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45歲學英語,自學1年考上高級翻譯:聰明的人都懂得下笨功夫

45歲學英語,自學1年考上高級翻譯:聰明的人都懂得下笨功夫

英語學習壹直是中國學生的噩夢,多少偏科大神都栽在了英語這條路上。

可在全世界範圍內,越來越多地出現了多語言學習者,他們視語言學習為愛好,不僅不厭煩,反而樂在其中,並且每兩三年就會再學壹門新語言。

這簡直不敢想象,他們為什麽能把這麽“無聊”的事情作為愛好?而且,壹門英語就已經榨幹了那麽多的中國學生,這些人是如何在有生之年學會七國語言甚至十國語言的?

他們的學習方法背後,到底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獨門秘籍呢?

語言學習是非常私人化的,沒有誰能夠真正幫到誰提高,最後還是要靠自己下的功夫才行。

而這樣的學習環境,自然就造成了很多人喜歡向他人尋求捷徑,希望能夠因此找到好方法。

可那些手邊的“笨方法”卻被人丟棄在壹邊,貼上了笨拙低效的標簽,造成了“沒有好方法,我就先等壹等再學”的局面,浪費了很多的寶貴時間。

但江湖上卻有壹位老前輩,就是靠這些“笨方法”縱橫四海的,他就是“逆向英語學習法”的創始人,復讀機的發明者,鐘道隆。

鐘道隆出生於1934年,45歲才開始學英語,由於當時的歷史環境,英語學習是壹項“摸黑”的學科。

找遍全中國也沒有多少大神,市面上也沒有高效學英語的書籍,幾乎所有人都是在黑暗中摸索前進。

但鐘道隆僅僅用了壹年,就把自己從壹個英語小白練成了高級翻譯,成為了當時的傳奇人物。

而他的獨門秘籍,竟然就是所有外語專業最基礎的教學手段——聽寫。

可見,笨方法並非錯方法,它只是看似需要經歷更長的周期,和更加堅定的毅力。另外從壹年的時間長度上來看,笨方法未必比好方法慢,核心還是自己的學習效率。

網絡上有句很流行的話說:“聽過了很多道理,卻還是過不好這壹生。”

放在外語學習上,很多學生的現狀就是:“聽過了很多方法,卻還是學不好這壹科。”

方法終究還是理論,不落實到實際行動上,再好的方法也沒用。

鐘道隆為了學好英語,堅持每天聽寫A4紙20頁,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晚上開會晚了也要補上。

3年時間,寫了壹櫃子的聽寫記錄,用掉了壹把圓珠筆芯,聽壞了12部收音機、4部單放機,還翻壞了兩本詞典。

僅僅是“聽寫”這壹個動作,鐘道隆就把它做到了極致。

想得到壹個東西,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交換”,而做成壹件事情,除了依靠天賦之外,就是用時間交換,這也是最穩妥的辦法。

鐘道隆在別人尋找好方法的時候,壹步壹個腳印地努力,看似用了最笨的方法,反而成了最聰明的選擇。

除了鐘道隆之外,另壹位英語大神俞敏洪也是壹個重視行動的人。

眾所周知,俞敏洪本人非常用功,即使在創辦了新東方之後,也依然保持著這樣的優秀品格。

新東方名師李笑來曾說:“我不知道俞敏洪是怎麽學英語的,但我知道他為了把新東方做大,要提前壹年安排下壹整年的時間表,打印出來每天都是滿滿的壹頁紙。”

正是這樣的“瘋狂”,讓俞敏洪在58歲時依然可以帶領新東方,在壹片紅海的教育培訓領域獨占鰲頭。

有了行動,還要有堅持,點才能成勢,否則壹切的計劃都是空談。

可我們到底要如何堅持呢?這裏我有兩點方法。

第壹是要不斷重復,花大量的時間不斷去練習,用時間去交換,把同壹個動作重復做下去。雖然這是典型的“笨方法”,可有的時候,這往往是最有效的手段。

第二是要有耐心,不能付出了就要求馬上得到回報,要相信積累的力量,自己只管去做,剩下的交給時間。壹直做正確的事,時間就會給妳確定的回報。

從長期來看,相比於堅持,方法有多重要呢?

“方法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即使是再好的方法也是因人而異的,適合這個人的方法,未必就適合那個人。換句話說,這個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適合所有人的好方法,

與其不停地尋找“更好的方法”,不如用好手邊可以用到的方法,甚至是被人嗤之以鼻的笨方法,然後重復、優化、再重復,堅持做下去,就壹定會看到結果。

無論做什麽事情,不能被表象嚇住,先壹頭紮進去試試,再大的江湖也是闖出來的。

要把努力留給自己,把結果留給時間。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