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人終究會死的,那為什麽還要活著?

人終究會死的,那為什麽還要活著?

我有壹段時間,整個人非常消極、頹廢。那時看了幾本探討生命的哲學書,又由於自己對生活及社會的感受進入了壹個死胡同。然後,當我走在街上,看到壹座座高拔的雄偉建築,就忽然產生了這種想法:

想到這些,連我自己也會被嚇壹跳,驚出壹身冷汗。但這是我那時實實在在的想法,非常消極。有這樣的想法,然後我就思考壹個問題:

我開始自己思考,跟幾個朋友聊天請教,也從書裏面找答案。幾方面綜合起來,就形成了下面這些積極的觀念,抵消了我的消極想法。我就在這樣的轉變中慢慢恢復了正常的想法,不再是全身上下都是壹片負面執念的人了。

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很少有人認真想過活著的幸運。壹方面,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比很多很多人都要幸福,有些人比自己窮,有些人生活在各種災難中,有些人天生殘疾,有些人被禍事帶走了生命。

我自己也曾經歷過壹次生死考驗。2008年汶川大地震,就波及了我的家鄉,許多房屋被震壞,2008年5月12日那壹天,我的家鄉在地震的撼動中死死掙紮了壹分多鐘。當時,我們看到了死亡的面孔,雖然是第壹次的接觸。隨後的日子,余震不斷,有很長壹段時間生活在恐懼之中,但是幸運的是,我沒有成為汶川那些可憐孤魂中的壹員。

災難無常,這是很無奈的事。而人間雖然有常,卻也不乏令人遺憾、心生悲哀的事情。 前幾年,富士康年輕員工許立誌跳樓自殺,許是90後,當時24歲。之所以知道他的事情,還是因為他不僅是富士康的壹名流水線工人,而且是個小有名氣的年輕詩人。他的死固然與詩和理想有關,但是後來我仔細想想,是他自己掐滅了自己生命的火苗。他本可以繼續活著……

也是今年,有壹則廣為傳播的新聞《求職少年李文星之死》,在網絡上引發了大眾的熱議,與許立誌不同,李文星是剛畢業找工作的大學生,他的死卻是別人帶去的。

李文星因為找工作心切,被壹家托名互聯網公司的豬狗傳銷組織騙到了天津,壹個月後,就有人在天津靜海區郊外的壹處死水潭裏發現了李的屍體。現在想起這事,我的心都會戰栗,渾身的汗毛也在憤怒中豎立起來。

天災、人禍,還有各種負面事物的逼迫,每天都在同我們的生命搏鬥著。我想說, 活著真的是壹件幸事,唯有好好珍愛生命,才不枉活上壹場。

愛可以有很多種。親情之愛、友情之愛、愛情之愛。這種種的愛,是融化社會堅硬外殼的強大力量。在我們孤獨、窘迫、沈淪甚至絕望的時候,因為還有各種愛慰藉、支持、軟化我們向死的壹顆心,我們才得以活的更加自信、熱情,也才有力量,挽起袖子,掄起拳頭,朝著生活面前的各種困難和阻礙有力地揮動。

活著,因為有愛。父母、孩子、朋友、戀人愛我們,我們也要用愛和感恩的心去愛他們。

有人說,人生來就是有使命的。但我壹直對“使命”這個東西抱有懷疑,至少,我覺得“使命”按照字面的意思,其實是外物加在我們身上的任務。

不過,人到底有沒有使命呢?顯然是有的 ,不管是為了自己的生活和人生,還是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還是想為社會做出壹些貢獻,或者實現自己的夢想。這些其實都可以稱作使命。

活在今天,我們算是十分幸運和幸福的,但是也活的不容易。社會發展變化又快,我們時時刻刻都在面對著未知的挑戰。

如果說,壹個人從未有機會出生,就是說TA還是壹顆精子或者卵子的時候,就沒法同別的精子和卵子競爭的話,那還有必要說什麽競爭力嗎?面對達爾文說《物種起源》優勝劣汰的說法,只能慚愧了。所以,如果壹個人從未有機會出生,倒不必多說什麽。

既然對面的讀者和我,都有機會來到這個世界,遊玩壹番,看看景色,談談戀愛,跟家人過過天倫之樂的日子。既然有這種種的美好和希望,那即使社會再殘酷、冷漠,壓力再大,我覺得也是值得我們為之奮鬥的。

親愛的各位騷年,卷起袖子,掄起拳頭,準備戰鬥,狂奔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