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房價
在中央“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當下,社科院這般預測簡直“火上澆油”,對於沒買房的剛需來說,真的是晴天霹靂。不僅如此,壹些專家還在鼓吹“房價過低不利於家庭奮鬥”、“只有房地產才能救中國”、“未來30年房價不會下跌,只會緩慢上漲”……
情況真的如此嗎?未來剛需購房者真的看不到市場降溫,房地產會壹直非理性持續上漲下去嗎?
壹
同樣作為壹名底層剛需,我真切理解大家對房地產寄予的深情厚望:不反對房地產發展,更不會忽略房地產過去之於經濟的不可替代貢獻,但也請體會下民情,高房價把很多買房真正用來居住的剛需拒之門外,反而讓壹些投機倒把者憑借其大殺四方,賺得盆滿缽盈。房地產這個民生產業,早已名不副實。
我們要求得並不高,從未幻想不勞而獲,只想靠辛苦打拼能貸款買壹套屬於自己的房子,苦心經營自己的小家庭。不求大富大貴,但求問心無愧;不求給子女後代留多少財富,但求給現世家人壹個溫暖的避風港灣。
但就是如此簡單的億萬剛需都殷切盼望的小小夢想,現在都很難實現,因為房價太高了,早已脫離了居民的收入所得,不管是壹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現在的年輕人想靠自己的勞動所得買壹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太難了,北上廣深這樣的國際大都市更是天方夜譚。
白巖松說,高房價毀掉了年輕人的愛情,毀滅了年輕人的想象力。在高房價的現實之下,他們壹畢業就成了中年人。
實幹家曹德旺說,壹國強大最終靠得是科技支撐,房地產強完全是自嗨行為,時間久了弊端就全顯現出來了。高房價就像壹顆“毒瘤”,它不僅摧毀了國民積極進取的信心,還剝奪了無數家庭居住的權利,更擠壓了實體降低了國際競爭力。試想壹下,壹個國家壹直靠房地產拉著跑,資金人才都進了地產行業,但是實體制造都是中低端產業,做得都是代加工的活,真正的科研芯片軟件等產業沒有壹個強項,這樣的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也不會被真正認可,因為妳缺少制裁別人的“武器”,妳只有被動挨打的份。
2016年,任正非就炮轟過深圳的高房價。他說,“除了生產用地成本之外,高房價還增加了企業員工的雇用成本,嚴重可能會摧毀企業的競爭力。”這話放在今天相信會有更多的人能夠感同身受。
是啊,房地產不能再被捧得太高了,踏踏實實做實業搞技術,才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二
壹些無底線專家還在鼓吹房價還會壹直漲下去的時候,真的希望他們能接地氣聽點大眾的真切呼聲,開發商的代言費的確好賺,但是鼓吹房價上漲包裝房地產的巨大作用,以犧牲更多人的幸福為代價換來開發商的“打賞”,他們真的能夠心安理得嗎?投機炒作早已是破鼓萬人錘、墻倒眾人推,在我看來壹些道貌岸然的專家更應該被鄙視,被審查。
眾所周知,我壹貫反對高房價,厭惡投機炒作,更反對中國不顧壹切發展房地產拉動經濟的粗放發展模式,對於各地方靠出賣土地融資發展的模式更是無數次闡述過其背後的弊端和風險。高房價有副作用已經不只是我們少數媒體人在啰裏吧嗦,黨媒央媒也在頻頻有意敲打,釋放房地產到了需要改變的信號。
經濟日報曾發文稱,“不走靠房地產拉動發展的老路”;中新社文章評論稱,伴隨中國經濟的轉型換擋,房地產業發展階段相應轉變,角色已經由“發動機”轉變成了“穩定器”;人民日報海外版日前更是發布題為《中國不會靠炒房拉動經濟》的評論,再次壹錘定音定調樓市發展方向。
今天壹早新京報刊發了題為《警惕房價反彈對居民消費的“擠出效應”》的文章,明確承認,“過高房價會造成多方面的副作用。”文章直言不諱揭露到,高房價讓居民債務持續攀升,這嚴重影響到居民其他領域的消費支出,對於收入不高的居民而言,甚至會帶來生活質量的下降;不僅如此,居民看漲房價預期形成,資金還會不斷流向地產市場,更對其它行業造成了擠壓;更重要的是,文章提到,房價過高還會連帶房租上漲。有研究指出,住房貸款占存款的比例增加壹個百分點,居民的消費支出下降0.2個百分點。
很明顯這已經不是房地產行業本身的問題了,這關系到居民生活水平保障、國民經濟轉型升級、房地產市場改革等重大問題。
我在此前的文中多次說過,這些年房地產迅猛發展,很多人憑借房產壹夜暴富,實現了階級躍升,他們自然對高房價愛得深切,但是放眼望去,中國沒真正解決住房問題,被高房價拋棄的群體才是大多數。房地產作為民生產業,應該重視解決大多數人的居住問題,而不是成為少數富人賺錢的工具。過去房地產對經濟貢獻巨大,但是發展到今天已經是滿目瘡痍,經濟對房地產依賴越大未來這種矛盾會更加深化,所以已經到了要徹底“拋棄房地產”的時候了。
三
很多人還在耿耿於懷社科院的預測,在這裏說壹下我的看法:市場不是簡單地做加減法,社科院這種基於過去漲跌幅精確計算到小數點後壹位的預測沒有任何意義。房地產市場受政策影響巨大,昨天市場還是如火如荼,壹個政策落地,壹切就可能會完全被顛覆,火熱的市場被打入冰窖也是常有之事。更何況,中央對樓市的定調非常明確,未來房地產的發展將以穩為主,年漲幅7.6%顯然是不能夠被允許的。
再看看近期市場上發生的壹切,大家可能就更釋然了:
首先:因樓市過熱,兩月十城樓市被直接點名,蘇州、佛山、大連、南寧等熱點城市無壹例外都在其中。
其次:地市火了壹段時間,但是資金監管又嚴格起來了。4月1日-5月20日僅50天,各地銀保監局開出的223張罰單中,涉及違規“輸血”房地產的罰單有32張,罰沒金額合計約1069萬元。監管嚴查違規資金進入樓市尺度之嚴厲程度可見壹斑。
再者:銀保監會發通知稱,新壹輪整治房地產市場融資亂象已經開始,包括斬斷銀行、信托等融資渠道或進壹步收緊。
不僅如此,南京、深圳、合肥、青島等地也傳出信貸收緊剎車的消息。利率收緊,新房放款慢,開發商回款也慢,資金不流通,開發商肯定不好過;二手房放款會更慢,房東拿錢周期更長,大多剛需置換的時間也拉長。這是很顯然的“剎車”信號。但就是苦了當下準備買房的剛需了,利率上浮被誤傷是難免的。
這壹盆盆冷水潑下,釋放的信號不言而喻:中央及地方對於房地產市場走勢保持高度關註,並會根據土地拍賣、房價等各個環節的變化同步調整和完善相應舉措。
葉劍平教授指出,現在對房地產的調控已經到了“決戰期”,各個部門都在出重拳,試圖抑制房價。從目前來來看,調控房價的所有措施基本都用上了,到底有沒有效果,就要看地方政府的執行情況了。前兩年地方可能沒啥動力去落實,但是今時不同往日,中央對地方的“主體責任”要求很明確。結合前幾天的住建部預警點名房價漲幅突出的城市來看,後期如何情況依然如此,那麽必將對其“約談”,那麽性質就完全不壹樣了。
對於後市我想補充幾句:不管大家愛不愛聽,未來人口集聚、產業有相當優勢的超大特大城市房價還是很難下跌的,樓市變天是站在投資炒作的角度得出的結論,未來隨著調控不斷深入,房地產市場肯定是不適合投資炒作的,不怕死的盡管往裏沖;經歷了過去幾年的房價猛漲,其實很多二三線城市房價都已經觸頂,中長期看房價的確會繼續上漲,但是短期真的看不到房價上漲了,放開限購、放開限貸可能會陸續漲壹波,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都是百分百不可能的,壹切都看政策看中央的意誌。當下誰教唆妳炒房,就是害妳。
至於自住,壹切按自身需求行動,我理解妳想占房價下跌買房的便宜,所有人都想,但是這個便宜真的不好占,過去如此,未來依舊。歷史經驗告訴我,不管市場怎麽變,但凡是掏空六個錢包湊首付買房的剛需,無論何時都是最吃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