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小學生壹年級常用成語故事

小學生壹年級常用成語故事

1. 壹年級成語故事有哪些

壹、坐井觀天

在壹口廢井裏,住著壹只青蛙。壹天,青蛙在井邊碰見壹只從東海來的海龜。 青蛙自豪地對海鬼誇口說:“妳看,我住在這裏多麽愜意呀!我要高興,就在井邊跳躍遊玩,累了就到井壁石洞裏休息。

有時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裏,有時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散步。妳看旁邊的那些小蟲、螃蟹和蝌蚪,它們誰能比得上我呢!我獨自占據這口廢井,多麽自由自在!

先生為什麽不經常到井中觀賞遊玩呢?” 海鬼聽了青蛙的壹番高談闊論,就想進入井中看看。可是,它的左腳還沒有完全伸進去,右腳就被井欄絆住了。

它只好後退幾步,把它看到的大海的情景告訴青蛙:“妳見過大海嗎?海的廣大,豈止千裏;海的深度,何止千丈。

古時候,十年裏就有九年鬧水災,海水並不因此增多;八年裏就有七年鬧旱災,海水卻不因此而減少。大海不受旱澇影響,住在廣闊無垠的大海裏才是真正的快樂。

二、掩耳盜鈴

春秋末期,晉國有個叫範吉射的人,家門口掛了壹口大鐘。在我國古代,鐘和鈴都是樂器。 壹天,有個人到範吉射家裏,見到門口的鐘,想偷偷地把它背走。但是,鐘太笨重了,他根本無法把它背走。後來,終於想出了壹個辦法:把鐘敲碎了,分批拿回去。

於是,他找了壹個鐵錘,用力去敲鐘。“當——”第壹下敲上去,鐘就發出洪亮悠長的響聲;再敲下去,鐘發出同樣的響聲。他想:“鐘聲壹響,人家就知道我在這裏敲鐘。

這樣,鐘就要被別人奪走,我也要被人抓住。”於是,他捂住自己的耳朵,這樣鐘聲再響也聽不見了,他想既然我離得這麽近也聽不見,其他人當然更聽不見,就可以安全地將鐘偷走了。

其實他非常愚蠢可笑:雖然他捂住了耳朵聽不見鐘聲,但別人的耳朵沒有被捂住,當然還會聽見鐘聲。 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故事概括成“掩耳盜鈴”這壹成語,來比喻那些自以為是、自欺欺人的人。

三、刻舟求劍

有壹個楚國人出門遠行。他在乘船過江的時候,壹不小心,把隨身帶著的劍落到江中的急流裏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劍掉進水裏了! 這個楚國人馬上用壹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然後回頭對大家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眾人疑惑不解地望著那個刀刻的印記。有人催促他說:“快下水去找劍呀!” 楚國人說:“慌什麽,我有記號呢。”

船繼續前行,又有人催他說:“再不下去找劍,這船越走越遠,當心找不回來了。” 楚國人依舊自信地說:“不用急,不用急,記號刻在那兒呢。”

直至船行到岸邊停下後,這個楚國人才順著他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可是,他怎麽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個記號是表示這個楚國人的劍落水瞬間在江水中所處的位置。

掉進江裏的劍是不會隨著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記號卻在不停地前進。等到船行至岸邊,船舷上的記號與水中劍的位置早已風馬牛不相及了。這個楚國人用上述辦法去找他的劍,不是太糊塗了嗎?

他在岸邊船下的水中,白費了好大壹陣工夫,結果毫無所獲,還招來了眾人的譏笑。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用靜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斷發展變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脫離實際的主觀唯心主義錯誤。

四、守株待兔

春秋戰國時期,宋國有個農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壹棵大樹。壹天,他在地裏幹活,忽然看見壹只兔子箭壹般地飛奔過來,猛的撞在那棵大樹上,壹下子把脖子折斷了,蹬蹬腿就死了。

這個農夫飛快的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壹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壹頓了。”

他拎著兔子壹邊往家走,壹邊得意地想:“我的運氣真好,沒準明天還會有兔子跑來,我可不能放過這樣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裏,也不幹活,只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結果,等了壹天什麽也沒等到。

他卻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裏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五、亡羊補牢

從前,有個人養了壹圈羊。壹天早上他準備出去放羊,發現少了壹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從窟窿裏鉆進來,把羊叼走了。

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壹修,堵上那個窟窿吧!"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麽呢?"沒有接受鄰居的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準備出去放羊,到羊圈裏壹看,發現又少了壹只羊。原來狼又從窟窿裏鉆進來,把羊叼走了。

他很後悔,不該不接受鄰居的勸告,就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被狼叼走的了。

說明:羊丟了,把羊圈修補起來,剩下的羊就不會再丟。犯了錯誤,立即改正,就能減少錯誤。遭到失誤,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則可以避免繼續出現的損失。

2. 小學生必備成語故事

成語:抄 兩情繾綣

拼音襲: liǎng qíng qiǎn quǎn

解釋: 繾綣:形容情意深厚。比喻男女相愛,情意纏綿,不忍離散。

出處: 《詩經·大雅·民勞》:“無縱鬼隨,以謹繾綣。”

拼音代碼: lqqq

3. 小學生自編成語故事大全

井底之蛙

壹只青蛙坐在井裏,壹只小鳥飛來,落在井沿上。

青蛙問小鳥:“妳從哪兒飛來呀?”

小鳥回答說:“我從遠處飛來。我在天空中飛了壹百多裏,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

青蛙說:“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麽大,還用飛那麽遠嗎?”

小鳥說:“妳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說:“朋友,我天天坐在井裏,壹擡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小鳥也笑了,說:“朋友,妳是弄錯了。不相信,妳跳出井口來看壹看吧。”

這個“坐井觀天”的成語故事家喻戶曉,通常用來比喻某人的見識有限,眼光短淺。

守株待兔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壹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壹遇災荒,可就要忍饑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幹什麽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跡終於發生了。深秋的壹天,他正在田裏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 有壹只兔子,不偏不倚,壹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壹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壹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可是卻沒有兔子再撞到樹上。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狐假虎威

有壹天,壹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裏轉悠,突然發現了壹只狐貍,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壹頓了。

狐貍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後,前景壹定不妙,於是就編出壹個謊言,對老虎說:“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來當百獸之王的,妳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會饒恕妳的。”

老虎對狐貍的話將信將疑,便問:“妳當百獸之王,有何證據?”狐貍趕緊說:“妳如果不相信我的話,可以隨我到山林中去走壹走,我讓妳親眼看看百獸對我望而生畏的樣子。”

老虎想這倒也是個辦法,於是就讓狐貍在前面帶路,自己尾隨其後,壹道向山林的深處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種獸類遠遠地看見老虎來了,壹個個都嚇得魂飛魄散,紛紛奪路逃命。

轉了壹圈之後,狐貍洋洋得意地對老虎說道:“現在妳該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獸,有誰敢不怕我?”

老虎並不知道百獸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貍的謊言。狐貍不僅躲過了被吃的厄運,而且還在百獸面前大抖了壹回威風。對於那些像狐貍壹樣仗勢欺人的人,我們應當學會識破他們的伎倆。

畫蛇添足

有個楚國貴族,在祭祀過祖宗後,把壹壺祭酒賞給門客們喝。門客們拿著這壺酒,不知如何處理。他們覺得,這麽多人喝壹壺酒,肯定不夠,還不如幹脆給壹個人喝,喝得痛痛快快還好些。可是到底給誰好呢?於是,門客們商量了壹個好主意,就是每個人各自在地上畫壹條蛇,誰先畫好了這壺酒就歸誰喝。大家都同意這個辦法。

門客們壹人拿壹根小棍,開始在地上畫蛇。有壹個人畫得很快,不壹會兒,他就把蛇畫好了,於是他把酒壺拿了過來。正待他要喝酒時,他壹眼瞅見其他人還沒把蛇畫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邊自言自語地說:“看我再來給蛇添上幾只腳,他們也未必畫完。”邊說邊給畫好的蛇畫腳。

不料,這個人給蛇畫腳還沒完,手上的酒壺便被旁邊壹個人壹把搶了過去,原來,那個人的蛇畫完了。這個給蛇畫腳的人不依,說:“我最先畫完蛇,酒應歸我喝!”那個人笑著說:“妳到現在還在畫,而我已完工,酒當然是我的!”畫蛇腳的人爭辯說:“我早就畫完了,現在是趁時間還早,不過是給蛇添幾只腳而已。”那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妳要給它添幾只腳那妳就添吧,酒反正妳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氣地喝起酒來,那個給蛇畫腳的人卻眼巴巴看著本屬自己而現在已被別人拿走的酒,後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為是,喜歡節外生枝,賣弄自己,結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這個畫蛇添足的人嗎?

掩耳盜鈴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裏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裏吊著壹口大鐘。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裏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鐘又大又重,怎麽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壹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壹把大錘,拼命朝鐘砸去,咣的壹聲巨響,把他嚇了壹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裏偷鐘嗎?他心裏壹急,身子壹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麽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鐘來,壹下壹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鐘”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濫竽充數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壹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裏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顫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後,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壹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壹樣拿優厚的薪水和豐厚的賞賜,心裏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壹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壹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麽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著蒙騙混過了壹天又壹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閔(min)王繼承了王位。齊閔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壹樣,認為300人壹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於是齊閔王發布了壹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作好準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壹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知道命令後都積極練習,想壹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無術靠蒙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壹時,騙不了壹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唯壹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壹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能經受得住壹切考驗。

亡羊補牢

從前有壹個牧民,養了幾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趕進壹個用柴草和木樁等物圍起來的羊圈內。

壹天早晨,這個牧民去放羊,發現羊少了壹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有狼從窟窿裏鉆了進來,把壹只羊叼走了。

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壹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去修羊圈幹什麽呢?”沒有接受鄰居的好心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又少了壹只羊。原來狼又從窟窿裏鉆進羊圈,又叼走了壹只羊。

這位牧民很後悔沒有認直接受鄰居的勸告,去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於是,他趕緊堵上那個窟窿,又從整體進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實實的。

從此,這個牧民的羊就再也沒有被野狼叼走過了。

牧民的故事告訴我們:犯了錯誤,遭到挫折,這是常見的現象。只要能認真吸取教訓,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繼續犯錯誤,遭受更大的損失。

自相矛盾

楚國有壹個賣兵器的人,到市場上去賣矛和盾。

好多人都來看,他就舉起他的盾,向大家誇口說:“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無論怎樣鋒利尖銳的東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著,這個賣兵器的人又拿起壹支矛,大言不慚地誇起來:“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無論怎樣牢固堅實的東西也擋不住它壹戳,只要壹碰上,嘿嘿,馬上就會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聲吆喝起來:“快來看呀,快來買呀,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盾和最最鋒利的矛!”

這時,壹個看客上前拿起壹支矛,又拿起壹面盾牌問道:“如果用這矛去戳這盾,會怎樣呢?” “這——” 圍觀的人先都壹楞,突然爆發出壹陣大笑,便都散了。

那個賣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著矛和盾走了。

南轅北轍

從前有壹個人,從魏國到楚國去。他帶上很多的盤纏,雇了上好的車,駕上駿馬,請了駕車技術精湛的車夫,就上路了。楚國在魏國的南面,可這個人不問青紅皂白讓駕車人趕著馬車壹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問他的車是要往哪兒去,他大聲回答說:“去楚國!”路人告訴他說:“到楚國去應往南方走,妳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對。”那人滿不在乎地說:“沒關系,我的馬快著呢!”路人替他著急,拉住他的馬,阻止他說:“方向錯了,妳的馬再快,也到不了楚國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說:“不打緊,我帶的路費多著呢!”路人極力勸阻他說:“雖說妳路費多,可是妳走的不是那個方向,妳路費多也只能白花呀!”那個壹心只想著要到楚國去的人有些不耐煩地說:“這有什麽難的,我的車夫趕車的本領高著呢!”路人無奈,只好松開了拉住車把子的手,眼睜睜看著那個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個魏國人,不聽別人的指點勸告,仗著自己的馬快、錢多、車夫好等優越條件,朝著相反方向壹意孤行。那麽,他條件越好,他就只會離要去的地方越遠,因為他的大方向錯了。

寓言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麽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麽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拔苗助長

古時候宋國有個農夫,種了稻苗後,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每天他到稻田時,發覺那些稻苗長得非常慢。他等得不耐煩,心想:"怎麽樣才能使稻苗長得高,長很快呢?想了又想,他終了想到壹個"最佳方法",就是將稻苗撥高幾分。

經過壹番辛勞後,他滿意地扛鋤頭回家休息。然後回去對家裏的人表白:"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莊稼苗長高壹大截!

他兒子趕快跑到地裏去壹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黔驢技窮

過去貴州(黔)這個地方沒有驢。有個多事的人用船運來了壹頭驢,運來後卻沒有什麽用處,就把驢放到山腳下。

壹只老虎看見了驢,以為這個軀體高大的家夥壹定很神奇,就躲在樹林裏偷偷觀察著,後來又悄悄走出來,小心翼翼地接近驢,不知道驢子的底細。

有壹天,驢叫了壹聲,大虎大吃壹驚,遠遠躲開,以為驢要咬自己了,非常恐懼。然而,老虎反復觀察以後,覺得驢並沒有什麽特殊本領,而且越來越熟悉驢的叫聲了。

老虎開始走到驢的前後,轉來轉去,還不敢上去攻擊驢。以後,老虎慢慢逼近驢,越來越放肆,或者碰它壹下,或者靠它壹下,不斷冒犯它。驢非常惱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裏盤算著:“妳的本事也不過如此罷了!”非常高興。於是老虎騰空撲去,大吼壹聲,咬斷了驢的喉管,啃完了驢的肉,才離去了。

唉!那驢的軀體高大,好像有德行;聲音洪亮,好像有本事。假如不顯出那有限的本事,老虎雖然兇猛,也會存有疑慮畏懼的心理,終究不敢攻擊它。現在落得如此下場,不是很可悲嗎?

愚公移山

古時候有壹名老人,名叫愚公,快九十歲了。他家的門口有兩座大山,壹座叫太行山,壹座叫王屋山,人們進進出出非常不方便。

壹天,愚公召集全家人說:“這兩座大山,擋住了咱們家的門口,咱們出門要走許多冤枉路。咱們不如全家出力,移走這兩座大山,大家看怎麽樣?”。

愚公的兒子、孫子們壹聽,都說:“妳說得對,咱們明天開始動手吧。!”可是,愚公的妻子覺得搬走兩座大山太難了,提出反對意見說:“咱們既然已經在這裏生活了許多年,為什麽不能這樣繼續生活下去呢?況且,這麽大的兩座山,即使可以壹點點移走,哪裏又放得下這麽多石頭和泥土?”

愚公妻子的話立刻引起大家的議論,這確實是壹個問題。最後他們壹致決定:把山上的石頭和泥土,運送到海裏去。

第二天,愚公帶著壹家人開始搬山了。他的鄰居是壹位寡婦,她有壹個兒子,才七八歲,聽說要搬山,也高高興興地來幫忙。但愚公壹家搬山的工具只有鋤頭和背簍,而大山與大海之間相距遙遠,壹個人壹天往返不了兩趟。壹個月幹下來,大山看起來跟原來沒有兩樣。

有壹個老頭叫智叟,為人處事很精明。他看見愚公壹家人搬山,覺得十分可笑。有壹天,他就對愚公說:“妳這麽大歲數了,走路都不方便,怎麽可能搬掉兩座大山?”

愚公回答說:“妳名字叫智叟,可我覺得妳還不如小孩聰明。我雖然快要死了,但是我還有兒子,我的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壹直傳下去,無窮無盡。山上的石頭卻是搬走壹點兒就少壹點兒,再也不會長出壹粒泥、壹塊石頭的。我們這樣天天搬,月月搬,年年搬,為什麽搬不走山呢?”自以為聰明的智叟聽了,再也沒話可話了。

愚公帶領壹家人,不論酷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貪黑挖山不止。他們的行為終於感動了上帝。上帝於是派遣兩名神仙到人間去,把這兩座大山搬走了。但是愚公移山的故事壹直流傳至今。它告訴人們,無論什麽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先寫這些吧,妳可以到這個網站上找,很多的

//gushi51/chengyugushi/SZCY/index

4. 適合壹年級學生參賽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這些成語故事很多,比如說壹些寓言故事還有歷史故事。這些都可以的選擇壹個喜歡的就行。

5. 小學生成語故事100篇 小學常用的100個成語故事

專心致誌、哄堂大笑、栩栩如生、胸有成竹、熟能生巧、水滴石穿、百發百中、無價之寶、畫龍點睛,具體解釋如下:

1、 專心致誌

古時候有個圍棋高手,名叫秋,人們稱他弈秋。他有兩個徒弟,其中壹個專心好學,棋藝提高很快;另壹個雖然也天天聽課,但很不專心。他看著老師,心裏卻想著天上有沒有大雁飛來,老師的話壹句也沒聽進去,棋藝自然也沒有絲毫提高。

4、胸有成竹

宋朝有個著名的畫家叫文與可,特別擅長畫竹子,他畫的竹子栩栩如生。為了畫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後種了許多竹子,壹年四季,他都在仔細觀察竹子的形態和變化。所以畫竹子時,他的胸中就已經有了十分生動、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5、熟能生巧

宋朝時,有個人叫陳堯咨,他壹箭射斷了壹根細樹枝。正在得意時,旁邊壹個賣油的老翁把壹枚銅幣放在油葫蘆口上,舀了壹勺油從高高的地方倒下來,油從銅幣的小孔裏穿過,流進油葫蘆裏去了。陳堯咨非常驚奇,老翁說:“不過是熟能生巧而已。”

6. 小學生簡短成語故事,小學必學成語

詞目

投鼠忌器

發音 tóu shǔ jì qì

釋義 投:用東西去擲;忌:怕,有所顧慮。想用東西打老鼠,又怕打壞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顧忌,不敢放手幹。

出處 《漢書·賈誼傳》:“裏諺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諭也。” 投鼠忌器的故事

示例 投鼠忌器寶玉瞞贓,判冤決獄平兒行權。(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壹回)

近義詞 畏首畏尾 瞻前顧後

7. 適合小學生的經典成語故事。

(壹)鐵杵磨針

典故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壹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麽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裏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壹個破茅屋門口,坐著壹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壹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麽?”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壹個繡花針。 ”老婆婆擡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麽粗,什麽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麽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麽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壹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釋讀

無論做什麽事情,只要有恒心,壹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孩子們,如果在學業上能認真、努力、有恒心,成績好壹定是沒有問題的。

8. 小學生常用成語故事精選(上下)張永芳中

小學生常用成語系列之暗送秋波!

成語: 暗送秋波

拼音: àn sòng qiū bō

解專釋: 舊時比屬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凈的水波壹樣。指暗中眉目傳情。

出處: 宋·蘇軾《百步洪》詩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輿欲語防飛梭。”

舉例造句: 對張(作霖)則暗送秋波,對曹(錕)尤密切勾結。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壹二四回

拼音代碼: asqb

近義詞:眉目傳情、脈脈傳情

反義詞:明目張膽

燈謎: 八月夜裏濤聲急

用法: 作謂語、定語;比喻獻媚取寵,暗中勾搭

英文: make secret, overtures to somebody

9. 好看的成語故事(很短1年級)

比如說拔苗助長、孔融讓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