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意大利面條的起源

意大利面條的起源

意大利面也被稱為意粉,起源於公元13至14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後,意大利面的種類和醬汁也隨著藝術逐漸豐富起來。

最初的意大利面都是揉了切、切了曬,吃的時候和肉類、蔬菜壹起放在焗爐裏做,因此當年意大利半島上許多城市的街道、廣場,隨處可見抻面條、晾面條的人。據說最長的面條竟有800米。

中世紀時,壹些上層人士覺得這樣吃相不雅,絞盡腦汁發明了餐叉,可以把面條卷在四個叉齒上送進嘴裏。餐叉的發明被認為是西方飲食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從這個意義上講,意大利面功不可沒。

到19世紀末,意大利面著名的三大醬料體系:番茄底、鮮奶油底和橄欖油底完全形成,配以各種海鮮、蔬菜、水果、香料,形成復雜多變的醬料口味。

擴展資料

中國的面條文化——千年炊煙孕育了兩千多種面條的做法,影響了整個東亞的面條文化。不過,無論是面條還是制作面條的主要原料小麥,源頭都不在這裏。

中國的漢字“麥”原指“遠道而來的人”,與面條的“面”字結合,就成了“面”(“面”的繁體字),而小麥以及小麥粉制作而成的面條,在數千年前也確實是遠道而來的。

每年有6億噸產出,已經成為地球上60%人口主糧的小麥,最早誕生於90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農耕文明。在它誕生後的6500年,小麥種植技術連同制面技術,開始從中東地區傳到地中海,穿越巴爾幹半島和阿爾卑斯山,向東經過中亞來到中國。

百度百科——意大利面

百度百科——面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