絢爛明媚——林徽因
提到民國,怎少的了林徽因?
說起林徽因,她本人已然是美麗的代名詞。她是民國時期壹道絢爛的光輝,壹抹浪漫的風煙。
她的詩——《妳是人間的四月天》已是家喻戶曉。
可是,她又怎單單是個詩人!
建築師是她,教師是她,作家是她。
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底座與周身圖紋的設計,出自她之手。中國國徽也是她參與設計。
她曾受聘於北平中國營造學社,為北平大學設計地質館和灰樓學生宿舍。此外,她完成了八寶山公墓、西南聯大校舍等等建築設計。
林徽因還曾赴耶魯大學學過半年的舞臺設計,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建築系課程為選修,她本就讀於美術系。
她還曾設計過服裝,她本人的婚紗就出自自己之手。
說起做教師的她,她是東北大學建築系教授,同梁思成壹起,開創了東北大學建築系的課程。
關於作家,她的作品種類很多。有詩歌、散文、小說、文論等。
她與胡適、沈從文等人交往甚密,互相欣賞。自然,少不得要說還有徐誌摩與金嶽霖。
她真是壹身才情,壹世浪漫。
而這浪漫壹部分是外在賦予,而更多則從心裏長出來的。
為什麽這麽說?
作為建築師,林徽因經常同丈夫梁思成壹道外出考察。環境艱苦,條件惡劣。然而她卻有壹雙發現美的眼睛,與壹顆晶瑩剔透的心靈。
對於這壹點,梁思成有言:“我在旅行中大多由我的妻子陪同,她自己也是個建築師。但她同時又是作家和戲劇藝術愛好者,比我更經常地讓自己的註意力轉移,並熱烈地堅持不惜任何代價把有些東西照下來。在我們回來以後,我總是為我們擁有壹些場面和建築的照片而高興,如若不然,它們就會被忽略了。”
而她在考察途中給摯友費慰梅的信中寫道,“我們又像在山西那樣,出發到天堂和地獄之間的地方去了。我們為藝術和人文的美而興奮不已,又為了我們必須吃住的地方的臟臭而掃興(但我們必須睡好,以便有繼續工作的精力)。”
所以說,林徽因的才情與浪漫,常常叢生於斷壁殘垣,破墻屋瓦。
這是怎樣壹顆晶瑩的心呢!
她在野外考察時臨時的破舊書桌上寫《窗子以外》,在唐代佛寺橫梁上辨析歲月之痕跡。
《山西通信》裏又有怎樣的妙句呢?
身處戰亂時期,林徽因更有她的民族情懷。這個美麗、柔弱的女子,內心有著剛強堅韌的力量。
她的散文《彼此》寫於盧溝橋事變後,當時全家流亡到了昆明。不止林徽因壹家,很多熟悉的文人、知識分子都相繼到達了那裏避難。對於當時的中國,昆明還是壹個相對安全的地方。
在昆明,條件簡陋,物資匱乏。
對民族、對國家、對生死,她都有深入的哲思與充滿力量的信心。
林徽因還有很多文章,滿是閑散與詩情的。比如她的《壹片陽光》和《蛛絲和梅花》。
此外,她的小說也頗有散文之風,讀來充滿藝術享受。
林徽因於民國,無疑如絢爛煙火於夜空。她照亮著壹小方天地,如今看來,是歷史上璀璨的點綴。
金嶽霖有詩來述林徽因——壹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