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密蓬·阿杜德的人物經歷
鑾披汶·頌堪時期
普密蓬國王在位的早期正值鑾披汶·頌堪的獨裁時期,普密蓬國王僅僅是國家的象征而沒有實權。在1957年8月,在進行了6個月的議會選舉後,沙立·他那叻元帥因為頌堪主持了佛歷2500年的慶典指責當時執政的元帥頌堪對國王不敬。同年9月16日,頌堪向普密蓬國王尋求支持,普密蓬國王告之其下野以避免政變,頌堪沒有接受普密蓬國王的建議。當晚,沙立·他那叻元帥接管政權,兩小時後普密蓬國王向全國宣布戒嚴令,同時普密蓬國王任命沙立元帥為軍方最高長官。當時的任命令是這樣表述的:
當前國家形勢表明政府總理鑾披汶·頌堪元帥的執政得不到信任,政府也無法確保國家的穩定。將由沙立·他那叻元帥接管政府。我因此任命沙立·他那叻元帥為軍方最高長官。全體人民務必保持冷靜並從今以後按照沙立·他那叻元帥頒布的政策法令執行。佛歷2500年(公元1957年)9月16日
沙立·他那叻時期
在沙立獨裁時期,君主制被恢復。普密蓬國王參加各種公***慶典,巡視各省府並主持了很多發展項目。在沙立時期,壹度在朱拉隆功國王時期開始被禁止的在國王接見時匍匐的禮儀在特定場合被恢復,同時被恢復的還有Thammayut Nikaya法令。國王也首次在君主專制政權被推翻後通過湄南河的皇家禦船隊伍為寺廟賜賞袈裟。
其他卻克裏王朝時期廢止的儀式,例如禦耕儀式(泰語:),也都被恢復。在1963年12月8日,沙立去世時,全國進行了空前的二十壹天的國喪。在他的遺體上方使用了禦用五疊禦頂。長期從事皇室顧問的Phraya Srivisarn Vacha後來記錄沒有哪位總理像沙立這樣與皇室有著緊密的關系。
當代的學者對普密蓬國王和沙立的關系的看法各不相同,《從不微笑的國王(The King Never Smiles)》的作者保羅.韓德利(Paul andley)認為沙立實際上是普密蓬國王的工具,而政治觀察家Thak Chaloemtiarana認為沙立在利用普密蓬國王建立自己的公信力。
他儂·吉滴卡宗時期
他儂·吉滴卡宗元帥在沙立去世的第二天被任命為總理。他在前十年繼承了沙立的多數政策。
在七零年代,普密蓬國王是童子軍和紅牛預備役組織的關鍵人物。在1973年10月,在大規模抗議和眾多主張民主的示威人士死亡之後,普密蓬國王向抗議者打開了Chitralada宮殿的大門並接見了學生領袖。普密蓬國王隨後任命了法政大學校長毿也·塔瑪沙逖為新首相,取代了他儂元帥。他儂後來移居美國和新加坡。
之後是民選的政府執政,但是1976年他儂回來並且在Bowonniwet寺皈依佛門成為壹名和尚時引發了新的沖突。抗議者反對獨裁者的行動升級,特別是當兩家報紙(壹家英文壹家泰文)曝光醫學照片表明法政大學的學生絞死了壹個和哇集拉隆功王子雕像很象的人時抗議到達了頂峰。由於公眾相信並且親政府的媒體宣傳發生了對王室不敬的事件,忠於國王的軍隊和預備役武裝力量包圍了大學並在1976年10月6日導致了流血沖突。官方的死亡數字是46人,但實際的數字可能上百。
炳·廷素拉暖時期
1980年3月12日,炳·廷素拉暖接任總理壹職,直至1988年4月28日去職,由差猜·春哈旺接替。其後,廷素拉暖加入泰國樞密院,由於對泰王忠心耿耿,得到泰王的絕對信賴,他仍然能在泰國政界和軍方保持強大影響力。
1992年危機
主條目:1991年泰國軍事政變
發生於1992年的黑色五月事件,是可以看出普密蓬對於泰國政局及社會的影響力的經典事件,在此壹事件中,普密蓬起了關鍵作用,使得泰國從軍人主政過渡到民主政府。時間回歸到1991年的泰國軍事政變,當時差猜·春哈旺內閣垮臺後,有軍方背景的蘇欽達成為總理,使得人民不滿,亦埋下了隔年黑色五月事件的發生。1992年5月17日至5月20日,泰國人民上街遊行示威,抗議軍方統治,其後示威升級,蘇欽達命令軍方武力鎮壓導致大批學生死亡。在危機下,查龍和蘇欽達在電視壹起向普密蓬下跪,不久後,蘇欽達便自動下臺,避免再壹次危機的發生。事後,很多學者認為,這壹事件是導致泰國軍方淡出泰國政治舞臺之始。
2005-2006年的危機和2006年9月政變
主條目:2006年泰國軍事政變
泰國出版業大亨林明達在2005年12月9日,公開指控時任總理的他信貪汙,指他信為了收取35億泰銖的回扣,迫使軍方購買不合泰國國情的舊式俄羅斯戰機。他信則反駁這指控只是為了2006年大選而作出的。
2006年1月,泰國爆發大規模示威,要求他信下臺。他信宣布解散下議院,提前舉行大選。同年4月2日,他信與其泰愛泰黨取得61%的票數,成功連任,第三度當選,但是泰國首都曼谷及南部人民,大部分響應反對派的呼籲,投下棄權票或廢票,使棄權票占大多數(38%)。2006年4月4日,他信與普密蓬國王見面後,接受普密蓬的建議,宣布辭去總理壹職,擔任看守總理,直至新總理選出為止。
2006年9月19日,14輛坦克駛入曼谷抵達泰國政府大樓,由大約50名士兵進駐。隨即,泰國陸軍司令頌提宣布他信被解職。而正在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的他信,亦於當日晚表示願意辭職。同年9月20日,泰國軍方發言人宣布會舉行選舉,但未有提出確切選舉日期。晚上,泰國的電視臺指普密蓬已委任頌提接管政權,軍政府將維持兩周,後將政權移交臨時政府,修改憲法,於2007年10月舉行大選。
2008年危機
主條目:2008年-2009年泰國政治危機
2007年12月23日,以沙馬為首的他信陣營,在泰國國會大選中大勝。2008年1月28日,沙馬獲選為泰國總理。反他信陣營指責沙馬和其政府內閣是他信的“代理人”,並試圖以修改憲法,協助他信脫罪。
早在2008年5月,反對派(經常著黃上衣,俗稱黃衫軍)已經開始壹直上街示威,反對總理沙馬執政;及至同年8月26日爆發反政府大型示威,當日下午示威者更潛進總理府外,還占領總理府。沙馬隨即下令幾天內清場,但示威人士仍不願離去。反對派在8月29日率先在南部發難,封鎖了布吉、合艾(Hat Yai)、甲米(Krabi)三個機場的公路;8月30日晚,2千名示威人士攻擊曼谷的警察總部,警方要發射催淚彈鎮壓。沙馬於9月2日宣布曼谷進入緊急狀態,授權陸軍司令制止是次集會;9月4日發表全國電臺演說,揚言不會下臺。
到9月9日,沙馬被舉報曾任民營電視臺受薪烹飪節目主持人,法庭判決沙馬違憲,即時解除相職。他信陣營其後推舉他信妹夫頌猜接任。但在同年12月2日,泰國法院裁定頌猜和屬他信陣營的人民力量黨,在選舉中舞弊,並需要解散,頌猜5年內都不可參政。總理壹職則由反對黨的阿披實·威差奇瓦出任。
普密蓬在是次事件中保持緘默,但外國評論則質疑其在事件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