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界最有權勢100人的榜單前十名
這個榜單的前十名依次是:歐洲央行行長馬裏奧·德拉吉、德國總理安吉拉·默克爾、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裏斯蒂娜·拉加德、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英國首相大衛·卡梅倫、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主席加裏·根斯勒、美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以及美國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主席保羅·瑞恩。其中,政府官員就占了5位 。
自2011年12月起,德拉吉執掌歐洲央行行長。去年7月,他宣稱歐元是“不可逆轉的”,並帶領歐洲央行實施了旨在拯救歐元區的大規模債券購買計劃。這表明,他已開啟了歐洲央行對歐債危機最有力度的幹預。相比危機剛爆發時,現在有了德拉吉的歐洲已大有希望終結這次債務危機了。
德國是歐元區最強的經濟體,總理默克爾成為緩解歐債危機的關鍵角色。去年9月,德國法院裁定德拉吉的歐洲穩定機制(ESM,歐元區的拯救計劃)合法,這使支持該計劃的默克爾松了壹口氣。該判決也讓步入換屆之年的默克爾穩固了執政地位。
整個2012年,伯南克都在積極采取措施刺激美國經濟。去年9月,伯南克宣布了QE3,意圖刺激銀行信貸和經濟增長,異於以往的是美聯儲宣布將持續購買信貸支持證券,直至經濟明顯復蘇。
在首個任期內,奧巴馬做出壹系列裏程碑式的成績:通過醫改方案,結束伊拉克戰爭,穩定銀行系統。但是他在經濟上的表現確實是他的軟肋。連任後,他還將面臨稅收和財政預算等方面多重挑戰。
為應對歐元區來勢洶洶的危機,在2005年接替因性騷擾醜聞下臺的卡恩就任IMF總裁的拉加德已經額外籌集到超過4300億美元的貸款。
去年5月上臺的奧朗德並沒有使法國擺脫風暴。他的政府在經濟上行動緩慢,支持率不斷下降。由於開征高達75%的所得稅率,雖然使法國每年增收100萬歐元,但卻使富人們欲爭相逃離這個國家。
盡管銀行醜聞,媒體醜聞和嚴重的衰退正困擾著卡梅倫,但它在解決歐債危機時所扮演的角色卻正日益擴大英國的國際影響力。在去年6月的歐盟峰會上,他就反對各國做出的對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援助計劃。
多虧了根斯勒,華爾街和華盛頓才會如此重視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該機構正在調查曼氏金融的破產和摩根大通的倫敦鯨事件。他力推沃爾克法則、對銀行和衍生品交易商的壓力測試以及保護消費者不受互換交易風險侵害的隔離規則。
大法官羅伯茨取消了公司和團體對總統選舉的捐款上限。去年他又投票支持了奧巴馬的醫改法案,該法案將對美國醫療保險行業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瑞恩最為人熟知的是他提出的飽受爭議的財政預算案,這也讓他在去年總統競選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