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努力的運動員作文
胡佳,有人叫他“拼命三郎”,還有人叫他“戰神”。可怎麽想,這幾個字也不該和壹個21歲的男孩兒沾上邊。然而,為了久等4年的奧運冠軍夢,胡佳說,他只有拼,沒有退路!“我就是不下水”1989年,胡佳還在小學壹年級,湖北省業余跳水運動學校的教練來挑小隊員,看中胡佳,把他收入了跳水隊。胡佳現在已經是奧運會冠軍,可妳不會想到,當年為了讓兒子下水,胡佳的爸爸胡光全竟到了技窮的地步。在湖北省業余跳水運動學校,陸上訓練兩周之後要求下水。第壹次入水,胡佳和大部分孩子壹樣喝了壹肚子水,可不壹樣的是,第二天,他“罷工”了。胡佳拽著床腳,使勁哭著:“我怕水,不去,我就是不去。”爸爸左手拿著“變形金剛”、右手托著“小汽車”,千哄萬勸,還是不能說服胡佳。沒辦法,爸爸找到體校:“這孩子說什麽也不下水了。要不陸上訓練胡佳還來,水上訓練我們讓他到室內遊泳學校再試壹下。”室內遊泳學校有幾個訓練時間段可以選擇。胡佳上午要在體校上文化課,晚上做陸上訓練,父親無奈,給兒子選擇了下午3點到5點的訓練時間。按道理,這每天排得滿滿的時間應該更讓胡佳不適應。可奇怪的是,換了壹個環境下水,胡佳竟然不怕了。3個月的遊泳學習,胡佳的自由泳已經很好,爸爸說:“這回妳可以回去和大家壹起進行水上訓練了吧。”“不!”這個回答讓爸爸既生氣又納悶。“原來兒子就是怕跳體校的泳池啊。這心理關怎麽也得過!”爸爸強行把胡佳送回了體校。胡家的鄰居是湖北省擊劍隊的,每天和跳水隊在壹個屋子裏沖澡。胡佳第二次在體校下水前,爸爸囑咐鄰居:“幫我壹忙。看著胡佳,要是他還不下水,妳就把他推下去!”換好泳褲,胡佳站在泳池邊開始發呆。鄰居叔叔故作嚴厲地看著他:“是不是等我推妳呢?”胡佳嚇得直哭,抹著眼淚兒上了1米板,站在板上好久,他害怕,可又不敢說,那就豁出去了吧。胡佳閉上眼睛,壹個“冰棍跳”,紮進了水裏!胡佳再睜開眼睛的時候,他才第壹次感覺到,其實體校的池水和其他地方壹樣藍!和老爸壹起拼過了入水關,胡佳終於進入了狀態。別看那時胡佳只有6歲,卻是隊裏最不偷懶、肯吃苦的孩子。體能訓練課上,教練要求單腳上臺階,10步壹組,壹***10組,別的孩子累得起不來了,胡佳悶頭還在往樓上跳,小腿兒禁不住地直哆嗦。教練不喊停,胡佳就咬牙忍著,直到最後壹跳。每天回家,爸爸都要給胡佳壓關節。對跳水運動員,小時候關節壓沒壓直,對以後動作質量好壞關系很大。教練要求,家長壹定要配合隊裏在家給孩子壓。晚飯後,爸爸讓胡佳坐在床上,腳尖伸直。爸爸張開的大手緊壹下、松壹下、再緊壹下地按在兒子懸空的膝蓋上。30下壹組,至少要做5組。兒子豆大的汗珠滴在地板上,哭得淚人兒般。“這麽疼,要不咱不練了,願意不?”胡佳嘴裏喊著疼,小腦袋卻使勁搖。“這孩子可能真的愛上跳水了。”爸爸說。在體校走訓兩年,因為勤奮,胡佳入選了跳水隊的重點班,有了在體校住宿的資格。這壹年,胡佳的爸爸為了兒子,辭職了。胡光全在武漢港口運輸公司上班,單位效益不好,家裏經濟拮據,想給胡佳買點營養品也困難。於是,胡光全在武漢市漢正街小商品市場租了處攤位,經營起了小買賣。先賣了壹段床上用品,後來又改賣五金配件。當了個體戶,胡爸爸把生意之外的所有時間都給了兒子。“壹點兒不誇張地說,我和他媽媽那幾年基本沒和同事、朋友出去玩過。晚上6點壹收攤,我就到體校給兒子輔導作業,給他壓腿、練力量。”壹有休息的機會,胡佳的爸爸什麽也不幹,壹準兒去看兒子訓練。他想:大人的領悟力總比小孩子強吧。兒子那麽小,肯定有很多不明白的。那我就幫他記著點兒。胡佳做動作,教練在壹旁指導,胡佳的爸爸壹定站在旁邊認真聽。等回了家,他用自己的方式再給兒子講壹遍。很長壹段時間,爸爸成了胡佳的第二教練。田亮成為追趕的目標1993年,胡佳被汕頭市跳水學校的教練看中,去了汕頭,轉年進入了廣東省跳水隊,再到1999年入選國家隊,胡佳的生活中再也離不開跳水了。2000年悉尼奧運會跳水隊選拔賽,隊內的排名是田亮第壹,黃強第二,胡佳第三。當時參加奧運會男子跳臺項目的名額只有兩名,胡佳是替補。比賽前壹個月,黃強訓練中手腕骨折。本來壹直是黃強和田亮配合雙人,隊裏突然有壹天通知胡佳:決定由他和田亮配合雙人。大家壹下明白,胡佳從替補成為了正選。胡佳也沒想到,自己還沒拿過壹個單人的全國冠軍,甚至沒參加過壹次世界性的大賽,竟然就要去奧運會了。壹下子,輿論嘩然。“聽到這個消息是不是特高興、特緊張?”當時幾乎每個記者都問了胡佳這個問題。“高興是壹定的,但壹點都不緊張。”胡佳分析當時的狀況:“首先,當時國外和我交過手的只有薩烏丁。奧運會前我們比過3次,兩次都是我贏他。心理上我沒負擔。2000年6月份在田亮的老家西安,我也贏過田亮壹次。其他人反正都沒比過,也無所謂害怕。出生牛犢不怕虎,當時在我心裏就壹個感覺,我沒有對手!”17歲的胡佳輕裝上陣,去了悉尼,對他來說,自己就是壹張白紙,比賽的任何結果對他都正常。悉尼的賽場,前3個動作胡佳跳得很好,第3個動作,7個裁判甚至有6個給了他10分。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子在第3個動作之後高出田亮30分。第4個動作626B,胡佳壹直告訴自己:“要跳得好壹點,好壹點,再好壹點……”他上了跳臺,起跳、空中翻騰,都很完美,入水的壹瞬,胡佳的身子向後傾了壹下,大片水花緊隨其後,全場輕噓壹聲!無疑,626B這個動作砸了。就因為這壹個動作,田亮後來居上,竟比胡佳高出了50分,並以總成績高出胡佳21分的優勢排在了第壹。後面的兩個動作胡佳發揮穩定,贏回了10分。但他還是輸了,輸給了田亮,也輸給了自己的稚嫩。拿到雙人和單人跳臺的兩枚銀牌,胡佳回國了。等待他的依然是鮮花和掌聲,可他卻特別不甘心:“如果入水的瞬間我能控制得再好壹點,冠軍就是我的!”胡佳開始相信自己:“如果我有足夠的經驗,我有實力成為奧運會冠軍!”2000年之後,胡佳給自己定了個目標:戰勝田亮,而且是在田亮退役之前。然而,後面的幾年,胡佳被媒體叫成“千年老二”,因為整整4年,除了2000年西安那次比賽,胡佳只贏過田亮兩次:2001年的美國跳水大獎賽、2003年的澳大利亞跳水大獎賽。拼難度,壹定要贏!胡佳很清楚:自己天分不如田亮,否則不會是這樣的結果。既然自身條件比不過,那只有苦練,總有壹天能夠成功!2003年2月,珠海跳水大獎賽,中國跳水隊因難度比國外低而敗北。全國媒體在評論中國跳水難度和穩定性哪個應該更重要的同時,整個跳水隊也在反省,其中也包括胡佳。“中國跳水隊的難度真的就比別人低嗎?別人能做到的,我們壹樣也可以。”胡佳主動向隊裏提出要求,給自己提高難度。於是,胡佳開始練習5255B這個當時難度系數最高的動作。緊接著的世界跳水錦標賽,胡佳第壹次在國際上亮相這個動作,盡管只得了第4,但有人開始說,胡佳是“中國跳水難度第壹人”。沒過多久,胡佳開始練習407B。這是個面對臺、向臺內翻騰的動作,只要運動員稍不留神就可能碰臺,危險性很大。以前有人跳過,但在世界大賽上壹直沒人敢用。這兩個動作是胡佳的殺手鐧。為了練好它們,胡佳已經記不清自己受過多少次傷。訓練中,教練讓跳5個,胡佳要是不滿意,壹定再給自己加5個,直到滿意為止。胡佳堅信,只要努力,總有壹天會成功。雅典,新的輪回雅典奧運會,胡佳告訴自己,這次機會壹定要抓住。但事情往往就不會那麽隨人心意。雅典奧運會前3個月,胡佳的腳腕韌帶在訓練中拉傷了。“當時腳腫得很大,我想,完了,不會是韌帶斷了吧!可別成了第二個黃強。”還好,隊醫的診斷僅僅是拉傷。之後的兩個星期,胡佳在醫生的囑咐下臥床休息,而奧運前的4次大練兵,即2004年世界跳水大獎賽,也在胡佳臥床的同時展開。“奧運會就在眼前。別人都在抓住大賽機會多鍛煉鍛煉,而我……”胡佳感覺自己像壹只掉隊的大雁,心亂如麻。離大獎賽最後壹站——上海站的比賽還有壹周,胡佳終於恢復到可以參加壹些隊內訓練了。胡佳告訴自己,雅典奧運會前只有這壹次大賽能夠練兵了,就算單腿跳,我也要去,說什麽也不能再錯過了。“傷還沒全好,最好不要去。”領隊和教練都給了胡佳這樣的建議。胡佳沒有改變主意。比賽前壹個星期,胡佳說,他是把壹分鐘的訓練時間當成兩分鐘來用,胡佳像瘋子壹樣給自己加量,最後,打了兩針封閉,他上場了。整個比賽胡佳都覺得腳腕鉆心地疼,可胡佳還是贏了。那是他印象裏最艱難的壹次奪冠。隨著上海大獎賽的結束,雅典的戰鼓慢慢敲響。胡佳又開始偷偷給自己加量,教練怕他練過,沒少批評他,胡佳有自己的想法:“哪個動作沒練到我滿意的程度,我壹定會想辦法把它攻下來的。而且,我覺得自己的力量也不夠,要多練。”訓練時間之外,胡佳每天還要拉著爸爸媽媽陪他打羽毛球。他壹對二,老兩口輪流上,還是招架不住。“雅典奧運會前的心情很復雜。之前失敗過那麽多次,我都沒有放棄,就因為自己的信念沒有斷。盡管有時候練得都想吐了,可我還會鼓勵自己堅持下去。”北京時間8月29日淩晨,胡佳期盼的日子終於來了,他站到了自己最想站的位置——雅典奧運會男子單人10米跳臺的跳板上。和悉尼壹樣,前3個動作胡佳發揮正常,排到第4。第4個動作407B,這個動作是胡佳在大賽上第壹個用的,以前比賽,這個動作的成功率也有90%以上,他堅信自己不會再犯和悉尼奧運會同樣的錯誤。漂亮的起跳,近乎完美的翻轉,胡佳成功了,他把比分追到了第2。最後兩個動作,307C和5253B,胡佳成功地完成了。最後壹跳,胡佳得到了100.98的全場最高分!胡佳終於拿到了自己跳水生涯中的第壹枚奧運金牌!因執著而美麗坐在我對面的女孩披散著長長的頭發,嘴角帶著濃濃的笑意,面龐上是壹覽無余的幹凈,青春逼人,卻又蕩漾著壹種與年齡不相符的淡定,仿佛壹下子把我熟悉的那個體操房裏的張楠推遠了。“我還是第壹次留這麽長的頭發。”張楠捋著自己的發梢說。長發給她增添了幾分成熟的嫵媚,也讓人感嘆時光荏苒,恍惚中,仿佛曾有過對壹短發女孩的記憶。如果不是選擇了堅持,也許在頭發長長之前她就已經走出了我們的視線。人們能記住的體操女孩有多少呢?人性總是健忘的,面對有如驚鴻壹瞥的體操生涯,選擇的總是那些最璀璨的光芒。但是那個上午,張楠以壹種非常隆重的方式讓中國體操銘記,她的照片被掛在了那面著名的冠軍墻上,照片上的她燦爛的笑著,發自內心的釋然。程菲打趣說:“楠姐,看每個人笑的模樣,就知道這個冠軍有多麽不容易了。”然後指著照片說,楠姐笑的最開心了。張楠立刻領會了這話的意思,說:“這個世界冠軍對我來說真的是很重真重,拿到它我用了整整五年。有的時候我都覺得自己有點嫉妒這些小孩了,他們剛出來,就有這麽好的機遇,我卻壹直不順。”八個新登榜的冠軍,有七張面孔幾乎剛剛為人們所熟悉;只有張楠,已經在壹線奮鬥了整整五年。五年,和她同齡的女孩均已退役;五年,她迎來了多少稚嫩的面孔,無數次徘徊在放棄的邊緣。但是五年的磨礪催生了壹個人的成熟,也終於讓她迎來了生命中最驕傲的壹刻。她自己也沒有想到,在她自認為最巔峰的時候無數次地和機遇失之交臂;在傷病纏身幾近放棄之際卻峰回路轉。這是體操的捉弄,這是張楠的運數?2006年,對中國體操來說是不同凡響的壹年,也是張楠的轉折之年,丹麥世錦賽,中國女隊歷史性地奪得團體金牌,將張楠的體操生涯推上了頂點。比賽中,張楠幾次出場都有非常出色的發揮;最後壹項自由操,最後壹個出場的她更是頂住了巨大的壓力,贏得了高分,最終確保團體金牌沒有旁落。在確信贏得最後的勝利後,張楠抱著自己的教練大哭起來,她壹直是個愛哭的女孩,但是在以往,似乎更多的為傷病,為情緒而哭,這次,她終於痛痛快快地流下了喜悅和幸福的淚水。因蛻變而堅強很不願意看體操女孩的手,小小壹個手掌,滿滿地堆著厚厚的老繭,這與她們輕盈的青春有著太大的反差。張楠伸出手給我看——同其他女孩相比,並無二致,但是對張楠來說絕不壹樣,它以壹種近乎殘酷的方式給她留下了刻苦的記憶,直到今天,她依然清楚地記得那壹天那壹刻——當她在高低杠上換杠的時候,手掌發出壹聲脆響,“不用去醫院,我知道肯定斷了。”哭泣持續了整整兩天,被摧毀的顯然不是手,而是體操女孩躊躇滿誌的信心,受傷前,無論是訓練還是比賽,她正處在壹個絕佳的狀態。整整兩個月,不能進行系統訓練。因為敷藥,掌心漚爛了,皮脫了壹層又壹層。終於有壹天,她看著自己又白又嫩如同新長出來的壹只手,心想,這是我的嗎?重新上杠,原以為肯定會被磨破,幸運的是,沒有。“蛻過壹次,變得更結實了。”張楠淡淡的說。但是考驗沒有因此而停止。2005年,經過冬訓和壹連串的比賽,好不容易調整過來,又開始了新壹輪的煎熬。這年6月,全國錦標賽之後她的胯部開始隱隱作痛,漸漸地,訓練和比賽受到影響;疼得厲害時,無法入睡,壹個人躲在被窩裏,眼淚無休無止。教練們也有點束手無策。沒完沒了的傷病,越來越重的身體,幾乎沒有人再看好她,退役似乎已經成為擺在她面前的唯壹選擇。不甘心。練了這麽多年,她好像從來沒有過酣暢淋漓的那壹刻,她渴望在離開之前,迎接壹次更加璀璨的怒放。還有壹個人沒有放棄,用壹種幾乎不容置疑的語氣告訴別人,張楠還行。這個人便是教練劉群琳。不過,張楠也真是給她出了壹道難題,從來就沒有痛痛快快的練過,壹練就痛,壹痛就哭。氣急了,劉群琳幹脆說“別練了!這麽痛苦,有有什麽意思!”有壹年春節,女隊隊員在劉導家吃年夜飯。告別的時候,在暗淡的燈光下,張楠猛然發現原來自己的教練是那樣的憔悴。平日裏堅強、生動那壹刻仿佛坍塌了,剩下的只是脆弱和疲憊。張楠的心深深地痛了。那時,劉群琳的胯部已經出問題了,2006年1月,她做了手術。3個月後,當茫然的張楠看到劉群琳拄著雙拐出現在體操館,她的眼淚不受控制地流了下來。劉群琳開始指導張楠訓練。她不時沖著張楠大喊:“為什麽沒有長進?”情急之下,幹脆仍掉雙拐,上陣指導並保護她的隊員。張楠,或許可以在傷病面前敗下陣來,卻無法坦然面對教練的付出。“我要是不堅持,就太沒良心了!”不止壹次,聽到她這樣說。其實,劉群琳未見得能夠遇見張楠的運動生涯,同病相憐的痛苦,對方不肯放棄的決絕,讓她從心底對這個女孩多了壹份憐惜。當張楠用自己的努力為自己贏得丹麥世錦賽參賽資格並在比賽中有出色的發揮時,她帶給教練的不僅是驚喜,更有欣慰。因責任而成熟“個人冠軍,對我來說不是不重要;但我更重要的任務是帶領這些小隊員贏得團體金牌。”“給這些小隊員作好榜樣。”每次聽張楠這樣說,都有壹種忍俊不住的感覺,她自己實在還是個孩子,回到家,也會膩在爸爸媽媽身邊不願意離去,卻已經把大姐和隊長的角色看作 自己最重要的擔當。“其實壹開始,也不是特別在意。”投入之後,張楠漸漸意識到這個角色的重要,隊員們來自天南地北,每壹個人的性格,想法都各不相同,如何讓他們以更好的情緒和狀態投入訓練和比賽,是教練們經常要考慮的問題。作為同齡人,這個隊長常常以“過來人”的經歷開導小隊員,有時候往往會起到教練所起不到的作用。丹麥世錦賽,女孩們承受了巨大的心理折磨。法國的備戰階段,壹天,訓練結束,隊伍在體操館外等車,大家發現,張楠和程菲落在了後面。原來,壓力之下的程菲喪失了自信,她覺得自己幾乎要堅持不下去了。將這壹切看在眼力的張楠主動找到程菲,以自己的親身經歷開導她。那壹天,就在異國的街頭,壹對中國姐妹開始了傾心長談。交流整整持續了40分鐘,教練們沒有打擾它們,而是將這空間留給了女孩自己,她們長大了。而面對比賽,張楠更是表現出壹個成熟隊員應有的素質。賽前,初出茅廬的何寧因為承擔了太重的責任而幾近崩潰,張楠便默默做好了“打頭炮”的準備,她告訴教練,不管是第幾個出場,她都沒有問題。多哈亞運會,是女隊繼丹麥世錦賽壹個月後參加的又壹場大戰,張楠再次把穩定軍心、爭奪團體金牌作為自己出征亞運會的首要任務。她說,沒有經歷過那種氣氛的人永遠不會知道,壹個運動員只有站在國際比賽的賽場,才能了解團體比賽的意義是多麽重大,團體冠軍的喜悅是任何個人單項的金牌都無法相比的。“以前,如果在團體比賽中失利,我會難過,但只是壹種小孩子丟了東西的難過;現在,我會覺得自己責任重大。”在考慮自己的比賽的同時,身為隊長,張楠還要顧全其他隊員的情緒。當何寧面對全能比賽感到緊張時,她不斷地給她打氣、加油,告訴對方:妳沒有任何壓力,妳要做的只是發揮自己的水平!提起何寧,張楠抑制不住欣賞之情。她說,何寧有股子狠勁,在比賽中能把壹切置之度外,把最好的水平爆發出來,看她比賽真是特別解氣!聯想到自己,她不無遺憾地說:“我要是能有她那股子勁,我就什麽都不缺了!”的確,張楠的細密、周到既成就了她的穩健、全面,有時,也讓她缺少爆發,用她自己的話說,壹段時間的集中之後,往往就散了。丹麥阿胡斯的平衡木決賽至今還是壹個隱痛,之前,因為程菲奪冠,張楠說自己有點忘乎所以,加上運氣不好,買水的時候被絆倒,崴傷了腳。因為這樣的以外而影響發揮,她覺得自己真是不應該。去年年底的巴西總決賽,還是沒能在個人項目上有所突破,可能是連拿兩個大賽的團體冠軍,有點懈怠了。因夢想而堅持很多人都說,張楠變了。仿佛壹夜之間,這個20歲的女孩帶給旁人壹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笑容大方地寫在她的臉上。迎來這樣的綻放,壹路走來,顯然並不輕松。2004年,傷病之外,張楠又面臨著壹個新的尷尬,她開始發育了。停訓養傷本來就會發胖,發育後體重的自然增長又讓這個問題變得更加嚴重,那是壹段充滿了掙紮的日子,恢復訓練的每壹天似乎都充滿了煉獄之苦。身體的承受之外,是更大的心理折磨。“那個階段,話都不想講,看到每個人都煩,不知道自己怎麽了?”成長路上的迷失讓張楠陷入了混亂,終於有壹天,張楠的教練爆發了激烈的爭吵。“不練了!”18歲,女孩張楠的青春進入了叛逆。傷病、競技體育的殘酷又讓這個問題變得更加突出。提起那段日子,張楠笑說她寫檢查的水平很高,滿滿幾大頁,聲情並茂。但是檢查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張楠的狀況其實也促使教練思考:如何訓練年齡偏大、傷病纏身的運動員?退役是否是張楠唯壹的出路?陸善真和劉群琳開始給張楠制訂更為靈活的訓練計劃,力求使她在相對較短的訓練時間內獲得更好的訓練效果。張楠擁有了更大的訓練空間,較多的自由把握在自己手裏。在相對寬松的環境和教練信任的目光中,她終於壹點點地度過了壹個又壹個難關,贏得了自己體操生涯的新的跨越。張楠不僅堅持下來了,而且狀態得到了新的提升。現在,在中國女子體操隊員中,除了劉璇,只有張楠,她們在體操的國度,堅持到了20歲以後。“我不想妳們像星星那樣閃得那麽快,亮壹下就完了。我希望中國體操多壹些常青樹。”說這話的人是體操中心主任高健。張楠把這話默默地記在心裏,她由衷地希望自己能堅持得更久壹些。因為圓夢,張楠繼續著自己的體操之旅。現在,壹個更大的夢想擺在她的面前:2008,北京。雅典奧運,傷愈之後,她以壹種不可思議的勇氣和執著為自己爭取到前往雅典的機會,“女隊員的運動生涯太短暫了,能夠參加壹次奧運會,是多麽不易,我不想放棄。”那個時候,張楠以為這是自己唯壹也是最後的機會,因為,極少有女子體操運動員可以兩度走如奧運賽場,奇跡是不可奢求的,然而,卻不是不可創造的。“能不能參賽,屆時要看我的狀態。不過,我壹定會努力。”這個20歲的女孩以壹種淡然而堅決的語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