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雨林蠍成年和幼體怎麽區分?
馬來西亞雨林蠍、 [ 假皇帝蠍 ] 科 名:蠍子科(Scorpionids) 分 布:廣泛分布於亞洲的熱帶雨林區中,臺灣墾丁、蘭嶼亦有發現紀錄,可能藉由浮木飄來繁殖,亦或者人為棄養。 生態習性:亞洲雨林蠍性格並不太兇惡,但有些個體會有神經緊張,容易受外界影響而呈現攻擊狀態。雖然可群居,但在爭奪食物時,或繁殖季節、雌蠍產子後,仍有機會大打出手,所以最好還是獨居較穩妥當。 已經飽食的蠍子,會躲在幽暗角落,慢慢消化食物,或者清潔剛被弄臟的螯肢,甚至睡個覺。睡覺時,尾巴會側在壹旁,跟醒來時,把尾巴堅挺倒豎,恰恰相反。還有亞洲雨林蠍很愛清潔身體,飼養箱中水碟之水,除了喝之外,就是用來清潔。 型態特徵:體長約20公分左右,本種非洲帝王蠍相當類似,差別在於本種體型較為流線,螯肢表面較為細長型且表面較平滑,而尾部前端為黑色而不是紅色,此外,在體型上也有相當的差異 亞洲雨林蠍性格並不太兇惡,但有些個體會有神經緊張,容易受外界影響而張牙舞爪。雖然可群居,但在搶奪食物時,或交配季節、雌蠍產子後,仍有機會大打出手,所以最好還是獨居較穩妥。 吃飽了的蠍子,會躲在幽暗角落,慢慢消化食物,或者清潔剛被弄汙的鉗子,甚至睡個覺。睡覺時,尾巴會側在壹旁,跟醒來時,把尾巴堅挺倒豎,恰恰相反。還有亞洲雨林蠍很愛清潔身體,飼養箱中水碟之水,除了喝之外,就是用來清潔。 蠍子的成長過程,跟其他節肢動物壹樣,都是以蛻殼完成,而蛻殼前後它們會喝大量的水,在蛻殼後的兩個星期都不用投餵食物,更不要用鉗子把它們夾起,直至新殼回復堅硬,在新殼硬化之後才開始恢復餵食。 帝王蠍: 原居地:非洲的的部和西部.具體劃分:貝寧,查德,剛果,赤道幾內亞,俄力特裏亞,埃塞俄比亞,加彭,甘比利亞,蘇丹等地. 棲息:帝王蠍屬於非洲熱帶雨林中的蠍種,是野外地棲息的.來自濕潤的雨林和草原 體長:25~30CM(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蠍種) 生長速度:VERY!VERY!慢! TOP1:飼養溫度:至少保持在20~30度(20度以下帝王歲可勉強接受,但壽命會大大折損)28~35度最合適(35度高溫適宜用在促進成熟的蠍種交配方面,此法用於春秋季節最合適!) TOP2:飼養濕度:最合適:60%~70%.用電動和手動的的制霧器皆可,只要是能均勻噴灑水份,噴灑時間長短根據蠍體大小和底材質地而決定:壹般幼蠍1~2天壹次,成體和半成體2~3天壹次.只要底材表面濕潤即可,小石子最墊材的話可以再濕些.如果是單選木塊,用水苔即可,無須噴灑壹面發黴. TOP3:選擇的底材:沙,沙礫,泥土,(不含化肥)苔蘚,樹皮,木塊.說起來就這麽多可用法大不相同:新手適宜用小石子和沙礫(1,選用土壤難度系數比較大無法確定是否無化肥等化學物質,而且如果飼主的工作比較忙,很容易發生土壤黴變的現象(此時若不即使更換,後患無窮哦!)2,那有人會提議木塊也不錯啊!如果不是寵物店專售的,多多少少也會含有特殊的氣味,如上了松香的木塊.所以買來要先用熱水泡壹泡,定期隨換.而且最好成績用舊牙刷清洗.其實底材如果不含有什麽化學原料可以保濕有沒有異味都可以,但要想到它們會不會誤食墊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