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線網
為了能讓孩子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早成名,家長們早早就給孩子做規劃,從小開始進行 體育 、音樂、舞蹈、繪畫的專業訓練,為高中、大學、出國、工作做萬全的準備,孩子的童年被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補習班安排得滿滿當當的。
但結果如何呢?並非如妳所想,有的孩子對自己的未來壹片茫然,完全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麽。那麽贏在起跑線真的是早早發掘並加以培養孩子的特長,就能讓他成為同齡人的佼佼者嗎?
人生,不是百米沖刺,沖過了終點就勝利了,人生其實就是壹場漫長的馬拉松,妳只能不停的往前跑,才能到達終點,取得勝利。妳只有不斷地去思考、不斷地去實踐,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當今 社會 越來越復雜,曾經的“專才”越來越不適應現代 社會 的發展, 社會 越來越需要的是“通才”而不是“專才”。達爾文之所以能夠提出偉大的進化論,也是得益於他廣泛的求知精神和博物多聞的能力。
那麽,在這個技能變遷叠代,趨勢瞬息萬變的時代,個人的成長之路究竟在哪裏,通才為什麽能打敗專才,壹萬小時定律真的能讓妳成為超強人才嗎?妳是否成為刻意練習的傀儡?在《成長的邊界》這本書中,對於這些問題妳都能找到與眾不同的答案。
這本書是席卷各大主流媒體的自我成長領域裏程碑式力作,上市以來名人媒體的好評不斷! 比爾·蓋茨重磅推薦2020年度書單——“壹本戳穿專業化神話的好書”。
這本書橫跨 體育 、教育、音樂、天文、藝術、科學、商業、醫學、職場等領域,用世界上壹流成功人士的案例總結出不同於主流的成長路徑,深入剖析過度專業化的弊病,並對通才在AI崛起時代所具有的重大意義給予肯定。先涉獵後鉆研、多方嘗試、橫向類比思考和堅持自我發現的能力才是這個時代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
正如《成長的邊界》壹中提到的,未來 社會 趨勢萬變,我們需要把自己鍛造成壹把多功能的瑞士軍刀,用跨界不斷拓展能力範圍——成長再無邊界,未來無盡可能。
1、是否需要從小開始專業訓練
老虎﹒伍茲從小就體現出高爾夫的過人天賦,他才幾個月大時,就開始玩高爾夫球桿, 2歲時,因為會打高爾夫上了電視節目,並且用壹只和自己肩膀差不多高的球桿戰勝了美國知名的高爾夫愛好者鮑勃﹒霍普。3歲時,他就在學習如何打“沙坑球”。老虎﹒伍茲的父親認為自己的兒子就是高爾夫這項運動的“天選之子”。所以早早就規劃著他的未來。在進入斯坦福大學前,老虎﹒伍茲已經聲名大噪。很快,他的父親讓他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堅信自己的兒子將比納爾遜﹒曼德拉、甘地乃至佛祖都更具影響力。
老虎﹒伍茲的父親對他的獨特培養方式已經成為大量暢銷書的核心內容——如何培養專才,當然也包括他自己寫的壹本 育兒 手冊。老虎﹒伍茲不僅是在練習高爾夫,他其實在做的是“刻意練習”——也就是現在流行的“壹萬小時定律”中最重要的方法。刻意練習的時長決定了成功與否,而老虎﹒伍茲無疑成了這壹定律的代言人——還驗證了這壹定律的必然結論:刻意練習必須盡早開始,越早越好。
愛潑斯坦特意拿了幾年前轟動壹時《虎媽戰歌》這本書做例子,該書作者耶魯大學教授蔡美兒,給自己的女兒立下各種嚴格的規矩,其中壹條就是除了小提琴和鋼琴什麽的樂器都不許玩。兩個女兒從小嚴格練琴,確實不錯。但到了13歲這壹年,二女兒Lulu開始抗爭,再也不練琴——因為小提琴是媽媽的安排。
強制性早教確實能贏在起跑線上,但是後勁不足。研究表明在幼兒園時期提前學習的積累,到了4年級後會被時間拉平。
2、這個時代通才比專才更受歡迎
工業化的分工催生了很多專才,研究者統計了幾種人才貢獻度的演變情況。從二戰結束開始的總體趨勢是專才的重要性原來越強,世界的確變得越來越專業。
專才的重要性在1985年到頂,然後劇烈下跌,通才和全才顯得越來越重要。專才的作用保持了壹段平穩期後在2007年,又開始下降。研究者分析這很可能是因為現在有了互聯網,專業知識越來越容易獲取,專才的稀缺性下降。
而通才因為多領域的擴展,有隨時變換跑道的能力,同時他們也有在專壹領域精進的能力,喬布斯也曾表示,蘋果電腦的優美字體完全利益於他在大學旁聽的書法課。電子工程師克勞德·香農也因為在密歇根大學期間需要選修的壹門哲學課程,才開啟了信息時代。
大量的研究表明,這個時代最值錢的是天才,但大多數人更適合做個多面手。而成為多面手則很需要興趣,需要更多的嘗試與涉獵。
這個時代最大的不變就是變化,人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擁有抽象思維和概念推理,從而學會通過各種事物的相似性進行分類、總結。
很多所謂專業性人才,在自己的領域裏獲得了壹些成就,就開始沾沾自喜,覺得自己早早選對了路,看不上那些東壹頭、西壹頭的人,卻不知道這個時代就是在悄悄淘汰那些以為有了專業性就能吃壹輩子的人。
3、不設邊界才能跨界
比爾·蓋茨說:“我自己的職業經歷非常切合通才模型……我對計算機的熱情總是與許多其他的興趣混合在壹起……我相信微軟成功的主要原因之壹,是我們比那個時代的其他初創企業更廣泛地思考。”
想要發展廣泛的個人愛好和專業興趣,成為通才,就要多花費時間——慢慢積累那些持續性的知識,而且還要放棄“贏在起跑線上”。
我們要想成為壹個傑出的人,就應該有跨領域的學習經歷和在實踐中反省改進自我的能力。短期的走彎路,多實踐,通過多角度嘗試,然後自我選擇,找到人生真正熱愛的事情,才能真正認識自己,找到最匹配自己的人生舞臺。
跨界是為了更好地終身成長!成長不設界,未來才可期!
4、寫在最後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利弊***存,早早開始專業訓練,有利於早點出成績,能讓妳贏在起跑線上,但很快遇到瓶頸,最終因缺乏創新能力和適應性而輸在終點線上。
欲速則不達, 別因為追求速度,而錯過了路邊的風景,路邊的風景很可能就是創新的源泉。
要學會拓展學習的廣度,去 探索 更多的人生可能,找到自己喜歡的領域,而不是被限制在狹小的空間裏。
#亦明亦言#
我是青草布丁pudding,壹起讀書,看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