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的主要內容是什麽?
國學,可譯做“guoxue”(音譯)、“漢學”(意譯,指中國學或漢學)。
1、狹義的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
2、現在壹般提到的國學,是指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壹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
因此,廣義上,中國古代和現代的文化和學術,包括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術數、中醫學、星相、建築等都是國學所涉及的範疇。
擴展資料:
國學,顧名思義,中國之學,中華之學。秦磚漢瓦,非秦(有英語China為證)即漢(Han Studies),自漢代以降,國力鼎盛,海外又稱大漢民族之學為“漢學”,考據學雖然證實“漢學”壹詞至遲在南宋已較常見。
狹義所指為兩漢時期的經學學術思想,而漢代人研究經學著重於名物、於訓詁,後世因稱研究經、史、名物、訓詁、考據之學為漢學;
但海外所指漢學,或者又可理解為漢民族之學,即對中國的研究,尤特指關於對中國的語言文化、文學、歷史和風俗習慣的研究,囊括中華六藝五術範疇。六藝指:禮、樂、射、禦、書、數等六藝,五術指:山、醫、蔔、命、相等五術。(以上文章摘錄自《南柯舟:國學熱中談國學》)
“國學“,更有寬泛的解釋。如把百家之術,如儒、釋、道、兵、法、墨等百家之說統統收於國學囊中,如此,則五術六藝諸子百家之說,都能統稱為“國學”,其中除了佛教是外來宗教,基本全是誕生於中華本土,所以,國學又稱為“中國學”、漢學。
百度百科-國學 (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