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格裏格的平生簡介

格裏格的平生簡介

分類: 電腦/網絡 >> 反病毒

解析:

愛德華·格裏格 Edvard Grieg (1843-1907), 挪威最傑出的作曲家。生於卑爾根,15歲時去德國萊比錫音樂學院學習。 後去哥本哈根從加德為師。1864年結識了作曲家裏夏德·諾德拉克後,***同從事 研究挪威民間音樂的工作。1867年創辦了挪威音樂學校,根據挪威詩詞創作了具有獨特風格的 抒情歌曲,整理改編民間歌曲。其妻歌唱家尼娜是他作品最好的解釋者。

他能巧妙地將主題用古典結構 形式和現實的傳統音調緊密地結合在壹起,從而使它與真正的民間音樂難以分辨。在創作中,他經常 突破壹些清規戒律。1868年創作了《a小調鋼琴協奏曲》,使他成為當時作曲家中的佼佼者。後期 作品,壹般都采用短小抒情形式,十分成功。代表作為交響組曲《培爾·金特》。

柴科夫斯基、 西貝柳斯、德彪西等都曾受到他的影響。他在挪威威望很高,逝世後受到國葬。 壹、格裏格與挪威的不解之緣 1843年生於挪威卑爾根(Bergen)的格裏格,並不是由於他的出生地的任何苦難而寫民族主義 音樂的,而是由於他對祖國的美和祖國那單純而堅強的人民的熱愛。 他的父母既富有又受過良好教育。他的母親鋼琴彈得很美,而且寫過壹些今天仍在挪威聽得到的 短小歌曲。有壹天,小愛德華向鋼琴伸出兩只手到鋼琴上敲擊了兩個琴鍵,漏掉當中的壹個, 造成了所謂三度音程。然後他又加上另壹個音——比頭兩個音高兩個音——造成壹個叫做三 *** 。 為他的最後壹個音,他按下最低音上面的第九個音。這時他有了壹個完全的四音 *** ——即現在叫做 那可愛的、不協和的“九 *** ”。

格裏格說:“當我發現它的時候,我不知道有多麽快活。那時 我大概只有五歲。” 不久,他的母親開始教他彈鋼琴。有壹天,當學校教師要求所有的學生把他們已經寫好作文 帶來時,十二歲的愛德華卻帶來壹首音樂作品。其他的孩子們都很驚訝,但是那個教師卻不高興。 格裏格後來寫道:“她抓住我的頭發搖晃我,直到我的眼前什麽都發黑了,並且告訴我把那愚蠢的廢物 留在家裏。” 格裏格壹個朋友是偉大的挪威小提琴家奧勒·布爾(Ole Bull),他常常被稱為 “金發的帕格尼尼”,因為他也能用他的小提琴耍各種令人驚訝的花招。他同壹個古老的挪威傳奇的 英雄壹樣高大,有著金色的頭發和藍色的眼睛,而且會用這麽壹種方式把鬼的故事和偉人的事跡 講得把所有的年輕的聽眾都迷住。他把自己對那些非常古老的故事、小提琴師們在婚禮中拉的歡快的 曲調和老奶奶們在紡紗車旁唱的那憂傷而簡單的歌曲的熱愛傳給那睜大了眼睛聽的男孩子格裏格。

奧勒·布爾也勸格裏格的父母送他到萊比錫的音樂學院去,從而他能夠學會把音樂當作他終身的工作。 他在萊比錫的歲月並不快樂。那些教師不知道怎樣理解他那些挪威旋律和他常常運用的那些 奇怪而美妙的不協和 *** 。他們力圖使格裏格象別人壹樣,依照那些古典派和浪漫派大師們仿造自己的 音樂。因此格裏格在學校時的音樂作品最後只不過是對別人的模仿,比其他任何學生能寫的並不好多少。 他用功得如此艱苦,以致身體嚴重地垮下來了,但是他終於以優等成績畢業。 他回到挪威,定居在卑爾根(Bergen),住在曾經屬於他的祖父的壹個農莊上。他的許多朋友 仍然認為格裏格在他的作品中應當減少挪威風格,而使他的音樂聽起來更象世界上別的地方所聽到的 那樣。其他人,象奧勒·布爾,卻勸他說:他的音樂只有植根於它的本地的土壤上壹樣,才是真正 好的。 二、民族主義音樂的開拓者 格裏格同奧勒·布爾的友誼加深了。他們常常壹起到山上很遠的地方去遠足。他們喜歡仰望 那些白雪山頂和俯視黑色的湖或周圍長著陰暗的樅樹的驚濤駭浪的峽灣。他們總是看見壹些山鷹在 巖石的峽谷上空回旋和馴鹿在多石的地方嚙著苔蘚。他們喜歡聽些山地姑娘們的孤獨歌聲,她們 在山地上單獨同羊群在壹起度過整個明朗的夏天,直到冬天來臨,把她們趕回農場過冬為止。 他們還喜歡從村的那間小教堂回到農場盡情歡樂的那些行婚禮的行列,喜歡聽在前面騎著馬的鄉村 小提琴手的那種興高采烈的刮擦琴弦的刺耳聲。

格裏格把這些歌曲和舞蹈以及農村景象織進他那音樂 魔術裏。 總是寬宏大量的弗朗茲·李斯特是在挪威國外鼓勵格裏格的最初的音樂家中的壹個。他用 這樣熱烈的贊揚的話給這個年輕的音樂家寫了壹封信,以致挪威 *** 給了格裏格壹筆錢,使他可以去 訪問在羅馬的李斯特。但是當挪威的戲劇家易蔔生委托他為他的劇本《培爾·金特》配音樂的時候, 他的第壹個真正重大的機會才來到。 三、格裏格、易蔔生和《培爾·金特》 像英國的莎士比亞和德國的歌德壹樣,易蔔生是挪威文學家中最偉大的代表,以致他們不只 屬於自己的國家,而且屬於全世界。

《培爾·金特》取材於挪威民間故事。除了格裏格之外,沒有人 能夠為可憐的培爾·金特對山魔王的廳堂的訪問寫出這種富於表情的音樂,表現那裏的那些好 惡作劇的小侏儒撲在他身上掐他、咬他時的情景,或者那具耐心的索爾維格在那孤獨的棚屋裏等待著 多年在世界上流浪的培爾·金特時唱的那首溫柔的歌曲。 甚至當格裏格描寫培爾在埃及和東方奇異的國家裏的冒險行為時,他的音樂聽起來在某種程度上幾乎 總是有“挪威風味”的。

那首《清晨》似乎更象壹幅在令人愉快的挪威樹林的黎明時光的音畫, 而不是在摩洛哥沙漠裏壹個神秘的塑像在日出時說的話。成千上萬從來也沒聽說過易蔔生的話劇的 人們,都在唱機和收音機裏懂得並熱愛格裏格的音樂。 四、歷史地位 雖然格裏格不但在自己國家而且在全世界成名,音樂家們只是在他那漫長的生命於1907年結束時 才真正欣賞他的作品。那時他們發現他的那些旋律並不僅僅是古老的民間歌曲的復制品,而是他的心 對他的出生地的美景和它的人民的堅強的生活的回聲。他們逐漸看出:他的音樂中的那些奇怪而 可愛的和聲並不僅是奇異的挪威的東西,而是壹些後來的音樂家們可以從中學習,來豐富他們的音樂的 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