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求
所以少反而獲得的多,多了反而迷惑.達到目的的方法雖不同,但結果卻相同;思慮雖然多,但精華不出兩個.只有知道它的要點,不在於求量的多,用壹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不用思慮便已經結束了.
“壹以貫之”.這是壹種持之以恒的方法.他說:“夫少則得,多則惑.途雖殊,其歸則同;慮雖百,其致不二.茍識其要,不在博求,壹以貫之,不慮而盡矣.”(同上,第561頁)“少”是“得”的條件,“多”為“惑”的原因.所以,在修養中,“壹以貫之”比“博求”更重要,這是長期堅持的行為,必須以“不慮而盡”為依歸.他關於“少”與“多”、“得”與“惑”的關系的思想,與王弼“德”與“得”的觀點是完全壹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