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易中天中年時為何選擇離開武大?

易中天中年時為何選擇離開武大?

在《百家講壇》中易中天博學獨特的講授受到了很多人的關註,在他的講授下很多歷史的事件清晰開來,但是中年時候的他,曾經窮得連壹塊錢的煙都買不起,只能帶女兒居住在30平米的老屋中。

文人道路,不得重視

易中天的家境並不是很富裕,在小的時候,他跟隨父親來到武漢,在武漢他慢慢成長為壹個大人,對於武漢,他也有著很深的感情,之後他以優異的成績考進武漢大學,在當時是非常厲害的。

在武漢大學的校園中,易中天努力認真的學習,在結束本科的學習後,他繼續攻讀碩士,之後獲得文學碩士學位。

和很多人不同,畢業後的易中天沒有去外邊找工作,他選擇留在學校成為壹名老師,在這裏他開始了自己的文人道路,因為上課風格幽默、風趣,不久,他的課受到了很多學生的喜愛,他也成為校園中的熱門老師。

在講課中,易中天並不像其他人壹樣將枯燥的知識直接講授出來,而是轉變角度,將知識用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講授,這樣的講課形式不僅幽默風趣,也讓學生們學習到了知識,讓他們可以更深層的理解知識。

當時易中天能在校園中有名氣,和壹個人是密不可分的,這個人就是當時武漢大學的校長劉道玉,俗話說:“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而劉道玉就是易中天的伯樂,在他的支持下,易中天可以在校園中很好地將自己的才華展現出來。

但是可惜的是,還沒等到易中天火起來,劉道玉就離開了。

因為劉道玉的離開,易中天的情況變得越來越差,雖然受到了很多學生的喜愛,但是他的職位壹直沒有轉正,壹直是副教授。雖然做出了很大的成績,但卻沒有受到重視。

中年時期,生活清貧

如果按照壹個人正常的發展,到中年時期,事業應該比較穩定,也能攢下壹筆錢,生活也會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命運卻沒有眷顧中年時的易中天。

因為看不慣武漢大學領導的作風,那些領導很多並沒有真正的學識,在這種環境下,本身就耿直的他也不會去討好他們,去做壹些阿諛奉承的事情,所以他的生活十分清貧。

中年時候的他受到學校老教授的排斥,他只能帶女兒住30平米的老房子,連壹塊錢的煙都買不起,但是對於他的情況上級並沒有理會,在這種情況下,他只能將女兒托付給老家的父母照顧。

雖然那時生活的非常困難,但是對於學校他非常熱愛,那塊地方是他從小生活的地方,之後他選擇繼續呆在那裏,但是日復壹日,年復壹年,他還是沒有得到重視,職位也沒有提升,還是副教授,壹切都還在原點。

幸遇廈大 《百家講壇》讓他聲名鵲起

如果說劉道玉是他的第壹個伯樂,那廈大就是他的第二個伯樂。

當時廈大正在四處尋找人才,當聽說易中天的情況後,廈大邀請他去當老師,得知這個邀請後,易中天決定前去那裏,這個決定可以說對他的改變是非常大的,而這個決定也讓他離開了生活半輩子的武漢,去到壹個陌生的城市。

來到廈大後,他開始了自己人生新的篇章,很快,他幽默風趣的講課方式受到了很多學生的喜愛,不久,他被升任為教授,收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此期間他寫作的《讀城記》成為非常受歡迎的書籍。

2005年,《百家講壇》節目組邀請他進行講解,他獨特風趣的講史方式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愛,他主講的“漢代風雲人物”成為壹個非常熱門的節目。

之後,他的講稿正式出版,銷售量非常的好,受到了很多讀者的喜愛,而他也變成了壹個明星教授,有了很多的粉絲,成為學術界非常有名的學者。

在漢代風雲人物的節目成功後,節目組決定再推出壹檔節目,打算以三國為講解的內容,但是壹開始易中天拒絕了節目組的邀請,因為他認為自己對三國的知識還不算了解,再加上時間太緊,所以怕自己做不好。

為了能讓易中天成為主講人,節目組做了很多的努力,最終在易中天夫人的勸說下,他答應了。

2006年,他的第二檔節目開始了,但是這壹次並沒有像上回受到很大的歡迎,很多質疑的聲音也出現了。

對於自己的質疑,易中天這樣回應道:“事情都有三面,歷史上的叫歷史形象,民間傳說是民間形象,小說則是文學形象,大家熟知的《三國演義》裏面的人物是文學形象,自己講的是歷史形象。"

談及母校,老校長為他發聲

在《面對面》節目中,記者曾經詢問他離職的原因,對於節目組的采訪,他表示道,武漢的天氣太熱,所以離開了,但是當他說出這句話後,有很多人覺得他是在暗示武漢不好,因此就去辱罵他。

對此易中天回復道,武漢的天氣就是非常熱,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這其中也沒有貶低武漢人的意思,如果連基本的事實都不承認,是很難發展好的。

之後有人也就這個事情詢問了劉道玉老校長,老校長對此為易中天發聲,其實易中天原本是想壹直留在武漢大學的,但是在那裏他得不到重視,思想學術也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而這也讓他不得不離開那裏。

很難想象在《百家講壇》談笑風雲的易中天在生活中竟然遭遇了很多的排擠和困難,但是在功成名就後,他壹直保持著自己的初心,在學術的這條路上,他經歷了很多的辛酸,也收獲了很多的成績。

從武漢大學的不得誌,到廈門大學的重視,再到《百家講壇》的出名,易中天壹路走來非常厲害,而在他成功背後的是他日復壹日對學術的認真和負責,知識的貯備也是他贏得底氣,現在他也成為非常有名氣的學者,而這也算是命運對他最好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