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法國歷史故事bastille

法國歷史故事bastille

1.求外國歷史故事

蘇聯:戰場消防員——朱可夫

總體印象:

朱可夫是前蘇聯最偉大的元帥之壹。他善於運用豐富的實踐經驗訓練軍隊,具有組織指揮大軍團作戰的卓越才幹;在訓練與作戰中深入實際,作風果斷,深得官兵擁戴。他所組織指揮的重大戰役,較好地體現了前蘇聯的軍事學術原則,如正確選擇主要突擊方向,在突擊方向上集中使用大量兵力兵器,以坦克兵團實行迂回穿插、分割合圍,迅速粉碎敵軍主要集團等。4次榮膺“蘇聯英雄”稱號,獲列寧勛章6枚。

肖像描寫:朱可夫臉龐寬大,目光深邃,精神飽滿,殷勤好客,為人和善。艾森豪威爾曾經形容朱可夫是壹位和藹可親有著軍人風度的人。

二戰作用:

在德軍包圍列寧格勒,形勢岌岌可危之際,朱可夫受命出任方面軍司令。他壹跨進斯莫爾尼宮,當即中止了正在研究撤退方案的會議,毫無留情地撤換了兩個集團軍司令,逮捕和處決 了壹些擅自撤退的軍官。他迅速擬定了守城計劃,建立縱深的防禦配系,並以部分兵力出擊 德軍側後,終於打破了希特勒妄圖奪取"十月革命的搖籃"的迷夢。

1941年9月底,德軍以180萬軍隊向莫斯科發動總攻。在此關鍵時刻,朱可夫奉命趕 回克裏姆林宮。在斯大林領導下,他參與制定了壹個將防禦、反攻和總攻緊密結合的計劃, 經過浴血奮戰,將德軍擊退至遠離莫斯科100-350公裏之處,使德軍的"閃擊戰"徹底破 產。

1942年夏,斯大林格勒前線告急,朱可夫與華西列夫斯基向最高統帥部建議,應將德 軍主力緊緊鉗制在斯大林格勒城下,在其兩翼實施強大突擊,圍敵打援。他不僅運籌帷幄, 還親臨前線指揮戰鬥。斯大林格勒壹戰,全殲德軍25萬,成為蘇聯衛國戰爭的偉大轉折點。

最後時刻:

朱可夫曾被赫魯曉夫撤銷了黨內外壹切職務,並於1958年3月被迫退休。勃列日涅夫上臺後,朱可夫得以恢復名譽,1974年6月病逝。

2.法國歷史

法國歷史概述: 法蘭西***和國位於歐洲西部。

面積551602 平方千米。海岸線長約3000千米。

人口5780萬多。多為法蘭西人。

居民多信天主教。法語為官方語言。

5世紀建立王國。15世紀末形成中央集權國家。

1789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 此後,先後建立過五次***和國和兩次帝國。

1958年第五***和國誕生。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是僅次於英國的第二號殖民帝國,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20倍。

戰後,法屬殖民地大部先後獨立。1964年1月27日同我國建交。

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中南部有中央高原,西北部是北法平原。

大部分地區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南部沿海和羅訥河谷地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年平均降水量從西北往東南由600毫米遞增到1000毫米左右。

鋁土礦、鈾礦儲量在西歐各國中均居第壹位。鐵、鉀鹽也相當豐富。

森林面積占全國面積的26% 。 首都巴黎,人口217萬,包括郊區在內的大巴黎人口906 萬多。

市內有著名的艾菲爾鐵塔等建築,城西南有凡爾賽宮。汽車、電器工業著名,紡織和化妝品工業亦發達。

巴黎聖母院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它屹立在巴黎的發祥地塞納河西岱島的中心。

這座哥特式的巨石建築始建於是1163年, 歷時182年落成,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在歐洲建築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聖母院的屋頂、塔樓等所有頂端都築造尖塔,高達90米的主尖塔及其兩側高達69米的鐘樓,顯示了天主的威嚴,法國大作家雨果在小說《巴黎聖母院》中,將它形容為“石頭的交響樂”。

以後,歐美建築的哥特式建築都帶有巴黎聖母院的痕跡。 矗立在巴黎星形廣場(又名戴高樂廣場)中心的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凱旋門,是拿破侖為自己建立的豐碑,1806 年頒令興建,歷時30年才竣工。

羅馬式的拱形門高49。41 米,寬44。

84米,厚21。96米。

門內壁和石柱上刻有描繪法國戰史的恢弘場面,以及大型浮雕《馬賽曲》和當年跟隨拿破侖遠征的386位將軍的名字。門下是無名烈士墓,墓前點著長明燈,鮮花天天供奉不絕。

12條林蔭大道由凱旋門向外輻射。 埃菲爾鐵塔是現代巴黎的標誌,於1889年為慶祝法國大革命 100周年而建,以設計該塔的著名建築師埃菲爾的名字命名。

它的精確高度是320。775米,鋼架鏤空結構,從壹側望去,形成東南西北四座大拱門,塔身分四層,前3層設平臺高欄,供遊客眺望巴黎全景,還建有豪華飯店、大眾啤酒館、商店、影劇院、接待廳等;第四層是氣象臺,頂部架有直指蒼穹的電視天線。

遊客可拾1710級階梯而上,也可乘電梯直達頂層。 座落在巴黎西南郊的凡爾賽宮是歐洲最宏大、最豪華的皇宮。

1661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開始建宮,歷時28年落成,後又經歷代王朝的修葺和改建,建築面積11公頃,以東西為軸,南北對稱,包括正宮和兩側的南宮和北宮,內部500多個大小廳室無不金碧輝煌,大理石鑲砌,玉階巨柱,以雕刻、掛毯和巨幅油畫裝飾,陳設稀世珍寶, 100公頃的園林也別具壹格,花草排成大幅圖案,樹木修剪成幾何形,眾多的噴水池、噴泉和雕像點綴其間。 凡爾賽宮及其園林堪稱法國古建築的傑出代表,1833年被辟為國家歷史博物館,198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名錄〉,照片為凡爾賽宮內以雍容華貴和富麗堂皇著稱的鏡廊,長76米,寬10米,高13米,西面是17扇拱形巨窗,東面安裝著17面大鏡子,每面由483塊鏡片組合而成。

1919年6月28日,結束第壹次世界大戰的〈凡爾賽和約〉就在此簽訂。如今,這裏是法國領導人會見外國元首和使節的地方。

法國是工業發達國家,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前列。主要工業部門有礦業、冶金、汽車、造船、機械、紡織、化學、電器、食品等。

核能、石化、海洋開發、軍火、航空和宇航等部門發展很快,已位居世界前列。1993 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為:粗鋼1661萬噸、生鐵1201萬噸、原煤達1035萬噸、紙漿252萬噸、小汽車280萬輛、發電4510千瓦/ 小時。

農業發達,為世界著名的農產品出口國。 主要農產品有麥類、玉米、馬鈴薯、甜菜、稻米、煙草、葡萄 等。

1993年產小麥2490萬噸、大麥650萬噸、玉米1330萬噸、葡萄 酒 53億升。法國是西歐“***同市場”成員國,主要外貿對象是西歐“***同市場”國家。

出口機械、化學品、汽車、鋼鐵和糧食。 進口燃料、軍事工業原料、礦石等。

有鐵路35000 多千米,公路約80萬千米。 法國第三大城市裏昂位於東南部羅訥河與索恩河交匯處,是法國主要工業中心之壹。

裏昂早期以傳統的絲織業著稱,裏昂絹絲在歐洲市場上享有盛譽。現在裏昂已發展成為包括汽車、電機、化學、煉油、石化、冶金、紡織、食品等多部門的綜合性工業城市。

法國第三大城市裏昂位於東南部羅訥河與索恩河交匯處,是法國主要工業中心之壹。裏昂早期以傳統的絲織業著稱,裏昂絹絲在歐洲市場上享有盛譽。

現在裏昂已發展成為包括汽車、電機、化學、煉油、石化、冶金、紡織、食品等多部門的綜合性工業城市。 另外,勒阿弗爾、裏爾、魯昂、南特、斯特拉斯堡、米盧斯、馬賽等都是重要的工業中心。

法國是二戰中受害最烈的幾個國家之壹,當年盟軍為了與蘇聯紅軍呼應,在西歐開辟第二戰場,***同打擊德。

3.中國的三十六計 然後用法國或意大利的歷史故事來講述 做例子 謝謝

“瞞天過海”--故事發生在1800年法國、拿破侖要攻打奧地利、組建了壹支預備軍團!或者木馬屠城!

“趁火打劫”--二戰時期意大利貌似就是這樣的角色。

“李代桃僵”--二戰時期許多大的城市為了減少被敵軍的轟炸、做了各種各樣、層出不窮的偽裝!有偽裝的機場、軍工廠等等····

“順手牽羊”--1940年、墨索裏尼進攻希臘失敗、無奈向希特勒求援、結果是德軍占領了希臘、意大利軍隊什麽都沒落下!

“以逸待勞”--威靈頓滑鐵盧打敗拿破侖!

“無中生有”--美國接著生化武器的幌子把薩達姆給揍了!

“美人計”--世界大戰期間那麽多的美女間諜、隨便搞壹個就行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我估計華僑的孩子也不太記得法國、意大利的軍事歷史、您老還不如索性講中國的呢!

4.關於法蘭西或法國或德意誌的歷史故事

……法蘭西就是法國啊……?俾斯麥任首相的時候,普魯士展開了德國的統壹進程。

先後打敗了丹麥和奧地利,就剩下法國控制下的幾個邦沒有統壹。於是俾斯麥謁見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暗示會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邦割讓個法國,換取其他邦的統壹,同時對拿破侖三世熱捧壹番,法皇暗許。

結果俾斯麥出爾反爾,拒絕割讓兩地。法皇大怒,出兵攻打普魯士,誰知普魯士在毛奇等陸軍參謀的軍事體制改革下,格外生猛,迅速打敗法國侵略軍,並攻入法國,不日,又攻克法國首都巴黎,拿破侖三世被俘,被迫承認兩地歸屬德國,1871年,普魯士皇帝加冕為德意誌帝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