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對疫情作出10個判斷,這些判斷包括什麽內容?
春節期間,身兼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雙重身份的張文宏醫生在個人微博上發表了壹篇題為《抗新冠壹年回顧與展望》的文章,對疫情做出了10個判斷,包括對過去壹年中所取得經驗的總結、抗疫的現狀與進展以及未來必須做好的工作這幾大方面的內容。根據張醫生的10個判斷,逐條分析如下:
壹、全民團結是戰勝百年壹遇大瘟疫的基礎
這壹點相信是所有中國人的***識了。突發的疫情面前,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也沒有成功的例子供參考,但是壹聲令下,武漢封城,全民居家,之後疫情幾次反復,從北京新發地到大連到新疆、河北、以及東北、上海、天津乃至今冬的疫情,全民團結,令行禁止,使瘟疫的影響力越來越可控。
二、政府治理能力是戰勝瘟疫的關鍵
這壹點同樣是有目***睹,所有的醫護人員、各行業工作人員、誌願者,在統壹的調控指揮下,各司其職,哪裏有需要就沖向哪裏,夜以繼日地做核酸檢測,入戶排查,同時盡最大可能保證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使戰勝瘟疫成為可能。
三、早期識別病毒和診斷技術的發展是不幸中之大幸
新冠病毒突如其來,傳播速度之迅猛和較高的致病性、病死率曾經令人人自危,但是在與病毒抗爭的過程中,識別病毒和診斷技術的發展給人類帶來了希望,也為及早發現感染者、隔斷傳染源打下了堅實基礎。
四、靶向性藥物至今仍未取得重大進展,但已有的醫療技術得到了充分發揮
張文宏醫生坦言至今未獲得確切的靶向性抗病毒藥物,人類還沒有掌握類似於針對艾滋病的雞尾酒療法,但是已有的醫療技術得到了充分發揮,可以支撐大多數重癥病人依靠自己的免疫力恢復,最終戰勝疾病。像新加坡和中國這種醫療資源沒有被壓垮的國家,病死率可以降到0.05%以下。這個數字足以消除我們對疾病的恐懼。
五、疫苗的進步超出了預期,人類可能因此得以走出泥潭
新冠病毒已經成為在人世間的常駐病毒,除了疫苗,世界沒有第二種打開的方式,除非願意付出大量死亡的代價。新冠疫苗的研發創造了歷史上研發疫苗的記錄,在1年時間內,已經走完了疫苗從研發到上市的全過程。
六、治療性藥物終究會問世並廣泛使用,協同疫苗,新冠的病死率將大幅度下降
按照現有的醫療技術和水平推算,人類5年之內應能成功獲得確切的靶向性抗病毒藥物。但是藥物的成本遠遠超過疫苗,世界上也從未有通過藥物治療擺脫疫病的成功先例。因此,靶向性藥物的作用在於可以降低病死率,補充全球疫苗接種的不充分,讓世界有重新打開的機會。
七、病毒變異是自然規律,目前人類仍能掌控
病毒變異是難以避免的,這是由進化的基本原理決定的。變異株從英國開始出現,但疫苗和免疫後血清大部分仍有保護力,對於南非出現的變異,目前國際上的mRNA疫苗和中國的滅活疫苗對此仍有保護作用。雖然變異還會繼續,但無論中國和國際,目前看來,疫苗生產線足以應對這些突變。
八、全球重新開放取決於疫苗的可及性與公平性以及推廣的速度
世界能否重新開放,取決於全球疫苗的可及性是否遵循了公平的原則。張文宏醫生披露,其受邀參加了世衛組織專家組的會議,討論全球疫苗可及性問題,由於全球性的疫苗分配目前並未達成***識,世衛專家組對此憂心忡忡。但隨著中國新年期間,主要國家、尤其是中、美領導人的互動和年三十的互致問候來看,全球達成***識,支持世衛組織推動疫苗的全球接種,可能會出現轉機。
九、中國必須強化公***衛生體系建設,才能迎來真正的常態化生活
中國具有控制疫情的能力,但這是在很多人、家庭做出了很多犧牲的前提下,比如今年有1億人在原地過年。所以中國只有強化公***衛生體系建設,早期預警、快速響應、精準防控、動態清零,直至全民疫苗接種覆蓋的完成,才能迎來真正的常態化生活。
十、不管願意不願意,全球協作是世界各國的***同選項
世界是個***同體,中國沒有病例並不代表真正戰勝了病毒事實上現在影響我們的,大部分都是輸入性病例,因此,只有全球協作,***同完成疫苗的接種,整個世界才能恢復生機。
文章最後,張文宏醫生說?也許這次瘟疫,再次給了人類壹個團結的理由。?他的10個判斷,讓人對整個疫情形勢有了更明確的認識,不恐懼,但也不盲目樂觀,堅持管理好自己,直到徹底勝利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