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與安生》講了什麽故事?
前幾日,我不經意聽到了碧昂斯的歌曲--If I Were A Boy(如果我是壹個男孩)時,突然間想起了我在讀中學時寫的壹篇同名作文--《假如我是壹個男生》。那篇作文最多也就800字,具體的內容我記不清了。
但是,我還記得大概的那篇作文中心就是:如果我是男生,我就可以過得很瀟灑,不用終日像小女生般唯唯諾諾;如果我是男生,就可以仗劍走天涯,不用讓家人為自己擔心,只因為自己是個女兒身......
不知道那時候老師看了作文後作何感受,反正我記得老師鼓勵我,將來要自己好好去尋找答案。可是那時的我總覺得:我肯定不行啊,因為我是女生,所以很多事情都不能做。所以,壹直以來,我都是大人眼裏的乖乖女,老師眼裏的好學生。 可是,時間久了,那個“假如我是壹個男生”的想法就會時不時地冒出來。所以,有時候,我好像又變成了壹個男生。 讀高中周末的時候,我可以和男同學在烈日下連續打了壹天的乒乓球,全然不懂得保護自己的皮膚,畢竟我是女生啊!參加工作後,有壹次,我周末回家趕不上末班車,就敢伸出大拇指在半路搭順風車......細細想來,這些事情對小時候的我是無法想象的。我也不知道當年的自己是不知者無畏,還是太年輕了。 還好,這種對自我認知的矛盾不止我壹個人,至少還有七月和安生。 電影《七月與安生》的導演直言,兩個女孩之間最本質的關系--她們是“壹個人心中的兩個自我,是自我的對抗與和解。”安生熱情如火,叛逆張揚;七月柔情似水,傳統乖巧。她們兩個人就像硬幣的兩面性,卻不妨礙她們成為好朋友。後來,她們先後喜歡上了同壹個男生,他叫家明。 電影看到壹半,我驚呼:這不就是”閨蜜愛上我男友”的故事嗎? 可是,七月從小鎮出走,懷孕直至難產而死,她好像變成了那個四處流浪的安生,渴望著自由自在的世界。而同時,安生厭倦了流浪,與七月天人永隔之後,她用“七月”做筆名,將她們的故事寫成了壹本書。而她自己,也活成了七月的樣子。安生養著七月的女兒,收斂起當初不羈的鋒芒,成了最平凡的上班族。 直白的說,這確實是閨蜜愛上男朋友的故事。但是,因為她們不想傷害彼此,所以她們壹次次逃離彼此。她們在各自偽裝自己內心的那些時光裏,終究得不到真正的快樂。最後,她們不得不再次面對這個友情和愛情的矛盾,免不了壹次姐妹撕扯,撕破各自的面具,終於發現——“我恨妳,但我也只有妳。” 最終,還是友情戰勝了愛情。那壹刻,我隔著屏幕也為她們感到慶幸。她們繞了生活壹圈,好像又回到了初見時那副天真的模樣。 這兩個女孩對立***生,活成了彼此的影子。就像宣傳片說的,世間最美的艷遇,就是遇見另壹個自己。願我們也能遇見另壹個更美好的自己,無論妳是男生還是女生。
堅持原創,偶爾做做情感咨詢,記錄溫情故事的小驛站。 微信公眾號海豚的窗戶haitundechuang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