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新聞 - 淶水縣與明清歷史有關的地名

淶水縣與明清歷史有關的地名

淶水縣明屬保定府易州。清初屬保定府。雍正十壹年(1733)淶水屬易州。

怡賢親王園寢位於北京西南大約88公裏、淶水縣以北12.5公裏的石亭鎮東營房村西雲溪水峪。墓主人就是康熙皇帝第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該陵寢也叫十三爺墳。

民國時期。淶水初沿清制,屬易州。民國二年(1913年)屬直隸省範陽道)、保定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淶水直屬河北省。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1949年8月,淶水隸屬河北省保定專區。1968年8月,保定專區改稱保定地區,淶水屬保定地區。

1993年調整行政區劃,設:淶水鎮、永陽鎮、義安鎮、石亭鎮、趙各莊鎮、九龍鎮、三坡鎮等7個鎮,明義鄉、王村鄉、東文山鄉、婁村滿族鄉、宋各莊鄉、其中口鄉、龍門鄉、胡家莊鄉等8個鄉,轄284個行政村。1994年保定地、市合並後,淶水屬保定市未變。面積1650.5平方公裏。

擴展資料

易州治所在今易縣,後置易縣為州治。唐轄境相當今河北內長城以南,安新、滿城以北,南拒馬河以西。遼以後屢有改變。清雍正時升直隸州。轄境兼有今淶源、淶水兩縣地。

1913年廢,改本州為縣。境內有長城之險,為河北地區門戶。五代、北宋初,常在此和契丹劇烈戰爭。明代和瓦剌等部相持,此地為節制紫荊諸關重鎮。又以產佳墨著名,世稱“易水法”。

古易州文化源遠流長。有8000年的人類活動史、5000年的炎黃奮鬥史、2400年的慷慨悲歌史、1400年的置州管縣史。

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有遠近聞名的“易州十景”:雷溪春濤、紫荊殘月、侯臺清曉、太巍煙嵐、狼山競秀、洪崖積雪、孔山星月、太寧疊翠、易水秋風、金臺夕照。

百度百科-易州

百度百科-淶水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