員會充分肯定了他的設計:“‘86型高音三弦’在保留傳統小三弦的音色特點、演奏技法和民族造型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了較大的改進,設計合理,制作精良,具有壹定的先進性,該項目的研制是成功的。”

肖劍聲先生視學生如己出。為培養學生練早功的習慣,他經常天不亮就蹬著自行車到學校帶著學生們練琴。同時,他還十分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如今,他的學生遍及海內外,並在全國各類比賽中獲獎。如趙承偉等現已成為我國著名三弦演奏家、教育家。

離休後的肖劍聲仍保持旺盛的工作狀態。因三弦對蟒皮的質量要求高,蟒又是國家壹級保護動物,使得蟒皮價格猛漲,三弦價格昂貴,嚴重影響三弦的普及和發展。為此,2005年,肖劍聲和中國音樂學院趙承偉教授承擔了《民族樂器代用蟒皮的研究與實驗》的科研項目。肖劍聲當時年老體弱,但仍帶病主持人造皮的試制工作。經過成百上千次地試驗,終於試制出壹批人造皮樂器,包括60型和80型大三弦、86型高音三弦、雷琴、高胡、中胡等,並開發了人造皮低音三弦,此舉開三弦代用蟒皮之先河,為此後代用蟒皮的進壹步研究和發展奠定了基礎。本項目既保護了生態資源,又使民族音樂文化得到傳承與發展” ,“尤其是三弦類樂器,已達到了天然的音質水平”。 2006年三弦演奏家姜水林用“80型人造皮大三弦”在維也納金色大廳及瑞士、德國等地演出,受到外國朋友的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