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很少有人推薦cpu水冷?
我用水冷好多年了,這是我自己改裝的水冷,cpu,主板,顯卡都用水冷散熱,後面用了自制的304材質的水箱,大約30升水,不用風扇散熱,靜音,優點:靜音,我非常討厭噪音,聽音樂和玩生化危機時最需要沒有雜音的環境;溫度很低,壹般不超50度,風冷顯卡都70多度。成品水冷水箱散熱都用風扇也是有噪音的所以我沒用,自己改裝的水箱。幾箱有個12厘米低轉速風扇給CPU供電模塊和顯卡供電模塊散熱,大約800轉,噪音忽略不計。整套系統非常滿意,小白就不要自己做了,關於漏水把管子和水冷頭處塗壹點密封膠,就解決。還有水冷頭和芯片要完全貼合,這要用溫度監控軟件監視調整到最低溫度就行。
2012年為了玩九陰真經,我上了水冷。用了壹年,全拆了,那時候沒有壹體,都是壹個個接頭壹條條管自己裝。
裝完自己看看覺得太醜,於是拆了重裝。
因為水冷散熱頭都說銅的散熱效果好,所以我就用了銅的,尼瑪水冷液漏野貨,幾個月就氧化有銅綠,造成堵塞,循環慢,散熱效果就差。我要清洗散熱頭,或者拆裝CPU顯卡,就得把水冷液給放幹,壹個不小心撒得機箱裏到處都是,煩。再壹個水冷也是要用風扇散熱,那壹個大排壹個小排,機箱外置嘛超級難看,內置嘛地方又窄,而且呼呼呼的跟風冷壹樣響。除了灰塵少點,管子插來插去酷炫點,純屬脫褲子放屁。風冷也有好的完全不輸水冷,鼓風機三個月吹壹下就幹凈。從此再也沒碰水冷。
我覺得最根本原因還是價格問題,如果水冷風冷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水冷,水冷和風冷比起來有這很多優點。
為什麽很少有人推薦CPU水冷?其實這裏並不是說很少人推薦CPU水冷,而是妳選購的配置還沒真正達到使用水冷的標準,真正的壹套水冷設備壹方面價格不便宜,另壹方面安裝相對復雜,相比風冷來說水冷的代價更高。
估計大家也看到了千元左右的CPU基本使用水冷的很少,很多都是自己選擇的風冷或者直接用原裝的風冷,其主要原因就是夠用並且後期維護成本低,價格也便宜,相對水冷來說更容易操作,估計這裏有部分小夥伴會說水冷不是也有便宜的嗎?幾百塊錢的壹抓壹大把,但是我要告訴妳們這些水冷其實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水冷,其效果有的還不如風冷,就市面上三四百塊的水冷還不如三四百的風冷效果好。
說出來大家有可能不信我認識壹個小夥伴就是用的三四百的水冷,其效果和壹百多風冷沒有任何區別,並且期間還出現壹次漏液情況,幸好發現及時不然這臺電腦就可以光榮退休了,大家可不要認為這個水冷散熱裝上就可以無限用,他要隨時檢查和維護,比如看看有沒有出現漏液,還要定期檢查水溫,對於壹體式水冷來說有可能不需要換液,但是對於分體式來說還要考慮換液,所以水冷不是妳們想象中的那麽高檔。
那麽是不是水冷不能用呢?能用!建議高端定制機使用或者高端配置使用,最好是使用千元以上的冷排比如華碩,海盜船,恩傑等並且建議專業人員安裝,定期維護,壹套好的水冷系統確實比風冷散熱更好,但是同時價格和維護成本也更高,不過反過來想壹想裝到起高端水冷的小夥伴,也不會在乎那壹點點維護成本,不過對於普通用戶來說這個風冷才是最好的選擇,首先價格便宜然後就是維護成本不高,壹年到頭就換個矽脂然後清理壹下灰塵就可以了,再說了有些好壹點的風冷其實散熱並不比哪些劣質的水冷差,所以大家普遍選擇風冷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好了這個問題我就說這麽多了,對此不知道小夥伴對這個水冷和風冷有什麽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哦!
首先我們要明確壹個觀點:水冷散熱器並沒有較風冷散熱器更明顯優勢,什麽意思呢?就是風冷散熱器和水冷散熱器各有各的優勢,沒有孰強孰弱的概念。此外在加入價格、實用性、包括日常維護等多個方面因素後,妳會發現水冷散熱器並不適合所有人。為了規避這類問題,通常情況不管是裝機清單還是配置推薦,很少有人會推薦水冷散熱器。
至於原因,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水冷散熱器在聊水冷散熱器之前,我們先簡單介紹壹下散熱器的原理,目前絕大多數散熱器(不僅局限於PC硬件),都是通過與發熱的硬件表面接觸,將熱量“帶走”的方式進行散熱。同理,水冷散熱器帶走熱量的介質便是所謂的“水”。 絕大多數水冷散熱器采用的不是自來水。 所遵循的原理則是在20度下,水的熱傳導能力是空氣的24倍。
而市面上不管是壹體式散熱器還是分體式散熱器,通常都是由水冷塊、水泵、水箱、換熱器等部分組成。通過水泵,利用循環液在管道內的流動快速帶走冷卻頭上的熱量。
看似效率很高,但也因為相對復雜的散熱過程,為整個使用過程帶來壹定的隱患。例如我們經常會看到由網友在實際安裝水冷散熱器的過程中不慎將循環液泄露,導致主板等電子元器件損壞(畢竟是組裝件,少有專門的安全監測,耐用性難以保證)。可以看到,因為水冷散熱器特殊的結構組成,並不適用於所有人,因而為了後期保養以及安裝考慮,很少有人會向所有人推薦,喜歡的用戶可以自行安裝。
在這裏要提壹下壹體式水冷:現在的壹體式水冷的售價已經相對非常親民,且整體的密封性等封面要由於分體式水冷,但因為是統壹制式打造,很難保證與攢機的機箱完美契合,畢竟推薦的小小夥伴也不能所有的機箱都體驗過,為了避免這類尷尬,因為壹體式散熱器通常少有網友推薦,不過如果想對保守壹點,在部分推薦清單中,我們還是會看到CPU壹體式散熱器的身影。
實用性:水冷VS風冷,優勢很有限前面我們提到,因為水的導熱性要優於空氣,所有很多網友壹直都認為選擇水冷水熱器要遠遠優於風冷散熱器。其實沒有那麽絕對。
首先,如果妳只是壹名日常普通用戶,既不超頻也不挑戰什麽極限性能,那麽壹款普通或者附贈的風冷散熱器基本上已經足夠了,如果妳的風冷散熱器同樣無法壓制CPU的熱量,那麽換水冷散熱器的效果也不會很明顯。
綜上所述,水冷散熱器並不是壹個雞肋的產物,但不管是高端配置還是親民的裝機,我們更應當遵循的是壹個物盡其用的原則,如果妳是為自己裝機,且擁有很強的動手能力,喜歡水冷散熱器的視覺效果,那麽可以做壹些嘗試。如果不是,那還是老老實實選擇風冷吧,二者並不沖突,合理的搭配才可以讓妳的PC發揮出更強的性能優勢。
相比水冷而言,風冷仍然是最廉價,最具性價比的CPU散熱方式,盡管水冷發展到今天,價格已經不是太大的問題,中低端水冷的價格早就不是高高在上,但是即使如此我也不會輕易推薦別人用水冷散熱,因為門檻和風險真的是遠遠大於風冷散熱器。
盡管水冷在溫度控制上比壹般的風冷更好,但是這需要用戶壹定的動手能力,如果在安裝中不慎漏液對CPU和整個電腦的影響是毀滅性的,如果妳想用更可靠的高端水冷那就只能加錢了。其實相比CPU水冷散熱器來說,顯卡的水冷安裝起來更為困難,需要把整塊顯卡拆成壹個光板才能安裝,對動手能力要求更高。
但是不用水冷最大的原因我認為還是如今的CPU和顯卡並沒有到非上水冷不可的地步,即使對於i9-9900K這樣的高發熱CPU來說,二百元左右的散熱器也可以把溫度控制的不錯了,噪音也完全能接受,如果妳不是為了極限超頻挑戰,我認為可能只有需要9980XE這樣的頂級CPU的用戶才有考慮水冷的必要,而且能買得起這樣CPU的人也不差上高端水冷的錢。
相信大部分人用電腦還是為了省心,安裝上水冷之後可能心理感覺很好,但是日常維護和保養真的需要耗費精力,所以普通人就不要花了錢找不痛快了,直接風冷走起吧!
對比風冷而言,好的水冷確實可以使CPU的溫度降低。但對於絕大多數普通用戶來說CPU風冷已經足夠了,並且風冷比水冷更省心、性價比更高。
散熱器基於熱傳遞原理制作(明白的小夥伴可以跳過)熱是從溫度高的物體傳到溫度低的物體,或者從物體的高溫部分傳到低溫部分。
導熱是依靠物質中的電子、原子、分子和晶格熱運動來傳遞熱量,所以不同的物質的導熱系數也是不壹樣的。
熱傳遞主要存在熱傳導、熱輻射、熱對流三種基本形式,只要在物體內部或物體間有溫度差存在,熱能就必然以這三種形式中的壹種或多種從高溫到低溫處傳遞。
壹般來說,固體的熱導率比液體的大,而液體的又要比氣體的大。這種差異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分子間距不同導致的。
散熱器就是利用上述原理制作的,不管是水冷還是風冷散熱器最終目的都是將熱量傳遞給空氣,避免芯片過熱。
散熱器越熱,與空氣的溫度差越大就越容易把熱量傳遞給空氣。散熱器通過更適合導熱的銅來導熱、通過更適合散熱的鋁來散熱,當散熱器傳遞給空氣的熱量和散熱器從芯片那吸收來的熱量達到平衡,此時散熱器就不會再漲溫度了。
當然單靠銅來導熱還不行,將導熱的銅制成空心銅管,裏面填充相變冷卻液。這種液體在低溫狀態是液體,吸收熱量後變成氣體,然後走到冷的地方又會放出熱量變回液體,再回流到熱的地方吸收熱量,如此往復。(這種導熱管是目前已知熱傳遞效率最高的物體。)
新手誤區:水冷很安靜很多新手玩家購買水冷的主要原因之壹是他覺得它很安靜。實際上風冷和水冷都是有風扇,分體水冷的排氣閥和水泵都會發出噪音。在短期負載的情況下,水冷的確噪音低於風冷,但在壓CPU高負載的情況下,水冷和風冷的噪音應該是差不多的,甚至水冷的噪音會大壹些。
風冷是通過熱管導熱,熱量會瞬間傳到到鰭片上,再通過風扇的轉動將熱量排至空氣中。當CPU高負載的情況下,風扇會加速轉動,加快熱量散發至空氣中。
水冷散熱器中水的比熱容很高,所以水溫上升的速度很慢,剛開始的時候風扇、水泵都可以慢慢轉,但CPU在長期高負載的情況下,水冷也不得不加快風扇轉速來降低水溫。水冷最終還是通過散熱片、風扇將熱量散發至空氣中。因此水冷在長期高負載的情況下噪音會略高於風冷,風冷只有風扇,而水冷有風扇轉動的聲音,水泵泵水的聲音,還會有流水聲。
水冷的散熱效果比水冷要好,但這是脫離性價比來說01 水冷價格更高
“低端水冷還不如風冷”、“入門級水冷套裝的價格已經夠買壹款中高端的風冷散熱了”、“水冷從入門到理賠”,這些都間接的說明水冷散熱器價格要遠遠高於風冷散熱器。單價格這壹項就讓很多人難以接受。
02 水冷無法逃離漏水問題
水冷漏水是壹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只要是水冷就有漏水的風險,無論是幾百元壹套的還是幾萬壹套的,都面臨著漏水這個定時炸彈。
水冷系統漏水最大的原因還是水路設計+安裝手法,很多普通玩家在做管和水路設計上不註意,就很容易翻車,造成水管彎折、冷排風扇裝反而影響散熱或直接漏水。漏水就意味著很可能造成短路燒壞主板。
使用水冷是有風險的。風冷長期運作,風扇和鰭片會堆積灰塵,但起碼不用考慮漏液短路問題,灰塵清理起來也不是特別難。
壹般用戶選擇風冷,高端玩家考慮水冷水冷散熱器更加高效,短時間可以壓住高發熱,溫度會比較平穩,但它的痛點也是非常明顯的。這些痛點是絕大多數普通玩家不能玩轉水冷的原因,這也是很少有人推薦水冷散熱的原因。
水冷散熱器定位更高,能帶來更加炫酷的效果,這是很多高端玩家追求個性的表現。但升級水冷還是要量力而行,沒有必要壹味追求水冷散熱。很多時候風冷能解決的問題,節省下來很大壹筆預算,不好嗎?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
壹個單120水冷,便宜點的300左右,壹個240基本500起,280的基本快上千!這價格都還不說超級大牌,利民,海盜船等的高端水冷最貴可能快2000,但都還是壹體水冷,裏面的水,估計還不夠壹罐可樂的量!
風冷散熱器,除開最垃圾的金屬塊的那壹類,普通帶熱管的風冷散熱器,價格200以內,利民,貓頭鷹這類的最多也就500多,同等級散熱效果的風冷完爆水冷!
水冷也用風扇,無非就是把傳導本體換壹換,銅熱管換成軟水管的區別。本質上,壹體水冷,和傳統風冷,都屬於風冷系列!
風冷散熱器缺點是整體塊頭大,水冷的塊頭難道小嗎?那麽大壹個帶風扇的鋁合金箱體,無非就是換壹個地方放而已!
論維護,風冷基本上來說,妳上上去,能用到電腦報廢都沒問題,哪怕風扇爛了!
水冷,得定期維護,看看裏面液體還有多少,看看軟管是否老化,看看是否有漏水(這個其實都不用擔心,漏液就廢電腦)
說了這麽多用水冷的無非小白和土豪,真玩家,基本風冷!無非沒錢大霜塔,有錢利民,貓頭鷹……[摳鼻]
這是我自己的大霜塔(更換的2個2700轉海盜船暴力風扇)的成績,矽脂用的信越7921,cpu是e5 2680 v2,普通跑 娛樂 大師溫度壓力測試10分鐘左右,室溫溫度27,沒開空調,待機溫度36-38度,壓力測試溫度53-55度!供各位參考!
說實話我有點後悔用水冷了,CPU是AMD3950x為了壓制這個巨獸我配了CPU水冷,後來顯卡升級換上了3080這個發熱大戶,因為屬於比較丐的版無奈又得改水冷當時壓制下來感覺很完美但是問題也來了當初以為只要上了水就高枕無憂了,經過壹段時間尤其是這個夏天我總算明白水冷要想保證性能必須控制CPU和顯卡入水的溫度,如果散熱不到位水溫過高會導致CPU 顯卡溫度飆升某些情況下甚至比風冷差(我另壹臺是3080超龍沒改水冷溫度比水冷高壹點但是溫度波動極小非常省心)!而且用時間長了肯定也會有漏液風險,實際上如果妳不是這個領域的發燒友只想安心省心的使用電腦不如考慮風冷更好價格也比水冷便宜,如果溫度高可以考慮顯卡用頂級非公旗艦版等,機箱風道調整實在不行開空調,可以說更安全維護也簡單!
沒人推薦水冷壹方面是因為成本相對而言比較高, 二來其非常考驗人們的動手能力,稍有不慎出現漏液也許妳整個機子都會變為壹堆電子垃圾。結合以上兩個方面我重點詳細分析如下:
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下水冷,現在很多價格在五百以內的都是壹體式水冷,其實壹體式水冷也需要風扇將循環過來的熱量吹走,其噪音和風冷基本沒太大區別,另外壹方面可以說在三四百元的水冷比二百元以內的風冷從散熱效率來說基本就高不了多少,如果壹旦買的水冷設備不好的話,可以這麽說還不如風冷,那既然和風冷基本不相上下為啥還要用水冷,除了好聽和別具壹格之外,我實在想不出水冷到底比風冷能有多大優勢。對於分體式水冷要各種定制,其價格更是高的離譜,基本山單獨定制水冷沒有小兩千妳是搞不定的。對於壹般的裝機用戶來說,有那錢還不如花在更需要的升級的硬件性能上,而不是去裝在壹個散熱上,並且大多數用戶都不是那種超頻狂熱瘋子,尤其是現在隨著CPU等制程技術的不斷進步,其硬件本身的發熱量已經不是那麽大了,主頻現在又這麽高,完全沒有必要超頻使用,因此水冷對於這些用戶來說根本用不上,再說在普通價格區間內,水冷性能又沒有多強勁。
其次是水冷的風險性可以說絕對高於風冷,畢竟裏面的液體還是對電子元器件有著致命的損害,壹旦發生漏液基本上可以說妳這臺電腦算是廢了。另外,對於水冷其構造相對風冷比較復雜尤其是各種分體式水冷更是需要考驗我們的動手能力,壹旦有問題如果這套水冷系統不是自己組裝的,自己還真的沒法搞定,因此在壹些動手能力差的同學來說無形之間增加了很多煩惱。
以上就是為什麽水冷很少有人推薦的主要兩方面原因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