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上如何提煉鈦
當前鈦的生產方法當前鈦的生產采用金屬熱還原法,其是指利用金屬還原劑(R)與金屬氧化物或氯化物(M X)的反應制備金屬M。已經實現工業化生產的鈦冶金方法為鎂熱還原法(Kroll法)和鈉熱還原法( Hunter 法)。因為Hunter法比Kroll法生產成本高,所以目前在工業中廣泛應用的方法只有Kroll法。Kroll 法從1948年開發當初就因其成本高、還原效率低而受到批評。半個世紀過去了,該工藝並沒有根本的改變,仍然是間歇式生產,未能實現生產的連續化。 金屬鈦生產方法的新動向世界鈦工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盡管對Kroll 法和Hunter法進行了壹系列的改進,但它們均是間歇操作,小的改進並不能大幅度降低鈦的價格。因此應開發新的、低成本的連續化工藝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高生產成本這壹問題。為此,研究人員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和研究。當前研究的重點有以下幾種方法:電化學還原法為了降低成本,人們對金屬鈦直接除氧進行了研究。國外有人用電化學的方法使鈦中固溶氧的濃度降低到檢出界限(500 ppm)以下。他們認為在電化學除氧的過程中,除氧劑鈣在電解氯化鈣熔鹽時產生,O2-在陽極以CO2或CO的形式析出。這種新型高純化方法,不僅用於鈦的脫氧,而且適用於釔、釹等稀土金屬,並且可使氧含量降低到10ppm。 電化學的方法的工業化實驗的流程是:首先將二氧化鈦粉末用澆註或壓力成形,燒結後作陰極,以石墨為陽極,以CaCl2為熔鹽,在石墨或鈦坩堝中進行電解。所加電壓2.8V~3.2V,低於CaCl2的分解電壓( 3. 2V~3.3V)。電解壹定時間後,陰極由白色變為灰色,在SEM下觀察, 0.25μm的TiO2轉變為12μm的海綿鈦。以氯化鈣為熔鹽,最主要的原因是其價格低,並且對O2-具有壹定的溶解度,使析出的鈦不易被氧化;另外, CaCl2無毒,對環境無汙染。 與TiCl4熔鹽電解相比,此方法所用原料是氧化物而不是易揮發的氯化物,所以制備過程可以簡化,而且產品質量高;不會發生鈦的各價離子間的氧化還原反應;陽極析出氣體為純氧氣(惰性陽極)或CO、CO2 的混合氣體 (石墨陽極),易於控制,無汙染。 該法不僅促進了陰極附近的還原反應,同時使還原得到的鈦脫氧。這種方法將氧化物的直接電解還原和電化學脫氧法相結合,是制備鈦的壹種新型方法,成為鈦提取工藝中最引人註目的方法。根據2000年英國自然雜誌發表論文的數據估算,采用該方法,每噸海綿鈦降低生產成本 13000美元左右,目前全球五六萬噸的總產量如果改由該電化學方法生產,每年將節省7.7億美元的生產成本。 Armstrong法Amstrong等對Hunter法進行改進,使之成為連續化生產工藝。其流程是:首先將TiCl4氣體註入過量熔融的鈉中,過量的鈉起冷卻還原產物並攜帶產物進入分離工序的作用。除去鈉和鹽即可得到產品鈦粉。產品中氧含量最低為0.2%,達到二級鈦的標準。對工藝略加改進,可生產VTi、AlTi合金。與 Hunter法相比,該方法的具有連續化生產、投資少、產品應用範圍廣、副產物分解為鈉和氯氣可循環利用的優點。 該方法已經接近了工業化生產,但仍然存在幾個問題,如怎樣進壹步降低氧含量,產品成本如何等。 TiCl4電解還原法從電解工藝過程角度看,采用TiCl4電解法比Kroll 法和Hunter法均具有優越性。因此,從Kroll開發熱還原法當初就有將鈦的冶煉過程轉變為電解法的想法。 TiCl4電解還原法是惟壹壹種曾經被認為是可能取代Kroll工藝的方法,美國、前蘇聯、日本、法國、意大利、中國等都對其進行了長期和深入的研究。采用TiCl4電解還原法在技術上首先需要將TiCl4轉變位鈦 的低價氯化物且使之溶解於熔體中,同時,必須將陰極區和陽極區隔開和使電解槽密封。 意大利有人壹直致力於TiCl4電解法的研究,他們通過對氯化法電解數據的分析,發現當溫度在900℃ 以上,電解液中不存在Ti2+或Ti3 +,只有Ti4+和Ti。以此為依據所建立的電解工藝為:TiCl4氣體註入 多層電解質中並被吸收。這個多相層由鉀、鈣、鈦、氯、氟的離子以及鉀、鈣等組成,並且把鈦陰極以及石墨陽極分開。在最低層生成的液體鈦沈到熔池底部至帶有水冷的銅坩堝中,形成鑄錠。但是該方法得到的鈦的純度不高,效率低。 展望具有優越性能且資源豐富的鈦從20世紀後半葉起作為理想材料受到關註,但迄今為止都沒有從稀有金屬中擺脫出來,世界鈦的年產量僅有數萬噸。由於Kroll法是以金屬鎂還原四氯化鈦得到海綿狀金屬鈦,再加上流程長、工序多等因素的叠加,導致海綿鈦成本居高不下,影響了鈦在各行業的應用,使其在許多應用領域中尚未推廣使用。但是,我們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金屬鈦新的生產工藝開發、生產成本的降低、生產規模的擴大,21世紀將真正成為鈦的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