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筆名漱石,取自“漱石枕流” ,日本近代作家,生於江戶的牛迂馬場下橫町壹個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稱為“國民大作家”。他對東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詣,既是英文學者,又精擅俳句、漢詩和書法。寫小說時他擅長運用對句、叠句、幽默的語言和新穎的形式。他對個人心理的描寫精確細微,開啟了後世私小說的風氣之先。他的門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龍之介也曾受他提攜。他壹生堅持對明治社會的批判態度。 代表作有《我是貓》《野分》《草枕》等 經典語錄:靜為之性,心在其中矣,動為之心,性在其中矣,心生性滅,心滅性生。 人物經歷 1867年(慶應三年)2月9日,夏目漱石出生。夏目家在江戶地方有龐大勢力,金之助身為家中幺子(排行第八),由於在他出生前家境已逐漸沒落,雙親並不希望這位幺兒的降生,所以出生後壹度被寄養在別人家,兩歲時便被過繼為嚴原家的養子,此後因養父母情感不睦以及養父的工作影響而經常遷居。十歲時才總算回到親生父母身邊,然而這樣的幸福日子極其短暫,父兄壹向與他不睦,並對他濃厚的文學誌向不以為意;其母在他十五歲時便因病去世,金之助十九歲時就已離家開始其外宿生涯。這些遭遇相信對於金之助的心境及日後的創作有很大的影響。 1874年,七歲,入淺草壽町的戶田學校。夏目自幼喜歡漢學,14歲開始學習中國古籍,少年時曾立誌以漢文出世。 1888年,考入東京第壹高等中學。與同學--後來的俳句運動倡導者正岡子規結為摯友,22歲那年,便以漢文來評論正岡子規的《七草集》詩文集,並以漢詩體作遊記《木屑集》。就在這年,首次使用“漱石”為筆名。這個頗具漢學意涵的名字據說其典故取自於中國的《晉書》孫楚傳。 1916年,因罹患糖尿病接受治療,同年12月9日因大量內出血去世,葬於雜司谷墓地。夏目漱石死後將他的腦和胃捐贈給東京帝大的醫學部,他的腦至今仍保存在東京大學。 東經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