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黨經歷了哪幾次重大歷史轉折?
1、1927至1937年的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嚴黨領導的武裝起義有100多次,遍及14省140多縣(市),參加起義的工農群眾和革命士兵有數百萬人。
這些起義,高舉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的旗幟,給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以有力的回擊。起義保存下來的武裝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的主要來源。
2、1937至1945年的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壹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
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壹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十四年抗戰。
3、1945至1949年的全國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國民黨方面稱為“動員戡亂”,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國***內戰第二階段。
4、1949年至今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中國社會主義革命指從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誌著中國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擴展資料
中國***產黨革命歷程
第壹階段(1919~1927)
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並直接促成1921年7月23日中國***產黨的成立,新民主主義革命擁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此後,中國***產黨不斷發起工人暴動,反抗北洋政府統治。
第二階段(1927~1937)
這壹階段被稱為“土地革命”時期。由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開始,中國***產黨代表人民群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壹槍。秋收起義後,確定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開辟了以井岡山為代表的無數農村革命根據地,並成功粉碎國民黨數次“圍剿”。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國***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第三階段(1937~1945)
這壹階段被稱為“抗日戰爭” 時期。以“七七事變”為起點,中國人民進入了艱苦卓絕的八年全面抗戰時期。以國***第二次合作為代表,抗日民族統壹戰線形成,全國人民團結壹心,最終打敗了日本侵略者,維護了國家的主權獨立,極大地提高了國際地位。
第四階段(1945~1949)
這壹階段被稱為“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進行重慶談判,簽訂關於和平建國問題的協定(即“《雙十協定》”)。1946年,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發動內戰。在中國***產黨的英明領導和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戰爭最終獲得勝利。
百度百科——中國***產黨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