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卡-50和米-28哪個更先進

卡-50和米-28哪個更先進

卡-50最為突出的特色之壹就是它是世界上唯壹壹種單座型武裝直升機。卡莫夫設計局在總結了米-24的作戰經驗後認為,為減少被地面武器命中的概率武裝直升機往往以5~50米的高度進入目標區,在這個高度上,領航/武器系統操作員基本無法測定方位。而如果要發現4千米距離內的目標,即使在平原地帶,直升機的飛行高度也要在35~70米,如果是丘陵地帶,高度還應提高到100~245米。在這樣的高度飛行和瞄準目標,壹名飛行員完全可以勝任。同時,單座型武裝直升機如果被擊毀,也只會損失壹名飛行員。盡管卡莫夫設計局對卡-50的單座設計很有信心,但這種創新設計並不為所有人看好。雙座型武裝直升機擁有兩個獨立的操縱系統,當壹名飛行員受傷後,另壹名飛行員還可繼續操縱直升機,生存力較高。而且讓直升機被摧毀時少損失壹名飛行員的出發點明顯是錯誤的。這樣的考慮就如同戰鬥還沒有打響就設想戰鬥失敗後的計劃壹樣荒謬(當然,盡量為飛行員提供直升機被擊毀後的生存保障無疑是正確的)。

俄國的部分軍方人員就對卡-50的單座設計提出了質疑。其理由主要有兩點:第壹,為了對付敵方防空火力的攻擊,直升機必須能在大約5米的高度飛行和實施機動。即使有兩名飛行員切飛行員分工明確的情況下,各飛行員的工作量就很大,更何況單座布局。在這種情況下,卡-50的飛行員無疑加重了心理和工作負擔,飛行安全性也會大大降低。第二,單座布局沒有經過實戰考驗(那時車臣戰爭還沒有爆發)。即便是經驗豐富和設備先進的美國,在研制武裝直升機時,也沒有采用單座布局。在這些反對意見後,卡莫夫設計局於1996年推出了雙座型的卡-52。壹貫喜歡標新立異的卡莫夫設計局並不甘心完全屈從於世俗的壓力。他們在卡-50的座艙設計上又讓世界大吃壹驚:卡-50、采用了並列雙座型布局。座艙左邊為駕駛員,右邊為領航員/武器系統操作員。這種座艙布局在武裝直升機上應用還是第壹次。並列雙座的壹個優點是結構增重比縱列雙座少,機身只需略微加長,重心改變也少。卡莫夫設計局的專家認為,無論是武裝直升機還是戰鬥轟炸機,並列雙座布局對於飛行員之間的協調、空間、簡化儀表等都是最佳的。用卡莫夫設計局的領導人、卡-50/52的總設計師米赫耶夫的話來說,就是“可以增加信息量”。這種看法並非空穴來風。為實施低空全天侯作戰的戰鬥轟炸機如美國的F-111、蘇聯的蘇-24、俄國的蘇-34、蘇-32FN等都采用了並列雙座布局。早在1972年,為了提高AH-1武裝直升機的夜間飛行性能,美國人對AH-1進行改進試驗,試驗的結果表明,乘員左右並排而坐則是最好的布局方案。與卡-50相比,卡-52並不需要加寬機身,而作戰時兩名飛行員的協同會很容易。他們可***用壹些儀表顯示設備,但操縱系統還是各有壹套,任何壹名飛行員都可以承擔全部駕駛直升機或控制武器的任務,保留了雙座型武裝直升機的優點。

卡-50的座艙確實有出色的裝甲保護,但為此付出的代價是視界受到了很大影響。卡-50座艙的側面玻璃面積被盡量減少,且完全沒有後視界。飛行員只有靠兩個較大的後視鏡來看後面。而卡-52的視界也存在缺點,兩名飛行員的視界多少會受到鄰座的影響。同時兩名飛行員的前下方就是機頭,這對於前下方的視界有壹定影響。更重要的是,卡-50/52所采用的***軸雙旋翼布局的旋翼直徑較小,槳盤載荷較高,旋翼旋轉產生的下洗氣流較高。這樣,卡-50/52在多沙塵和雪地飛行時—尤其是近地飛行時—會揚起大量雪花和沙塵,從而嚴重影響飛行員的視界。米-28N在視界上存在有和卡-50同樣的缺點,即為了提高防護而犧牲了飛行員的視界。甚至米-28N的座艙比卡-50還要狹窄,從而視界更差。實際上,這是目前世界武裝直升機的通病。但米-28N采用的是傳統的縱列布局座艙,後面駕駛員的座位比前座領航/武器系統操作員的座位高出壹些。這樣駕駛員的視界就更開闊,有利於發現空中和地面的情況。正是考慮到縱列雙座布局的優點和國外客戶的要求,卡莫夫設計局才推出了卡-50的縱列雙座型—卡-50-2,該機已獲得土耳其的訂單。卡-50-2采用的是全風擋玻璃,因此其視界要比米-28N、卡-50/52、AH-64“阿帕奇”等使用平板型風擋玻璃的武裝直升機好得多。

卡-50裝備有瞄準、駕駛、導航壹體化綜合系統用於搜索目標、自動導引武器以及完成自動駕駛/導航任務。機載計算機系統可自動接收來自其它直升機、飛機或地面站的目標指示,這些信息立即在座艙顯示器和平面顯示器上顯示。這種計算機系統由4部計算機組成,其任務是執行復雜的飛行、導航與火控資料計算,並用數字鏈路將它們連結起來。其中,壹部專用於顯示系統,壹部用於任務管制,壹部用於導航,壹部用作備份。借助自動操作系統,就可以在飛行員不接觸駕駛桿的情形下直升機仍可盤旋滯空。因而,盡管是單人執行駕駛和武器控制雙重任務,卡-50仍然具有良好的操縱性。同時,飛行員裝備有頭盔瞄準具。該瞄準具與米格-29戰鬥機上的頭盔瞄準具通用。從接到目標指示到截獲所需時間約1.5秒。這將大大縮短發射武器的準備時間。另外,在儀表板中央裝設了低光度電視屏幕,它可以配合夜視裝備使卡-50具有夜間飛行能力。盡管如此,卡-50的夜戰能力仍十分有限。卡-52才能夠稱得上是壹種完全具有夜戰能力的全天候武裝直升機。卡-52裝備有FH01“弩”式雷達。該雷達裝備於旋翼槳轂上方,可用於導航發現地面坦克等目標,也可用於制導半主動雷達導彈。卡-52的座艙內有4個液晶顯示器,其中壹個可顯示地面三維地形圖像。首架樣機上采用的是法國生產的顯示器,但後續的量產型將安裝俄國國產的彩色多功能顯示器。座艙上方的球狀物內安裝的是俄國國產的“黃楊”三維光電定位系統,該系統包括熱像儀、電視儀和激光儀。卡-52機頭裝有電視及前視紅外裝置,夜間可對地面目標進行自動照射跟蹤,這壹系統是法國湯姆遜公司的產品。此外,卡-52還裝備有激光測距和標定目標系統,與“旋風”反坦克導彈配套。前視紅外系統的有效方位角為±110°。機組人員裝備有頭盔瞄準具,該頭盔瞄準具配備有夜視鏡,其視場角比米格-29戰鬥機上的頭盔瞄準具還大。卡-52的兩名飛行員各有壹個平視顯示器,且為駕駛員的顯示器安裝在了風擋玻璃上。但右座的領航/武器系統操作員還有壹個陀螺穩定的雙筒望遠鏡,放大倍數是25倍。該望遠鏡能夠發現和跟蹤15千米以內的小型目標。望遠鏡鏡頭裝在右座機身下面的壹個小球型整流罩內,與激光測距儀軸校準同步。這樣,卡-52座艙左側的飛行員可以專心駕駛直升機,而右側的射擊手能夠實施偵察或進行電子戰,能夠在全天候條件下發現和辨認遠處的目標,可以進行目標定位和瞄準,可與地面部隊和其它武裝直升機進行協同。

前文中提及的卡-50-2直接沿用了卡-52的電子設備。米-28N裝備了由俄國拉明斯基儀表設計局研制的BREO-28N第五代模塊式機載電子系統。該系統可使用多種有源傳感器和無源傳感器確保米-28N全天候地遂行作戰任務,其中包括在10~25米的低空規避危險障礙。米-28N的高性能機載計算機由地形跟蹤系統和地形規避系統組成。該系統可將機載雷達和紅外探測器獲得的地形參數與存儲於數據庫中的地形參數加以比較,及時規避危險障礙物,並以三維圖像的形式在顯示器上顯示出來,以通知機組人員,從而使電子系統達到了人工智能化的要求。米-28N的機載電子系統還具有以下特點:能夠及時發現敵防空部隊的雷達;可向機組人員發出敵導彈發射和敵導彈坐標信息並及時對敵紅外制導導彈實施幹擾;可與陸軍指揮所和其它機組實施快速保密通信;在戰鬥飛行編隊中,長機可向僚機發出目標指示,相互交換信息,保持既定戰鬥隊形,向機組人員傳送實施作戰行動的信息,其中包括提供飛行導航參數、規避地面危險障礙物以及空中飛行器和航行標誌等信息。為達到這些性能,米-28N裝備了電子戰裝置、雷達告警系統、自動跟蹤系統和多路通信系統。米-28N還裝備了由俄國克拉斯諾戈爾斯克茲韋列夫工廠研制的“環面”機載搜索瞄準系統,以便完成地面和空中目標的搜索、發現和識別任務。米-28N與其原型機米-28A最大不同在於它是壹種全天候武裝直升機,可在夜間復雜氣候條件下遂行作戰任務。米-28N之所以能夠做到這壹點應歸功於其裝備的新型雷達系統。該系統是為米-28N專門研制的。其主體是位於槳轂上方卵型雷達罩內的甚高頻毫米波/厘米波雙波段雷達。該雷達擁有高分辨能力,與信息系統配套。使用時,駕駛員打開雷達和與其配套的紅外探測器,從雷達顯示器熒光屏上就可以清晰地觀察到飛行航線上的障礙物和目標。因此,米-28N可以在黑夜,甚至連微弱星光都沒有的惡劣氣象條件下作戰。由於雷達天線罩位於直升機槳轂上方,因此直升機可只露出雷達罩,將大部分機身隱藏起來作者,而不必上升高度。大大減少了被發現的危險。卡-50/52和米-28N的火控系統和航空電子裝備都十分先進。但卡-50/52的很多電子設備是法國產品,因此在競爭中必將處於劣勢。據俄羅斯航空網2004年3月31日報道,俄空軍司令弗拉基米爾?米哈伊洛夫大將在宣布訂購300架米-28N時強調指出:“世界上還沒有其它與之類似的直升機,而且新機上的所有系統都是俄國內生產的。”明顯是表示俄軍方對武裝直升機國產化的關註。

卡-50有兩個短翼,翼展7.3米,每個短翼有兩個掛架,總外掛重量2,000千克。卡-50短翼的外側掛架可懸掛6枚9M120(AT-9)旋風反坦克導彈。這種導彈靠激光波束制導,有效射程0.5~8千米。外掛架還可以向下偏轉10°以利於導彈發射。內掛架則掛裝20枚裝S-8型80毫米火箭彈巢。卡-52的火力在卡-50的基礎上又前進了很多。除可掛裝同卡-50相同的武器外,卡-52還可掛裝Kh-25ML激光制導空地導彈和Kh-25MP反輻射導彈。同時,卡-52獲得了壹定的空戰火力。卡-52每個短翼下的外掛架都可掛裝1枚R-73空空格鬥導彈和並列裝2枚“針”空空自衛導彈。後者是利用便攜式肩射地對空導彈改裝的。卡-50/52的航炮為置於機身右側的1門2A42型30毫米機關炮。該炮屬於“由陸向空”的武器,原先是裝備於陸軍輕型裝甲車上的。2A42型航炮可以垂直活動±15°,但在水平活動上只能向右偏轉15°。米-28N的短翼與掛架數量與卡-50/52相同。但米-28N在每副短翼的外側掛架上掛載的是8枚“攻擊”-V型反坦克導彈。這種導彈采用了無線電指令制導,提高了抗自然和背景幹擾的能力。米-28N裝備的火箭彈及火箭彈巢與卡-50/52相同。米-28N也可裝備“針”空空自衛導彈。同時,米-28N安裝的也是1門2A42型30毫米機關炮。但米-28N是將其安裝於座艙下的炮塔內,這使得該炮可以水平活動±110°,垂直活動-40°~+13°。無疑比卡-50/52的航炮設置優秀很多。在現代戰場上,導彈將是武裝直升機的主要作戰武器。由此可見,米-28N的火力性能比卡-50/52略優,但差距不大。

卡-50/52在設計時就十分註重簡化地勤人員的飛行準備時間及維護工作,不用舷梯即可完成直升機各系統的維護,機身離地面高度很低。遠離主要基地時,只需靠最低水平的維護就可連續執行任務12天。米-28N的發動機和減速器均采用單元體結構,大尺寸部件,因而保障維修十分方便,更換也十分容易。同時,米-28N的旋翼槳轂為新型的橡膠-金屬合成材料,以此取代了米-28的剛性機械鉸鏈。這樣做的好處是旋翼槳轂不用潤滑油維護。直升機自動傾轉盤和尾槳的潤滑油註油孔由原來的40~50個減少到了1個。這樣既節省了潤滑油,也節省了維護時間。米-28N還使用了事故診斷和預報系統,從而減輕了維護工作負擔,確保了直升機的使用效率。總體而言,卡-50/52與米-28N的戰場可維護性性能不分上下。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卡-50/52是壹種設計思想較為前衛的武裝直升機。但由於設計要求、俄國航空工業水平等原因,它顯然遠遠不如已經被美國取消的“科曼奇”直升機項目。而米-28N的設計思想卻相當保守,與美國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制,90年代又大幅改進的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很相似。實際上,西方媒體就將米-28戲稱為“阿帕奇斯基”。實際情況表明,武裝直升機的作戰環境比艦載直升機的使用環境復雜和惡劣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