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能源汽車換電市場產業鏈分析
我國新能源汽車換電市場?產業鏈分析
新能源汽車換電市場產業鏈主要由上遊動力電池、換電系統、充電系統、整車制造商等;中遊是換電站運營商及動力電池回收;下遊應用於各類新能源汽車。中國新能源汽車近兩年來高速發展,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壹。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持續爆發式增長,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2022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1310萬輛,純電動汽車保有量1045萬輛。
隨著終端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增加,以及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提升,用戶補能需求較難得到滿足的問題日益凸顯。2020年,換電站第壹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中國新基建的七大重要領域之壹。2022年3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2022年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也提出,要“加快構建完善電動汽車充換電標準體系,推進純電動汽車車載換電系統、換電通用平臺、換電電池包等標準制定”。
在能源約束和環境汙染的背景下,國家將開發新能源作為改善環境和節約成本的重要措施,電動汽車已經呈勢不可擋的趨勢,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續航能力越來越強。
截至2022年12月,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充電樁179.7萬臺,其中直流充電樁76.1萬臺、交流充電樁103.6萬臺。從2022年1-12月,月均新增公***充電樁約5.4萬臺。與充電樁快充、慢充兩種補能模式對比來看,換電的補能時間在5分鐘左右,其補能效率遠高於快充與慢充,能夠有效緩解當前用戶的補能時間焦慮。
中國換電市場發展主要經歷三個發展階段:探索期(2007-2012),國家電網牽頭,示範基地為主,換電模式進入市場,形成“換電模式為主,充電模式為輔”的發展格局;沈澱期(2013-2018),充電模式成為市場發展的主流,主導快充、兼顧慢充,換電模式發展緩慢;發展期,車企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電池租賃消費方式,換電模式再次得到關註,形成充電與換電模式並行發展。
隨著公***交通領域全面電動化發展進程加速,換電模式發展空間較大。當前,換電模式具備的補能高效、快速、安全、購置成本低等優勢,能夠極大滿足出租車和網約車、公交車、貨車以及私家車的充電需求。
2019年至中國換電站保有量為306座,2020達到555座,2022年,2022年換電站保有量增長到1973座,較2021年增長52%。按近幾年的發展速度,預計2023年中國換電站保有量有望達到2400座。 截止2022年12月,中國換電站主要奧動新能源、蔚來、吉利、國家電網、博眾等企業參與建設。
更多關於新能源汽車換電行業的全面數據和深度分析,《2023-202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換電市場全景調查與市場年度調研報告》。《2023-202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換電市場全景調查與市場年度調研報告》為***研產業研究院自主研究發布的行業報告,是新能源汽車換電領域的年度專題報告。
《2023-202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換電市場全景調查與市場年度調研報告》從新能源汽車換電發展環境、市場運行態勢、細分市場、區域市場、競爭格局等角度進行入手,分析新能源汽車換電行業未來的市場走向,挖掘新能源汽車換電行業的發展潛力,預測新能源汽車換電行業的發展前景,助力新能源汽車換電行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