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是從哪印出來的,全國各地都有印的地方嗎?
中國是壹個印鈔大國,人民幣的印制水平、技術含量已經達到了世界印鈔技術的先進水平。中國的鈔票生產量和流通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中國的鈔票流通量大,鈔票的防偽任務也十分艱巨,因此,讓公眾了解人民幣的防偽知識,是十分必要的。讓公眾了解壹些人民幣的生產過程,對公眾識別假幣也會有很大幫助。正是出於這種考慮,當新版20元人民幣發行後,我們向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辦公廳新聞處提出采訪印鈔廠的要求,他們同意了。
我們驅車前往石家莊,采訪石家莊印鈔廠。
有趣的是,盡管石家莊印鈔廠的經濟效益在當地數壹數二,但印鈔廠大門口卻連壹個牌子都沒有。問起廠黨委書記為什麽不掛牌子,他說:“不張揚。”
我們首先參觀的是選紙部門,進入大門,裏面是壹道緊閉的玻璃門,幾位身著制服的保安人員請我們登記,然後是把所帶的包存起來,當壹切準備妥當,陪同的廠幹部掏出壹張磁卡,插進門口的盒子裏,安全門才打開了。選紙部門的工作,是檢查鈔票紙的質量,鈔票紙是壹種專門研制的用於鈔票印刷的專用紙張。
圖:南昌印鈔廠
鈔票紙之所以特殊,除了它應該具有的耐磨、耐折、耐酸、耐堿等理化性質外,還有許多新的高技術的內容,比如安全線、彩色紅、藍纖維等,它還有壹個十分獨特之處,就是上面布滿了用於防偽的水印圖案,20元人民幣的鈔票紙上是壹種固定的花卉圖案。工人們在燈箱上壹張張地檢查紙的質量,由於水印有壹個方向問題,所以每張紙都必須按照水印圖案的方向擺好,並且用打孔機在邊上打孔定位。這個環節,不能出錯,否則就會印出水印倒置的鈔票,這種鈔票在印鈔廠是廢品,但是萬壹流入市場,在錢幣愛好者手中就成了價值不菲的“珍品”。之所以價值不菲,是因為印鈔廠質量檢驗之嚴格,使這種廢品流向市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接下來,我們來到印刷車間,數臺超級凹印機在高速運轉著,凹印是印鈔與社會上的其它印刷不同之處,因為凹印的版是根據印鈔廠鋼板雕刻師雕刻的鋼板翻制的,它上面的圖案有線條的部分是凹下去的,印刷時,油墨填充進去,當印到紙上時,圖案的油墨是呈立體狀堆起來的,這是造偽鈔者難以仿制的,因為社會上的普通印刷大部分采用的是照相制版的平印。公眾只要能了解這壹點,在使用鈔票時用手摸壹摸,大部分偽鈔就能被識別出來。
在印刷車間裏,正巧碰上壹臺機器在試印,稍微了解印刷的人都知道,印刷開始時,總要經過壹番試印,最後才能調整到最佳狀態。我們發現印刷工人把試印出來的壹些廢品堆在壹個角落裏,我拿起壹張來仔細看,發現它使用的是壹種黃色的紙張,不是鈔票紙。我問:“為什麽不用鈔票紙試印?”工人回答說:“這不行,因為每壹張印鈔紙都是有嚴格數量管理的,壹張也不能少。如果出了廢品,哪怕是揉成了團,也要去登記,去審查,有壹系列手續。”
印鈔廠的管理中,最有特色的就是數字管理,即從紙張出庫開始,壹直到成品封存裝箱,進入國庫,這其中每壹道環節,都要查數,“領出去多少,交回來多少”。這裏有壹句話,叫做“經手必數”。數字管理,經手必數是壹種有效的管理手段。但這畢竟是壹種外在的管理約束,要使每天面對著成千上萬張鈔票的人不產生非分之想,更重要的是“內心的道德約束”。
西安印鈔廠
壹個正在把壹沓沓的20元人民幣碼成壹摞的工人說:“這些錢在我的眼中不是錢,它們就像其它行業工人手中的產品壹樣,譬如就像海爾洗衣機廠工人看他們生產的洗衣機壹樣,甚至像農民看著地裏的大白菜、西紅柿壹樣,我不能把手中的這些錢跟商場中商品聯系起來,我不能想這些錢可以買多少多少東西,譬如,買手機、買轎車……我不能做這種聯想,我更不能把我生產的產品———錢,跟我的工資聯系起來。我心中只有壹個想法:幹好活,不出錯。”
壹走進檢封車間的大廳,我的第壹個感覺竟然覺得這裏特像大學圖書館的閱覽室,壹個個半封閉似的工作臺,整齊地排列著,壹個個質檢女工的手裏和桌上是壹沓沓新版20元人民幣。明亮的燈光水銀般地傾瀉著,每個人的桌上還亮著盞臺燈,燈光是如此的重要,因為這些質檢工人要在燈光下檢驗每壹張人民幣的質量,比如:號碼有沒有印錯,顏色是否均勻,水印有沒有倒置……我問壹位女工:“壹天要看多少張?”她回答說:“幾萬張。”
這種檢驗質量的工作是十分辛苦和單調的,試想每小時、每天、每月、每年都是盯著同壹畫面數數字,這是很辛苦的壹件事。
我發現在印鈔廠,檢封車間是全廠人數最多的部門。人民幣確實是壹種特殊的產品,它的質量關系到國家的名譽。在中國印鈔業,人民幣被稱為“中國的名片”。國家的名片是不允許出錯的。
在檢封車間裏,檢查人民幣的質量,分為兩步走,第壹步是先檢查大張,就是檢查壹張張從印刷機上下來的印著24張人民幣的大版。這時的質量檢查主要是宏觀上檢查有沒有出現質量問題,比如色彩是否準確,是否有破損、有沒有漏印……在壹個寬敞的大廳裏,幾十個女工面前的工作臺上都有厚厚的壹摞大張人民幣。
第二套人民幣伍圓正面
當檢查完大張,進入下壹道工序裁切,就是把大張上的二十四張人民幣切下來,變成和我們平時使用的壹樣大小的人民幣,接下來的就是檢查小張人民幣,檢查小張人民幣,需要的人數更多了。而且也更辛苦了。
夜幕中,我們離開石家莊,我們在石家莊印鈔廠的壹舉壹動,都留在了電腦攝影系統中。對了,我忘了介紹印鈔廠的安全措施中,還有壹項,就是每個車間都安裝了24小時不停頓的攝影系統,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生的事,都可以從電腦記錄中調出來查閱。
壹、紙幣印制的流程
紙幣的印制,壹般上可劃分為研究、制版、印刷、整理四道工序。
(1)研究工序:著重考慮紙幣的防偽性能及其藝術性,按照國家紙幣發行機構的要求,設計紙幣圖稿。
(2)制版工序:制版對紙幣的防偽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紙幣印制技術中防偽的壹項重要內容就是制版。紙幣的制版基本可分為手工雕刻和機器雕刻兩種。紙幣的制版,是針對設計原稿中的主圖、花紋、花飾、線條、文字等進行作業的。主圖,如紙幣上的人物、風景等是通過手工雕刻成原模的,而文字、線條、幾何圖案等由機器雕刻,通過照相方式,制作成母版。原橫和母版打樣之後,需要由相關部門審核,方可制作整張印版。
(3)印刷工序:這涉及到印版的集合調理、紙張、油墨、印刷機等方面。紙幣是通過專用的印鈔機印刷出來,紙幣和油墨兩樣材料都是由國家許可的相關部門保密特制的,目的是加強紙幣的防偽功能。
(4)整理工序:相對紙幣被印刷出來之後,還要經過壹系列的工作,確保無誤才能發行流通。這個階段的作業主要包括了:查漏補缺、印號碼、裁切、號碼的補印、壞票的替換、數量的統計、包裝入庫等方面。
總的來說,紙幣的印制流程,基本上是按照發下的工序展開的:設計紙幣圖→制作雕版→制作印版→膠版印刷→凹凸版印刷→印號碼→檢查大張→裁成單張→檢查單張→統計數量→包裝放箱→進倉庫。
第三套人民幣壹圓背面
二、紙幣的印刷方式
紙幣的印刷,通常有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及混合版印刷等方式。
(1)平版印刷:平版印刷俗稱為膠印。平版印刷基於油墨的油質與水相斥的原理下,通過親油性的圖案印紋部分及抗油親水的空白部分,適當加壓,使其油墨圖案印紋部分轉印到紙的表面上。平版印刷的特點是圖案印紋與印版幾乎處在同壹平面上,也就是說,其印刷圖像平置於印版表面上。平版印刷包括有套印法、疊印法、隔色法、雙面印法、花紋對印法等等。平版印刷主要用於紙幣背景上大面積的底紋圖案或變化復雜的細線花紋上。如民國24年財政部印刷局平版印刷的樣本。
(2)凹版印刷:凹版印刷通過著墨於凹陷在印版平面之下的圖案印紋,印刷時經過適度的壓力,使凹陷的油墨轉印在紙的表面上,著墨的圖案印紋以立體狀置於紙張上。紙幣上的主要圖案是用手工雕刻版的,通過雕刻師手工精雕細琢而成的粗細厚度不同的線條,偽造極難。因此,雕刻凹版印刷防偽性極高。我國第壹套雕刻凹版紙幣,是由大清度支部印刷局於1910年印刷的大清銀行兌換券,其中的雕刻部分是清政府聘請美國雕刻師海趣完成的。雕刻凹版主要應用於紙幣的主要圖案上。而世界許多國家也青睞於用雕刻凹版印刷紙幣的主圖。“無凹不成幣”這種說法流行於世界上。
(3)凸版印刷:凸版印刷是最為古老的印刷方法。它是印刷時,將著墨在印版平面上的凸出的圖案印紋,再施以壓力轉印於紙上的印刷方式。凸版印刷多用於印刷紙幣的印章、號碼、有簽章。
(4)混合版印刷:集合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印刷方式,可以叫作混合版印刷。現代紙幣多采混合版印刷方式,強化紙幣的防偽效果。混合版印刷有:凸版與平版印刷、雕刻凹版與凸版、雕刻凹版與平版、平版、凹版與凸版等。
第二套人民幣貳圓正面
三、印制的產物
相信收藏家都會留意到紙幣印制過程中的產品,對此,他們爭相以收藏此類東西為樂趣。的確,在紙幣的印制過程中,各個階段都會有某些“產品”,這些產品還是為數不少的,我們關註到紙幣的手繪圖或設計圖;制版中的母版拓樣、印版拓樣、色樣等;在印刷過程中,還會有試車票、未完成票、壞票等,到了紙幣的整理階段,還會有變體票,有作存檔之用而未裁切的大版全張、連張、或是單張的樣張,正票等。
(1)紙幣的設計圖稿
紙幣設計者的紙幣圖稿,或手繪或攝影或剪帖,或結合各種藝術手法等來完成的。這些圖稿經由有關部門許可,而進行印刷發行的,被叫做紙幣原稿。
(2)母版拓樣
雕刻師手工雕刻紙幣設計原圖到專用的多屬版,這塊雕刻了紙幣設計圖案的金屬版,就是所謂的雕刻母版,壹般是鋼或銅版。母版拓樣的指母版拓印的樣張,以黑色最為常見,又被叫作黑樣。
(3)印版拓樣
達到相應標準的母版拓樣被翻制而成的印版,而這種印版拓印的樣張,即是印版拓樣。如民國3年交通銀行10元的印版拓樣。
第三套人民幣拾圓正面
(4)色樣
以各種顏色的油墨拓印在完成的紙幣母版上所形成的樣張,就是色樣。它是專門提供給紙幣發行機構擇優選擇的。如民國25年中央銀行法幣10元、民國24年中國銀行山東版10元背面、民國13年交通銀行10元及民國11年雲南個碧鐵路銀行10元。
(5)試車票
紙幣印刷的過程中,試車印刷是首當其沖的工序,這考慮到其印刷是高度保密和精細的工作,相關部門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以便有效地掌握紙張的選用和數量。而壹些並不完全的在試車的過程中所出現的紙幣產物就叫做試車票。試車票按規定,原則上要統壹集中銷毀。但仍有部份試車票因人為因素流出市面上的,被壹部分收藏者通過各種渠道獲得。
(6)未完成票
未完成票是指紙幣印刷過程中超出規定印量的那部分,而又不加打印號和簽章的紙幣。未完成票大都被銷毀,僅留很少壹部分作存檔參考之用。
(7)樣張
樣張又稱樣票、樣本券、見本等。樣張就是無流通價值的,發行機構提供給相關銀行或人們辨別真假參照的紙幣。每種紙幣都有相應的樣張。
(8)紙幣樣本冊:各發行紙幣的銀行,為了業務上的往來,將其發行的某版全套紙幣或單張,裝訂成壹個小冊,附上有關說明文字,交由與之有關聯的銀行以作參考鑒別之需。
(9)正票:經由相關機構批準,通過合法渠道在市面上正式流通的紙幣。
(10)連張票:紙幣由母版翻制成印版,壹個印版中,往往復制成不同枚數的紙幣,構成壹個大版。按照印刷機器容量大小,制成多種規格,如有1X4(4枚)、2X3(6枚)、3X3(9枚)、2X
(10枚)、3X5(15枚)、4X4(16枚)、4X5(20枚)等等。
整個印版印出來的紙幣,就是大版全張紙幣。這種大版全張紙幣通常都會加蓋“樣張”字樣的。由於這類紙幣數量甚少,被收藏者壹致認為是難得的收藏珍品。連張票基本上分為以下種類:
雙連紙幣:未經過裁切的兩枚相連的紙幣,有上下連張和左右連張等,前者較多,後者較少。
三連紙幣:上下相連接的未經裁切的三枚紙幣。
方形紙幣:結構成方形的未經裁切的紙幣。
四連紙幣:上下相連的未經裁切的四枚紙幣。
大版全張紙幣:壹個完整印版印出來而未經裁切過的紙幣。
(11)版銘紙幣:銀行名、面值、號碼或印刷等文字和對位的十字線、色票等標記,有時會被加印在樣張和母版拓樣的四周和上部,這種紙幣就是版銘紙幣。版銘紙幣的流出量較少,收藏價值頗高。
(12)錯體票:是指因設計疏忽所造成圖文錯誤的流通紙幣。如民國7年中國銀行兌換券。
(13)變體票:由於在印刷、加蓋、裁張過程中造成誤差的紙幣。這種變體票具體有以下的類型:
A.倒印:紙幣的正面和背面圖案,壹面或雙面倒置的情況。如民國12年河南省銀行當十銅元100枚。
B.漏印:在印刷紙幣圖案、文字或顏色過程中,因疏忽或某種原因,漏掉其中的全部或局部,分為漏圖、漏字、漏色等差別。
C.疊印:即紙幣的圖案或文字重復印刷,使其出現相同雙影圖。
D.摺印:紙幣的正面或背面的壹角在印刷中被印刷中被印到相反的壹面上去,這是由於紙摺疊不平所引起的。
E.黏印:在印刷過程中,將後壹張油墨未幹的紙幣黏到前壹張上而產生倒置的淺色圖文,這種情況叫做紙幣的黏印。
F.遮白:紙幣在印刷過程中,由於受到異物的侵入阻隔而出現壹部分空白。空白處越多越明顯,該紙幣就越珍貴。
G.摺白:紙張因在進入印刷機時放得不平出現了摺疊,導致印刷後,摺疊內的部分未印上圖案,打開來出現空白長形,就叫做摺白。
H.軋字:因數字機轉動失靈的故障,造成紙幣數字的不完整。
I.錯號及錯字軌:指同壹紙幣左右或上下字軌或號碼不相同。
J.漏蓋:所要加蓋的紙幣,出現全部或局部遺漏,有漏蓋簽名、印章或地名等。
K.倒蓋:所加蓋簽署、地名、印章、圖記等,與原紙幣圖案順序不壹致。
L.復蓋:加蓋紙幣上加圖文重復加印。
M.福耳:某些紙幣的壹角或多角出現耳朵或蝴蝶狀,這種現象叫做紙幣的福耳。
N.裁切移位:因裁切不當,使紙幣上下左右空白處不均勻和整體的圖案沒有位居紙幣正中,明顯的錯位就是移位。
O.水印變體:指水印出現倒置、反置,或直式水印變橫式水印等現象。
P.其他變體:這種情況有紙幣的破版、紙張的錯用、顏色的錯印、油墨汙漬或油墨不足等。
現流通壹佰圓和伍拾圓人民幣防偽特點簡介
●1.水印
將鈔票迎光透視,可以看到層次豐富、立體感強、具有浮雕立體效果的固定水印。
●2.雕刻凹版印刷
其特點圖象層次豐富、色澤濃郁、立體感強、用手觸摸有凹凸感。
●3.多色接線圖紋
其特點圖案上的線條由多種顏色組成,線條相接處無漏白、無錯位現象。
●4.磁性印記
用專用磁性檢測器在該部位會顯示出磁性信號。
●5無色熒光圖紋
其特點是在壹定波長的紫外燈照射下可顯示出黃綠色字樣。
●6.安全線
其特點是將鈔票迎光透視,可以看到壹條規則的有壹定寬度的金屬線。
●7.年版號不同
80版壹佰圓券和伍拾圓券背面下部正中印有“1980”字樣。
90版壹佰圓券和伍拾圓券背面下部正中印有“1990”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