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和平的人物簡介
謝和平 中***黨員,1956年1月生於湖南省,中國工程院院士(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現任四川大學校長。中國***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謝和平院士長期致力於巖體力學與工程研究和實踐,於上個世紀80年代初在我國最早建立了裂隙巖體宏觀損傷力學模型,研究其自然性狀及導致災害性事故發生的機理和過程,開拓了裂隙巖體損傷力學研究新領域,成功預測了采動圍巖的損傷大變形和蠕變穩定過程,並應用於深部巷道大變形預測、蠕變分析及其相關的巷道支護設計等重要工程領域。1985年起,他創造性地引入分形方法對裂隙巖體進行非連續變形、強度和斷裂破壞的研究,形成了裂隙巖體非連續行為分形研究的新方向,並與損傷力學相結合在巖爆、地表沈陷、頂煤破碎塊度控制等重要礦山工程應用中獲得成功,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謝和平院士的成果集中體現在他的《巖石混凝土損傷力學》、《FRACTAL IN ROCK MECHANICS》、《深部開采基礎理論與工程實踐》等6本中英文專著、200余篇論文及有關工程實踐中,成果被SCI收錄48篇、引用500余次,EI收錄78篇,CSCD和CSTPC引用546次。
謝和平院士曾任原煤炭工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中國礦業大學校長、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校長。謝和平院士是國家973重大基礎研究項目“災害環境下重大工程安全性的基礎研究”和“深部煤炭開發中煤與瓦斯***采理論”的首席科學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首席科學家,是國家獎學金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第二屆全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四川省科協主席、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煤炭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兼任《Geomechanics and Geoengineer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力學學報》、《巖土工程學報》等10余種學術刊物的榮譽主編或編委。
謝和平院士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四項國家級獎,以及孫越崎能源大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和省部級二等以上獎勵多項。謝和平院士還被美國、英國、德國、波蘭等國外著名大學聘為客座教授及客座研究員,2007年被德國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2008年獲香港理工大學第十五屆“傑出中國訪問學人計劃”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