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民羅援
平心而論,“漢奸”之謚,可謂相當偏激,批評者很難舉出例子,說明吳先生在哪些具體問題上出賣了國家利益。在中國,外交重大決策的中心是在中央,而不在外交部,外交部很大程度上是壹個執行機構,盡管在許多事情上有壹定的自由裁量權。先有路線,才有與路線相應的幹部政策。吳先生在外交體系所獲得的地位,其基礎是90年代以來強調“韜光養晦”的外交路線。這條路線決定了,中國在國際上不當頭,不與霸權直接對抗,外交的主要目標是為中國內部發展創造壹個良好的國際環境,服務於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用五個字來概括這壹路線,就是“悶聲大發財”。九十年代正是中國壹個矛盾高發的時期。黨政軍學紛紛下海經商,社會風氣滑坡很快,市場經濟建設之初,假冒偽劣商品和血汗工廠盛行;國有企業大面積虧損,幾千萬職工下崗;農村稅費負擔問題突出,幹群矛盾非常尖銳;臺獨勢力甚囂塵上,在兩岸關系上公然挑釁。在國際上,西方陣營以冷戰勝利者自居,對中國蔑視、封鎖、打壓。1998年,中國的GDP總量排名世界第七,還不如意大利。中國是否克服種種困難,平穩發展下去,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平心而論,在這樣的壹個環境下,中國與單極霸權正面對抗,缺乏實力條件,也很難在國際上獲得盟友。加入美國所主導的國際貿易體系,並利用其來壯大自己,是比較理性的選擇。“悶聲”是手段,“大發財”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