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物流公司
中國郵政正努力以自己強大的品牌優勢及無人能敵的“三大網絡”資源優勢,進軍物流配送領域,試圖以掃清電子商務的物流瓶頸為起點,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電子商務王國,從而實現傳統郵政業在網絡時代的“脫胎換骨”。中國郵政能實現這個美夢嗎?
----7月底,中國郵政與40余家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和知名度的企業進行了壹場物流配送洽談會。在洽談中,戴爾、IBM、青島海爾、中國惠普、施樂、西安楊森、深圳潤迅等當場與中國郵政簽訂了物流合作意向書。媒體也紛紛驚呼:中國郵政要做物流配送業老大。這些喧囂背後的事實是,中國郵政這位“老大哥”已將壹只腳踏入了水中,準備壹點點嘗試中國郵政的電子商務之路。
物流:壹個大市場
----在國內電子商務面臨發展瓶頸之說、網絡股也面臨大調整之際,高舉“中國物流配送業”大旗的中國郵政自然有點橫空出世的味道。資源與時機的黃金組合似乎給了中國郵政壹個迎接第二春的機會。畢竟,作為電子商務實現關鍵環節的物流配送,本身就是壹個巨大的市場機會。
----6月份結束的“中國首屆網上購物測試”結果表明,今日中國的網上購物還不像人們想象中網絡經濟時代那麽方便和快捷。雖然網上商店的數量在成倍的增長,但是令用戶最為關心的“服務”在這裏卻沒有很好的表現。
----據統計,到目前為止,我國***有網上商店600余家,所銷售的商品也是五花八門,從家電、電腦、汽車到油鹽醬醋無所不包。但若問起這些網站提供的網上購物到底有多大的吸引力,或者說能給老百姓帶來多少方便,以前恐怕誰也說不準。這次網上購物測試,終於讓人從三個方面部分看清了“廬山真面目”。
----第壹,網站形象吸引力較差。交易流程不夠清晰,對於初次購物的網民有著很大的限制性;商品琳瑯滿目,但是品種太少,網民可選擇性較小;商品介紹不全面,無法讓網民切實地了解到他們所感興趣的特點;網站的連接速度慢也是壹個有待提高的問題。
----第二,配送仍是瓶頸。目前,我國網上商店的地域性較強,從網上商店的數量上來看,北京遙遙領先,占到了30%,其次是上海、廣州。但是,我國的物流體系還不是非常的健全,網民在網上訂購的商品經常無法及時收到。再加上網站對訂單的反應速度參差不齊,反應最快的網站需5分鐘,較慢的需要4天,最慢的則是根本還沒有答復。
----第三,支付手段原始。由於目前國內的信用卡制度還不夠完善,網絡安全性較差,網民擔心網上支付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據統計,目前有85%的網上商店采用了“送貨上門,貨到付款”的方式。盡管這也受到了網民們的青睞,但是,采用這種方式也會出現這樣壹些問題:比如,壹般網站自己送貨,會免收運費,但網站成本高。如果是通過快遞公司等其它方式,就會向用戶收取5-8元不等的運費,這又令用戶覺得網上購物成本過高。據統計,還有35%的網上商店“送貨上門,貨到付款”後,沒有給消費者發票或發票金額不足,或幹脆使用其它不能代替發票的收據。
----良好的物流管理可以大大降低企業的成本。早在60年代,彼得·杜拉克就預言:物流領域是經濟增長的“黑暗大陸”,是“降低成本的最後邊界”,是降低資源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之後的“第三利潤源泉”。
----據估算,物流成本可以占到商品總價值的30%~50%,而物流業可以大大降低來自該部分的成本。如日本在近20年內,物流業每增長2.6個百分點,經濟總量就增加1%。而在美國,物流業的規模已達到9000億美元,幾乎是高技術產業的兩倍。去年美國前20名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凈收入達93.4億美元。
----同樣是在美國,由於服務費高漲,產品的制造成本已不足總成本的10%,而與儲存、搬運、運輸、銷售、包裝等活動耗費的時間相比,產品的加工時間只有這些活動耗時的1/20,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我國,深圳市已經將物流業確定為高科技產業和金融之外的第三個支柱產業。
----而更重要的在於,物流是壹種服務。對電子商務企業而言,貨物送達可能是客戶在購物過程中惟壹壹次與商家面對面的機會;對於物流企業而言,與顧客的見面是展現自己企業的好機會。物流服務的質量,將直接影響企業在客戶心中的形象,也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是否還有下壹次交易的可能。畢竟,在電子商務時代,留住壹個老客戶的作用已經被大家所重視。否則,諸如客戶關系管理(CRM)之類的軟件也不會大行其道了。但是購買昂貴軟件的同時,也不能忽略每壹個與顧客接觸的細節。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區域國際物流峰會上,壹個來自日本的中國留學生講述了他在佐川急便打工的經歷和感受。壹次送貨途中,在距目的地1公裏的地方遇到堵車,於是快遞員帶著他扛著50公斤重的貨物狂奔1000米,按時將貨物送到。客戶看到兩個人大冬天竟然滿頭大汗,在得知事情的原委後,當時就決定將壹年的快遞合同交給佐川急便。
物流配送:郵政發展電子商務的第壹步
----國家郵政局數據通信所的徐祖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從物流配送的發展形勢和郵政具備的優勢來看,必須要抓好物流配送這壹環節。
----壹方面,形勢的發展迫切要求郵政抓好物流配送。正是由於物流配送在電子商務中的作用太重要了,因而許多實物連鎖經營的批發和零售企業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為企業內部的連鎖網點提供物流配送服務,並正在向社會化物流配送服務拓展。同時,國家鼓勵外資進入物流配送領域,使得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出現了10余家中外合資物流公司,為在中國投資的跨國公司提供物流配送服務,成為跨國公司角逐中國市場的有力競爭武器。可以預見,將來的物流市場會是群雄逐鹿、各顯其能的多元化局面,特別是中國加入WTO以後,這種局面將更加突出。如果郵政不及時抓住這塊市場,就等於主動放棄了自己的長項,在未來的電子商務競爭中就會處於下風。
----另壹方面,在物流配送方面,郵政具有明顯優勢。郵政擁有龐大的投遞隊伍和遍布城鄉、四通八達的投遞網絡,這是國內任何壹家企業所不具備的。壹是中國郵政通過推行先進的郵政網絡運行體制,在全國大中城市建有236個較大規模的配送中心,能夠承擔物流的處理、儲存、配送等服務,覆蓋全國2300多個縣級以上城市。第二,中國郵政具有壹個由飛機、火車、汽車等不同運輸工具組成的龐大幹線運輸網,不但擁有自己的航空公司,還擁有自備的火車車廂510節,各類郵運汽車3.3萬輛。通過郵政幹線運輸網,中國郵政可以迅速、準確、安全、方便地把郵件、物品運到目的地。第三,中國郵政具有遍布全國城鄉、規模強大、品牌統壹的營銷和投遞網。中國郵政現有服務功能齊全的營業局所6.7萬處,投遞局所4萬多處,投遞人員12.4萬人,投遞用機動車輛15400臺。這個營銷和投遞網不論是經營規模還是服務範圍在國內物流配送行業中絕對是首位。
----徐祖哲說,目前,中國郵政將重點為四類企業和單位提供服務並與其開展合作:第壹類是高等院校。大學生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群體,他們最有可能成為電子商務B2B模式中的購買人群和促進人群;第二類是中外合資企業,這是中國郵政要下力氣去爭取的用戶群;第三類是電子、醫藥、建材等大型國有企業,這些企業有足夠的能力去開拓國內市場甚至國外市場,但往往自身的投送力量不足,迫切需要這方面的合作夥伴;第四類是壹些國內中小企業,這是極有潛力的用戶群。
----據悉,中國郵政目前遵循“先試點、後推廣”的原則來推行物流配送業務,就是在實施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過程中,先選擇經濟、交通、地理環境等條件相對較好的地區作為試點。在取得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再逐步推廣。目前,在廣州、北京、成都等地,這種試點業務已經開展。
----中國郵政擁有郵政綜合網(信息資源),強大的物流網及郵政基於郵政儲蓄的綠卡網,可謂得天獨厚。徐祖哲說,郵政要充分發揮實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流合壹”的功能優勢和點多、面廣、線長的網絡優勢,從物流配送入手,在加速改造現有網絡的同時,進壹步加快郵政綜合計算機網和郵政綠卡網建設,逐步向包括網上購物和網上證券在內的各種網上交易、網上支付、安全認證等深層次推進,最終實現全方位涉足電子商務的目標。
----北京郵電大學管理與人文學院副院長呂廷傑也認為,中國郵政最有可能開展電子商務。他說:“有人預言,下個世紀即將淘汰的三個崗位,郵遞員排在第壹。從這個角度看,郵政是萎縮了。但同時,我們知道,信息是既不能吃也不能穿的。例如,不久前中國網絡生存測試活動中出現的——在網上訂購了食品,卻沒有物流部門為妳送貨,依然是壹場遊戲。人們永遠無法從最現代化的信息網絡上直接得到商品。能讓實物以光速運動的電子商務,必須在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三個網絡健全的情況下才能完成。沒有送貨體系,信用卡電子數據交換體系,僅有網絡是不行的。”
----以發展物流配送業為方向的中國郵政,為自己制定了三個階段的目標——
----近期目標:通過建立初步的電子郵政的接入平臺、業務平臺、電子支付、安全認證體系等,實現初步的郵政電子商務系統,促進郵政新業務的拓展。主要建設任務有建設電子郵政網站,與因特網互聯,建設網點支付體系、安全認證體系,185服務中心和183ISP及業務軟件開發和相關配套體系。在試點工程完成後,將可以向用戶提供網上郵市、網上郵局、信息服務、網上商城和其他網上業務。
----中期目標:在“三網合壹”的基礎上,實現網上支付和安全認證,建立開發包括全國中心和全國31個省中心在內的、較規範的、具有郵政服務特色的郵政電子商務系統,探索新的電子郵政業務種類。
----遠期目標:逐步實現郵政服務、生產管理的高效率、低成本、在線服務、全球互通的電子郵政系統,形成完備的電子商務環境,並以此為基礎,拓展郵政行業以外的業務,與廠家和商家合作,不斷拓展郵政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優勢巨大缺陷猶存
----壹提起郵政,人們往往會說:全程全網,點多線長面廣。但是在這些優勢的背後,國家郵政局數據通信所徐祖哲也坦言中國郵政面對這項全新的業務也有不少弱項。主要表現為:
——在20年的改革開放中,郵政的發展相對滯後,沒有及時在商業物流領域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而且傳統的快遞和郵購市場也有所丟失;
——雖然投入巨資建設郵政綜合網,但是除了在郵政儲蓄業務中形成規模之外,在實物傳遞中並沒有因為利用網絡而擴大了業務量;
——郵政基本業務的流程和管理還是基於人工,電腦和網絡沒有充分發揮作用。
----更為要命的問題是,郵政在網絡數據與人工作業的信息交互上自動化程度低,信息的輸入和輸出都成為瓶頸。因此,不能以充分的智能機器處理來取代手工作業。
----在這種情況下,郵政面對傳統商業物流很難取得成本優勢,面對新興的網絡經營商又缺乏速度優勢,仍然難以避免“讓出城市沿海幹線,經營農村山區末端”的被動局面。所以如何發揮全程全網的優勢,使網絡與人工有機接軌,在競爭中獲取優勢,擴大市場份額,是中國郵政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
----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電子商務部銷售經理劉軍向記者表示,電子商務的物流配送概念和傳統的物流配送在內涵上有質的區別,壟斷行業的經營做法在某些方面是不符合未來發展需要的。他說,在許多大中城市,郵政在技術、設備等硬件條件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服務意識的增強卻不是靠投入多少錢就解決得了的。這除了需要郵政有發展大型物流配送企業的內在需求外,更需要有來自外部競爭的壓力。
----此外,目前郵政的投遞費用對電子商務發展商和用戶來說也顯得偏高。劉軍說,郵政要想在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領域站得穩腳跟,必須想辦法將配送成本降低到人們能夠認可的水平。網站在選擇配送商時,除了看它的服務水平,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價格。
----當郵政老大意識到自己的網絡資源的巨大價值時,物流其實已經成為壹個炙手可熱的領域。郵政要做物流大文章並不容易。其中已在全國各地建立龐大銷售網的大企業們,雖然和郵政壹樣都屬物流業的後來者,但後者無疑會成為物流領域強大的競爭對手。其主要原因就是後者是從市場經濟的環境中沖殺出來的,他們機制靈活,並且已經具有自己的長途運輸及倉儲網絡,而不像郵政長途運輸仍要靠其他運輸系統。
----在全國已經擁有60個分公司、210個經營部、8000多銷售隊伍的康佳,很為自己龐大的銷售網驕傲,雖然為了維持這個網每年的代價是兩個億。康佳主管電子商務的徐純誠先生直接了當地說:“我們不會考慮讓郵政搞配送。郵政怎麽配送?壹臺電視機從深圳怎麽運到北京?成本要多高?壹些沒有全國性營銷網絡,而產品又具有堅硬、小、輕等特征的公司是可以考慮郵政網絡的。”徐稱“我們不考慮別人來做我們的第三方物流,康佳甚至還有意利用自己龐大的銷售網絡做別人的第三方物流。”據其介紹,康佳就此業務已開始與國外大公司接觸。
----除了大公司外,活躍在各地的壹些小型送貨公司也將是郵政最有力的競爭對手。業內人士認為郵政實物投遞網最有價值的部分,在其發達的神經末梢,他不僅可以直接上門到戶,而且可以伸向最偏遠的地方,因而局域性配送應當是郵政的強項。但是這強項能充分發揮出來嗎?“郵老大”的脾氣能改嗎?
----記者初次提及中國郵政欲搞物流配送時,徐純誠就有些不以為然。他認為,沒有若幹年,中國郵政的國營思路是很難改變的。“郵政網的神經末梢作用雖然很大,但未必能充分發揮作用。起碼壹點,它能做到隨叫隨到嗎?”徐純誠問。
----看來,在中國郵政積極推進中的做最大物流配送商甚至電子商務公司的夢想,不管是內部,還是外部,都還有壹些存疑。中國郵政會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實現新的市場轉變,從而再振雄風嗎?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