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汪暉的爭議

汪暉的爭議

2010年3月10日《文藝研究》刊發了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彬彬的長篇論文《汪暉〈反抗絕望―――魯迅及其文學世界〉的學風問題》被指稱《反抗絕望》壹書存在多處抄襲。《文藝研究》拒絕同時發表汪暉回應文章,後又違反壹般學術批評發表慣例,在媒體《京華時報》《南方周末》刊載全文,引發關註和討論。

多名專家對此回應,稱“抄襲說”難成立,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錢理群、魯迅博物館館長孫郁、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趙京華等多名魯迅研究專家,曾就《反抗絕望》是否構成抄襲、汪暉是否梁(啟超)魯(迅)不辨、王彬彬的動機等問題接受了記者采訪。錢理群、孫郁、趙京華等人均表示,該書確實存在引文不夠規範等“技術層面的問題”,但要說汪暉惡意剽竊恐難成立。此後,有舒煒、鐘彪、魏行文章分析王彬彬文章論證的問題。王彬彬此前曾發文辱罵王蒙與清華大學中文系另壹教授藍棣之,因此有人對王彬彬的動機提出質疑,“派系之爭”、“罵名人以揚名”之說均被提及。7月初,相繼有兩封執不同態度的公開信發布。壹封為國內外壹些學者要求清華和社科院成立調查委員會處理此事,另壹封則是很多國外學者收到攻擊汪暉的匿名信,因此公開回應,致信清華校長,譴責主流媒體幹涉學術自由。

批評王彬彬者多認為,汪著為八十年代學術規範未成型時的產物,應屬“引文不規範”,此為技術層面的問題,而“王彬彬式”的學術舉報與學術批評“別有用心”,利用媒體暴力抹黑學者,對學術發展百害而無益;另壹些人則呼籲:學術抄襲、學術剽竊問題必須直面,有問題者必須嚴懲不貸,應盡快建立中立的學術委員會調查此次事件。

汪暉教授繼2010年3月底做出“希望學術界自己澄清”簡短表態後,接受《聯合早報》采訪,對抄襲指控作出直接回應。他指出,已有文章“以逐條分析的方式澄清事實,但在媒體中沒有受到重視。”“王文對於《反抗絕望》的指控***計十條,其中六條原著提供了註釋,但他忽略或掩蓋這些註釋,或者將所謂參見式註釋曲解為抄襲。這些做法只要稍加核查就可以發現。有兩處原著提供註釋,但重版時由於編輯分段,而將原註釋與分段後的引文脫節,但註釋仍然存在,屬於技術性的失誤。另外的例子則用完全不能成立的‘偷意’概念來指控,有很強的隨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