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的中秋燈籠應取什麽名字
如龍燈、宮燈、花燈、紗燈、花籃燈、龍鳳燈、棱角燈、樹地燈、禮花燈、蘑菇燈等。
花燈,又名燈籠。燈籠是起源於中國的壹種漢族傳統民俗工藝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制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成為照明工具。受漢文化影響,在亞洲華人地區,許多國家的廟宇中,燈籠也是相當常見的物品。
花燈是中國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花燈是漢民族數千年來重要的娛樂文化,它酬神娛人,既有“儺戲”酬神的功能,又有娛人娛樂的價值,現代社會多於春節、元宵等節日懸掛,為佳節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
特點
現代花燈藝術已經逐漸脫離傳統花燈的做法,創新出具有地方獨特風味的藝術品。它的創作難度很高,融入的技術也較復雜,取材也比較寬廣活潑。
現代花燈的創作必須融入:結構、力學、電學、美學、材料學等專門學科以及創意,所有藝術創作中,難度最高的壹種。但是因為每年燈會的展出能吸引數以百萬計的遊客觀賞,所以演變臺灣各項觀光活動中,最有吸引力的項目,也是最能代表臺灣藝術的項目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