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英國留學 尋求教育資金渠道多種多樣

英國留學 尋求教育資金渠道多種多樣

而這些還只是他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讀本科時的花費,尚不包括他現在到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繼續攻讀碩士學位的費用。 像李同學這樣花上百萬人民幣到英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國留學生並不在少數。 根據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2012年發布的數據,美國和英國目前仍然是最受中國學生及家長青睞的留學目的國。 根據該數據,在2011年有逾9萬名中國學生在英國留學,其中超過7萬的中國留學生就讀於高等教育機構。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數量占據了英國所有外國留學生數量的20%。 如此之多的中國留學生,他們來英接受高等教育時憑借的資源和條件都來自何處? 與英國本土學生相比,有何差異?我們在采訪中發現,中國留學生和英國本土學生在尋求教育資金渠道方面各有不同,折射出東西方教育觀念、社會環境、文化習慣以及客觀條件的諸多差異。  中國留學生:仰仗?父母銀行?我們在采訪中發現,除了極少數參與國際交流、公派研究生項目或工作後已有壹定積蓄才來留學的中國學生,大部分的中國留學生來英的資金主要依靠父母支持。 許多中國留學生的家長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會?不計代價?地培養孩子,讓他們接受更好的教育。 而當經濟條件不允許時,仍有家長不惜通過借債的方式,由自己?扛?起沈重的經濟負擔,以便給予孩子更多的教育選擇。 李同學向我們坦言,自己留學英國的費用全部為父母承擔,?家裏肯定會有經濟壓力。? 盡管父母為他的教育付出了許多,但卻並未給他施加任何的壓力,?我爸媽沒有給我多大的壓力,只要我順利畢業就可以了。我剛過來的時候比較節儉,在英國時間久了就會有點大手大腳。? 張同學在倫敦大學學院(UCL)主修哲學,今年就讀本科最後壹年。 他壹年的學費為1.5萬英鎊。由於學校地處倫敦市中心,所以,住宿需要花費每月800英鎊,生活開支則約為每月600英鎊。?這些費用都是爸媽給的。? 張同學直言。 當被問到?在經濟和心理上是否會有壓力?時,他說:?我爸媽不會要求我把這筆錢還給他們,所以,不存在要還父母錢的壓力。父母對我的期望只是希望我能夠獨立,並沒有要我做出多少成就,只要我能過得快樂就好。? 來自中國福建的陳同學曾於2007年在英國薩裏大學攻讀碩士。他回憶說,自己在碩士期間大約支出的費用為22萬人民幣,?學費為1.14萬鎊,當時的匯率約為1:16。? 他說出國留學的資金全部是通過家人支持及向親戚借來。?雖然22萬並不是大數目,但是我家裏並沒有什麽錢。我們這邊的孩子上學、出國,家裏壹般都會借錢。壹直感覺經濟壓力很大。? 在接受采訪時,幾乎所有自費的中國留學生均表示,父母為自己的教育提供了巨額的經濟支持,並且不苛求子女未來要給予自己經濟回報。 中國父母把承擔孩子的教育費用看成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而中國留學生盡管對於父母的付出也了然於心,但卻很少嘗試由自己來承擔部分經濟重任,只是寄希望於在未來能報答父母。 ?我知道父母供養我讀書並不容易,他們日子也比之前過得稍微辛苦壹點。我想我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將來好好報答父母。?李同學說。 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既有文化觀念上的因素,也有客觀條件的制約。受訪的中國留學生向我們反映,英國將教育作為壹種產業來發展,商業化色彩濃厚,留學生每年給英國貢獻的學費是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在這樣的導向下,英國高校設立的獎學金種類和金額都非常有限,相比於昂貴的學費和生活費,這些獎學金可算是?杯水車薪?,完全不同於到美國留學大多依靠全額獎學金的狀況。 此外,英國學生貸款公司提供的助學貸款也僅有英國本土的學生能夠申請。因此,到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難以通過申請獎學金和助學金的渠道來解決教育經費。 而指望通過?打工?來解決學費和生活費,更是不切實際。我們了解到,中國留學生要獲得來英國的學生簽證必須提供足夠的資金證明。 根據英國邊境管理局(UKBA)的簽證申請資料顯示,要獲取旅英留學簽證不僅需要有效的高校錄取通知,還必須提供足夠的資金來源證明,其數額不得低於學費和生活費的總額。 此外,英國移民政策對於學生打工的時限同樣也有嚴格的規定。 2012年4月之後,英國的學生簽證政策進壹步收緊,在英國攻讀本科或碩、博士的學生每星期可打工20小時,而專科學院或同級高等專科學校就讀的外國留學生,每周打工時間不得超過10小時。 在語言學校和其他中等院校或專科學校就讀的外國學生則無權在英國打工。 2012年4月之後,此前實行的非歐盟學生畢業後可留英工作兩年的PSW簽證也被取消,希望在畢業後留英工作賺錢的路子也被堵死。 在這樣的形勢下,仰仗?父母銀行?成為了中國留學生的主要選擇。  英國本地學生:多元渠道自籌資金相較而言,英國本地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資金來源則更為多元,他們解決教育經費的主要渠道為助學貸款,以及來自高校或其他機構的獎學金。 其中助學貸款已基本可以支付每年的學費,其他剩余的生活支出才通過打工或尋求父母支援的方式解決。 我們在采訪中發現,許多英國本地的本科學生申請了學生貸款公司(Students Loans Company)的經濟支持。 碩士生則有很多是在工作後,有了壹定經濟基礎,再依靠自己的積蓄來繼續讀書。 學生貸款公司是壹家向英國學生提供經濟援助的公***機構,其中包括利息低廉的助學貸款,以及供少部分家庭經濟貧困的同學申請的助學金(Grant)。 英國本土學生通過助學貸款和助學金,已足夠支付全部的學費和少部分的生活費,其余的部分再通過打工或家長資助的方式解決。 我們了解到,英國本土學生上大學的實際開銷,在每年1萬到2.6萬英鎊之間,家長的補助則為每月200英鎊到600英鎊之間。 由於2010年之後,英國大學針對本地學生的學費大幅上漲,從原來平均每年3000英鎊漲至9000英鎊,本地學生也開始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擔憂。 今年23歲的英國本土學生歐文,曾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就讀本科,每年的開支約為1萬英鎊。 他在2009年入學時,學費尚未上漲,僅為每年3290英鎊,?倫敦的住宿費用大約450英鎊壹個月,自己平時騎車,也可以節約壹部分的交通費。? 為了資助自己的學業,他申請到了兩筆助學貸款,壹筆足以支付學費,另壹筆則提供了壹年1500英鎊的生活開支。 在接受采訪時,他表示對自己將來的經濟狀況並不擔憂,也沒有很大的還款壓力,唯壹的擔憂是貸款的利息可能會壹直上漲。 而父母每個月給他的大約400英鎊的經濟補助,則被歐文看成是?壹種幸運?,此外,他還通過壹些兼職工作來補貼自己。 ?雖然助學貸款利息每年都漲,政府補給的助學金申請條件也比過去嚴苛了很多,且只針對低保家庭,但是英國每個學生都有資格獲得壹筆助學貸款以支付自己的學費是件很幸運的事情,能夠不靠父母、更獨立地承擔教育上的經濟開支。?歐文說。 另壹位就讀於倫敦大學學院的英國本土學生梅爾,表示自己每年的開支約為1.4萬英鎊,其中學費為3500,住宿費用平均為900英鎊壹個月。 他申請了每年1萬英鎊的助學貸款,同時因為他來自於中低水平經濟收入的家庭,還獲得了每年2200英鎊的助學金。 在接受訪問時,他說:?我的父母每周都會給我帶點食物,和大概20鎊左右壹周的零花錢。我非常擔憂自己的負債,而且我的父母也有貸款,他們也希望我能幫助償還壹部分。如果我接下來想去法律學院進修,大概又需要獎金4萬英鎊的助學貸款。加上之前的貸款,會有總***8萬,是個巨額數字。? ?我們英國學生的父母當然也期待孩子能去好學校,以後有份好工作,但是,我們的家長會認為承擔大學教育的開支應該是子女自己的責任,如果有個?富爸爸?,我們當然也會很樂意接受家長的經濟饋贈,但這並不是他們的義務。?梅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