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曹操之墓真假炒作簡介

曹操之墓真假炒作簡介

真假曹操墓,打假?炒作

曹操墓被發現之後,對其是真是假的爭論壹直持續不斷。8月21日,在蘇州召開的“三國文化論壇”上,23位文化學者從文字、金石、歷史等角度,質疑曹操墓有蓄意造假之嫌。24日,中國社科院考古學者及參與曹操墓發掘的考古專家分別作出回應,對質疑的問題逐壹進行反駁。其中,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唐際根更反過來質疑23位學者中沒有壹位是考古學家,而且大都沒有到過西高穴大墓(西高穴村為曹操墓所在地)的考古現場,“懷疑其中壹些人的動機是否想學娛樂明星自爆緋聞或裸照,並借此上位。”

此外,國家文物局等有關單位表示,到目前為止,質疑不會影響之前的官方認定。

1 稱呼錯了?

質疑“魏武王”提法不成立

曹操墓出土的石牌中,刻有“魏武王”三個字的***有7塊,其中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字樣的壹塊石牌最為完整。

質疑曹操墓是假的專家之壹,河南開封文聯書畫委員會主任林奎成認為,曹操生前先被封為“魏公”,而後又被封為“魏王”,死後才獲得了“武王”的謚號。任何史書都沒有準確出現過關於“魏武王”的記載,在禮制森嚴的封建社會,曹操墓中出現“魏武王”的提法顯然不能成立。

回應:曹操死至曹丕稱帝間的稱號

對此,實地發掘曹操墓的河南省文物考古所安陽墓考古隊隊長潘偉斌回應稱,“魏武王”是曹操死後到曹丕稱帝這短短的八個月中所用的。曹操生前先被封為魏公,後進爵為魏王,死後謚號武王。而曹丕在八個月後代漢自立,建立曹魏政權,追尊其父親為武皇帝,此後人們提起曹操壹般都稱魏武帝了。潘偉斌說,魏武王這壹稱謂早在曹操去世不久的南朝時期沈約編著的《宋書·卷二十三·五行三》就記載:“漢獻帝建安二十三年,禿鹙鳥集鄴宮文昌殿後池。明年,魏武王薨。”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唐際根則認為,曹操生前是魏王,有自己的封地,武王雖是謚號,但也只能是有封地前提下的“武王”。故稱為“魏武王”或簡稱“武王”都無不可。

2 字錯了?

質疑“武”字寫法出錯是偽造

1998年4月,《魯潛墓誌》出土,墓誌中明確指明了曹操高陵的具體地理方位。也是此次專家認定曹操墓的壹個重要證據。

而在“三國文化論壇”上,江蘇省書畫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李路平認為《魯潛墓誌》也系偽造。他指出,在曹操墓中發掘出土的含有“魏武王”字樣的幾塊石牌與《魯潛墓誌》中的“武”字均把“止”部錯寫為“山”,遍查幾十種篆隸,均沒有發現這種寫法。二者差100多年,“武”字的錯寫、刻畫的工匠如出壹轍,由此認為這些“文物”與《魯潛墓誌》為壹人操刀偽造。

閆沛東、王績等三學者則稱,曾到河南安陽進行過田野調查,聽到當地人講,從1998年開始,安陽文物販子為了賣出好價錢,就已在西高穴村壹帶埋進了不少“好東西”,以詐人錢財,俗稱“埋地雷”。“魯潛墓誌就是當時‘埋下的地雷’之壹”,王績說。

回應:古代異體字寫法非常多

對於字體錯誤壹說,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銘刻專家趙超指出,古代異體字的寫法非常多,不能根據見過或沒見過這個寫法下斷語。唐際根說,“我們曾將曹操墓中出土石牌上的文字與公元186年的張遷碑對比,證明二者書體都是所謂‘八分體’,而且二者互見的文字,例如‘練’字和‘書’字等,結構和寫法都完全相同。”

潘偉斌則駁斥“《魯潛墓誌》埋地雷”壹說“純屬無稽之談”。“如果埋地雷的話,無非是想求利,但是,這個墓誌是徐玉超(發現者)主動上交給縣文物部門的。《魯潛墓誌》是1998年發現的,難道說他早就知道曹操墓就在附近嗎,他有這麽高的造假水平?”

3 假畫像?

質疑:漢畫像石有做舊痕跡

中國政法大學中文系教授、魏晉史專家黃震雲在“三國文化論壇”上,指著放大的曹操墓漢畫像石圖片稱其偽造跡象明顯:“整個圖像用現代工具開槽太深,說白了就是用電鋸銼的,邊框斜打得太過明顯,甚至連石頭印痕、石頭粉末還在的情況下,就只好在上面抹上黃土冒充”。

回應:盜墓分子掩埋土裏所致

對此,潘偉斌說,曹操墓中出土的畫像石是來自墓門和石槨上的,因此嚴格地說,它們不應該稱為畫像石。這些畫像石不僅在盜洞周圍出土,而且大量出土於墓室內,推測其是封閉側室門的,石頭上還保留有粘結用料白石灰的痕跡。

至於“抹上黃土冒充”,潘偉斌認為,因為這些畫像石是被盜墓分子從門上撬下來,掩埋在黃土中,所以其上面粘有黃色土痕,沒有誰專門抹上去造假。

4 不是卞氏?

質疑:女性屍骨年齡與卞氏不吻合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魏晉史博士張國安認為,被當作曹操墓證據的“魏武王常所用”石牌其實大有問題,單“常所用”這三個字,無論考古學還是歷史學上都沒有這三個字,沒有先例。張國安稱,象征墓主身份地位的墓葬內臺階,曹操墓與曹休墓居然都是七級,老子與兒子墓居然都是同等規模,無法顯示身份差異。另據史實記載卞氏、曹沖都曾移來與曹操合葬,但女性屍骨年齡不符合,因此西高穴墓主不可能是曹操。

回應:年齡鑒定允許有壹定誤差

對此唐際根回應稱,西高穴二號墓中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無論是字口上還是石牌上,都有明顯的千年土圬和水圬。其中1枚石牌,更是從1件漆器所疊壓的層位下出土的,縱使文物可以造假,考古地層關系卻不可能造假。

曹操妻子卞氏,按照歷史記載死時應該是70多歲,但曹操墓中出土的女性屍骨只有五十多歲。對此潘偉斌說,關於年齡的鑒定,是允許有壹定的誤差。因為人頭上的骨縫線在五十歲之後,壹般變化都不會太大了,所以,在鑒定時只給個大約數,五十歲以上稱為老年人。但是,卞氏生前的生活環境壹直很好,食物比較講究,因此,其牙齒磨損程度遠不會有平常人那樣厲害。因此,憑此壹點進行鑒定也會有誤差。

專家說法

劉慶柱 這不是在探討學術問題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考古所前任所長劉慶柱在曹操墓的認定中起到重要作用,這壹次也被質疑者“炮轟”。西安市委黨校歷史系教授胡覺照稱,劉慶柱在“曹操墓”的認定中缺乏應有的誠實,胡甚至稱要和劉去測謊。

24日,劉慶柱接受記者采訪回應此事。他表示,這次的質疑行為不是在討論學術問題,而是把學術政治化、社會化。“這些質疑實際上是‘造假’觀念先行的”,質疑的根本問題成了造假墓。“我們國家有文物保護法,造假墓這是犯法的,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另外不是造假妳說造假,這也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如果說裏面是有人故意放進去假文物的話,這裏就有作案的動機的問題,誰放的?為什麽要放?碑上的文字是誰寫的?參照什麽寫的?有沒有先例?妳要用語言學、古文字學、歷史學等學科的資料來證明的。科學研究可以假設,假設成立當然可以質疑,但是如果假設得不到證實的話就是假想了。”劉慶柱表示,這些聲音對他不會有幹擾,對於曹操墓的判斷,他已經做過很多專業的解釋。

唐際根 恐無壹人有能力造如此規模的假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殷墟發掘隊隊長唐際根則稱,曹操墓是“有計劃造假”的說法立不住腳。西高穴二號大墓,僅墓道即長達40米,寬近10米,墓底距地面15米,以巨石鋪地,青磚砌起。“二號墓加上壹號墓整個墓園占地上萬平方米。如果要造假,如此大規模壹直沒人發現?”

唐際根說,曹操墓中還殘存了400件文物。如果有人造假的話,這400件文物都得假造成與曹操或者曹操的時代有關,否則就會“穿幫”。“普天之下,包括最有經驗的漢魏考古學家在內,恐無壹人有能力制造400件時代風格壹致、組合關系符合墓主的身份與背景、符合當時典章制度的文物,並將這些文物埋藏到壹座沈積了2米多厚淤泥的墓葬之中。”

唐際根反過來質疑那些“反曹派”,稱參加所謂“三國文化高峰論壇”的學者中,沒有壹位考古學家,絕大部分是文化學者,而且大都沒有到過西高穴大墓的考古現場,“他們糾纏於個別細節,沒有完整地考慮所有證據。在他們看來,只要文獻上沒有的就壹定是錯誤的或者是有問題的。完全顛倒了實物證據與文獻證據的關系。”

(據《南方都市報》) (本文來源:舜網-濟南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