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經濟學研究的啥
微觀經濟學主要研究生產者的生產行為,包括生產成本、生產技術、市場競爭等因素對生產行為的影響。
1.消費者行為理論:研究個體的消費決策過程,包括預算約束、偏好、消費決策等。
2.生產者行為理論:研究個體的生產決策過程,包括生產函數、成本函數、產出決策等。
3.市場結構理論:研究不同類型市場的特點和運行規律,包括完全競爭市場、壟斷市場、寡頭市場、競爭性壟斷市場等。
4.價格理論:研究市場價格的決定因素和變化規律,包括需求供給均衡、彈性理論、市場價格的變化對供需的影響等。
5.要素市場理論:研究生產要素的供需關系和價格決定,包括勞動力市場、資本市場、土地市場等。
——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又譯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微觀”是希臘文“μικρο”的意譯,原意是“小”),是現代經濟學的壹個分支,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的壹門學科。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量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運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
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價格的理論。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範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供給和收入分配。
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壹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