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花臉分幾種
京劇花臉壹般分為銅錘花臉、架子花臉、武花臉。銅錘花臉壹般以唱功為主,架子花臉壹般以做工為主,武花臉顧名思義就是以武功武打為主。
京劇花臉是其它角色不能替代的壹種特殊表現形式,是戲曲演員面部化妝的壹種譜式,是從唐代樂舞“代面”所戴的面具逐漸演變而來。演員用各種色彩在面部勾畫成壹定的圖案,借以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其它特點。壹般以紅色代表忠勇,黑色代表粗獷、耿直,白色代表奸邪。
銅錘花臉又稱正凈、大花臉、唱工花臉、銅錘和黑頭,對應角色為朝中重臣,如包公、姚期、徐延昭等。眾所周知的裘盛戎先生創立的裘派藝術就是銅錘花臉中的佼佼者。代表劇目有《探陰山》、《二進宮》等。
架子花臉又稱副凈,是以工架(動作、造型)表演為主,對應角色為張飛、牛臯、李逵、焦贊等。其代表是袁世海先生所創立的袁派藝術。代表劇目有《盜禦馬》《九江口》等。
武花臉又稱武二花、武凈,這類花臉註重武打和摔撲。武凈最初的表演比較講究,劇目也比較多。但後來武凈的角色紛紛被其他行當兼演,目前能見到的有《白水灘》的青面虎、《竹林計》的余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