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服務特點是什麽 通信服務營銷存在的問題
如同有形產品壹樣,推廣使用某項電信產品前,壹般要經過產品設計、定價和宣傳等幾個環節。通信服務產品不是像有形產品壹旦銷售出手就了事的,也就是說不是壹錘子買賣,那麽產品設計顯得更為重要,是否符合市場規律,是否帶來使用價值,是否讓消費者更便利實在,直接決定產品的銷售和生命力。這些年電信業務服務產品不少,但不少是有違市場規律的。比如說電話收音機,它沒有普通收音機攜帶、調臺方便,也沒有普通收音機的音效好、內容多,重要的是與普通收音機相比,既要壹次投入(盡管用戶可能不出錢,但終端是成本),每月也還要繳納使用費,這樣壹來,那麽用戶難以接受,這種產品天生就是違背市場規律的,從設計就決定了它的命運。再如電話防盜業務,包含終端、安裝、電路使用乃至使用過程中用戶財產保險,其成本、風險都較大的,電信公司包辦這壹切是不合算的,應該只是提供電路出租,或以提高電話的使用來達到增值的目的。而我們包辦終端好處不大,承擔終端既不是我們專業,也不是我們的強項,代替保險公司簽約,更是得不償失,出了問題,消費者直接就會找電信公司。當然事實證明,這些業務也沒有開展下去,也不可能開展下去,再說這些意義不大,只是想通過它說明點問題,以免今後犯同樣的錯誤,再折騰不起了。
產品設計再好,也要有壹個合理的定價,這個定價不是摸腦殼搞單相思,也不單單決定於成本,再說通信服務的“同壹性”和“全程全網”的兩個特點,也使通信服務的成本難以單獨計算,或以在壹個區域或某壹時間段單獨計算,所以產品定價應該更大程度上取決於市場,而不是銷售者的單相思,想賺多少就定多少,否則,都是違背市場規律的。例如目前的寬帶價格,在競爭激烈的地區,完全固守自己的價格體系是行不通的,無異於將有些客戶拒之門外,電信不是獨家經營,在沒有本質區別的情況下,用戶會做出理智的選擇,不是我們自己說價格如何優惠、產品如何好,用戶就可以接受的,如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壹標準壹樣,市場是檢驗營銷的唯壹手段。再如賓館電話包月價格,筆者所住縣城的大小賓館近百家,原來30-50元電話包月做的很好,而現在有些人發現某些賓館電話優惠幅度大了,就懷疑原來的包月模式,然而我們卻忽略了用戶是否會接受、賓館老板如何管理賓館的長途電話等因素,正如有些套餐,過於復雜,而設計者覺得如何合理,宣傳時我們覺得如何優惠,可是用戶要麽是弄不明白,要麽是感知不好,最終用戶不接受也是白搭。千好萬好,用戶說好才是好,妳說不算,我說不算,市場說了才算。
有了好的產品,合理的價格,售前要做的就是做好宣傳了。售前宣傳就像預熱壹樣,有的產品推出來之前,提前幾年就開始預熱、炒作,像3G業務,幾家營運商炒作多少年了,開始還只炒作概念,慢慢已經投入使用了。中國電信從天翼品牌上市以來,宣傳的規模、檔次、勢頭還非常強勁,但與移動近來推出188品牌宣傳比較,還是顯得不那麽直接或直觀,用戶不那麽容易理解和接受。其實,通信服務同壹性特點,也決定銷售前宣傳的重要性,因為同壹性決定了通信服務不可逆轉,不像買壹臺收音機那樣簡單,可以退貨或實行質量三包,通信服務和消費無時無刻都在發生。如原來老E9套餐,有的沒向用戶講清楚,有的用戶自己沒弄清楚,到頭來,被套住的多,由此造成流失的多,用戶有被套籠子的感覺,感知極差,損了形象,壞了名聲,其後果可想而知。
二、售中做好渠道建設和營銷組織
做好售前工作,就進入銷售環節了。這個環節就是做好渠道建設和銷售組織。渠道建設是前提和保障,像海爾、格力空調等大型企業都建有自己的銷售網絡,電信也有自己銷售渠道,不同的這種渠道只是分布在壹定區域內,應該更具體、更實用,更便於管理。目前,中國電信建設的實體渠道、直銷渠道、電子渠道、社會代辦渠道已初具規模,從原先的全員營銷到網格直銷逐步轉向以社會代辦渠道為主,是符合市場規律的做法,中國移動的迅猛發展社會代辦無疑起了很大作用。中國移動的實踐證明,社會代辦才是根本出路,是可持續發展的保證,社會渠道才是前途無限廣闊的,能量無限的。我們現有實體渠道中的營銷場地、營銷機會和營銷人員,我們不用白不用,難道我們四處尋找客戶的同時,而置可以面對面營銷的客戶於不顧嗎?電子渠道是我們自身優勢所在,是簡化或輔助的直銷模式。至於說關系營銷或親情營銷更是冰山壹角,它無法成就大氣候,如果將它們作為主要營銷渠道,也有違市場規律的,非法傳銷就有點類似於親情營銷的特點。
營銷組織是售前、售後的紐帶,是售中的壹個重要環節。前面講了電信營銷不是壹錘子買賣,說白了它銷售出去才是交易的開始。我們現在摸索上門營銷、陣地營銷、各種虛擬團隊營銷,都是組織營銷的模式,客觀地講,當前社會環境以及我們企業的機制,靠電信員工真正上門營銷(指公眾客戶)幾乎是壹句空話,真正做到上門只有保險壹類的業務,而他們的機制完全不同。小區、街道、下鄉的陣地營銷被各行各業實踐證明不失為壹種較好的方式,而它的銷售作用不是很大,主要作用只在於宣傳。對電信產品來講,銷售出去是說明完成了銷售的第壹步,重要的是用戶用不用這種業務、滿不滿意這種業務,反過來正好說明產品設計和定價是何等重要。針對政企客戶組建的各種虛擬團隊是較好的做法,針對集團用戶壹味講抓住關鍵人物搞關系營銷,集團用戶真正單位的業務可以做,但對其內部的個人、私人的業務做起來作用不大,不太符合市場規律。這就是我們以往營銷了大量集團網,其個人手機用戶流失嚴重或根本就不使用的原因。因為營銷中,只是關鍵人物有利害關系,或者是這個關鍵人拿的單位的壹點利益來補貼給普通員工,普通員工對這種利益感受不直接、對終端不滿意、對業務不壹定感興趣,其結果是始亂終棄,壞了名聲,丟了用戶,這個客戶群可能永久性與電信無緣了,而且還會影響到周圍的其他人,這種營銷是違背市場規律的,其後果是不言而喻的。早些年,電信行業做假摻水、玩數字遊戲不足為奇,嚴重損傷了企業、影響決策,如果現在不加分析,無視市場規律地追求業務發展數字,也如出壹轍,無非是害企業、害客戶,擾亂市場。其次,有時我們對職工、對代辦商搞高額傭金或酬金,或組織外出旅遊進行獎勵等非正常手段,誘迫職工采取非正常措施“爭先創優”。把氛圍和積極性好像搞起來了,短期的激勵是必要的,但過多了,或者將它作為主要措施或長期機制是不可取的,它催生的可能新壹輪假、大、空。大致可以這樣說,非常手段帶來非常結果,非正常手段帶來的也肯定是非正常結果。真正的機制應該是長效的,符合市場規律的,比如說將代辦商的傭金與發展用戶的在網時間掛鉤聯系起來,或是與在網時長關聯進行收入分成。
三、售後做實維系和服務
對普通商品而言,抓好售後服務的主要目的是強化品牌,提高商品信譽度,達到更多人購買的目的。通信服務與普通商品相比較,其特點決定了售後服務的意義遠不只這些,廣義地講要做好維系和服務。
電信業務售後是交易的延續或維持,因為這種生產過程和消費過程是否真正持續發生,關鍵在於我們的售後服務是否到位,維系工作是否做到了實處,回訪、拜訪、回饋、生日慰問等,VIP經理制是壹個完整的體系,而不是壹個停留在觀念上的概念,有大量的具體工作來做,他需要壹定的人力、物力、財務來支撐,它表現在用戶消費的每個細枝末節上,稍有不慎,都會導致滿盤皆輸,落實VIP客戶經理責任制是加強客戶維系的重要手段。
中國電信大力提升客戶服務水平和能力,將客戶服務當作客戶維系的命脈,電信售後服務不是簡單的負責保修終端,它是要讓用戶用得好、用得多、用得舒心。它涉及到用戶繳費是否方便、到了營業廳臉色是否好看、有了不滿向誰反映、有什麽要求向誰咨詢等等。中國電信的10000是壹個很好的服務渠道,是客戶與企業交流的平臺,但它也有不足的地方,它不是面對面的溝通,缺乏親切感,溝通的過程不便於跟蹤,最為直接、最能直接感知的是客戶經理制,落實客戶經理職責,是搞好客戶服務的重要手段,也是搞好售後工作的關鍵。
根據通信服務特點,在電信業務營銷售前、售中、售後三個環節,把握好設計、定價、宣傳三個關鍵,做好渠道建設和組織營銷,做實維系與服務,尊重市場規律,就為開創電信業務營銷新局面創造了很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