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酶 底物 DGGR 有什麽性質~用什麽溶劑溶才能成微乳液~~~
酶是壹種活性蛋白質。因此,壹切對蛋白質活性有影響的因素都影響酶的活性。酶與底物作用的活性,受溫度、pH值、酶液濃度、底物濃度、酶的激活劑或抑制劑等許多因素的影響。
(壹) 溫 度
大曲和麩曲的酶活性,在低溫幹燥的條件下,可以得到良好的保存。酶的催化作用,只有在壹定溫度下才能表現出來。酶的作用速度與溫度的關系為:當酶蛋白沒有因受熱而變性時,溫度每升高10℃,反應速度增加壹倍左右[13]。通常酶的作用速度隨溫度升高而加速,但溫度升高到壹定限度後,酶的活性就要鈍化,直至完全失活。在釀酒生產中,酶作用的最適溫度,應根據生產日的不同而選擇。例如,在制備米曲汁糖液時,要求盡快糖化,其最適溫度可控制在55—60℃;如用於白酒發酵,發酵期可長達4—5天乃至數月。釀酒中為保持酶活性作用的持久,必須堅持低溫入池,低溫發酵醇。
(二) pH值
pH值可改變底物的帶電狀態,從而影響底物分子與酶的結合。各種酶的特異性表明,酶的活動中心只能結合帶某種電荷的離子,包括正電、負電或兩性電荷。例如,胃蛋白酶只作用蛋白質的正電離子;胰蛋白酶只作用蛋白質的負電離子;而木瓜蛋白酶只作用蛋白質的兩性離子,所以,木瓜蛋白酶最適pH值和它的等電點相同,pH值為5—6。酶分子具有兩性電解質的性質,同時pH值也改變了酶分子的帶電狀態,特別是改變了酶活力中心上有關基團的電離狀態。當在某壹pH時,酶分子的活動中心,既存在壹個帶正電的基團,又存在壹個帶負電的基團,這時,酶與底物結合最容易;當pH偏高或偏低時,其活動中心只帶有壹種電荷,就會使酶與底物的結合能力降低。例如,蔗糖酶當處於等電點時,才具有酶活性,而在等電點的偏酸或偏堿的壹側,酶活性則降低甚至完全喪失。又如,糖化酶作用的最適pH值在4.5左右,這個最適pH值即為該酶的等電點,高於或低於這個pH值,對糖化酶的作用都不利。酒醅是在酸性環境下糖化發酵的,當酒醅的pH值在4.5以下,糖化酶則鈍化失活,如繼續變酸,則逐漸成為不能糖化發酵的死醅;反之,當用石灰水中和酸度至pH4.5以上,甚至呈強堿性時,糖化酶也將發生鈍化,直至完全失去活性。通常酒醅在發酵過程中是逐步生酸的,所以掌握酒醅的入池酸度應在pH4.5以上。在正常發酵生酸時,要逐步調整到pH4.5。由於各種有機酸的氫離子解離度不同,通常化驗酒醅所測定的酸度,是以毫克當量/10克醅(以乙酸計)表示,而實際酒醅中的酸度來源是以乳酸為主,包括醋酸等多種有機酸的混合物。更確切地說,化驗酒醅的入池pH值,比化驗酒醅的入池酸度更為有利。酒化酶是酒精發酵壹類酶系列的總稱,酵母在進行酒精發酵時,同樣存在壹個最適pH值的問題,酸度常常表現為對酵母的生長和發酵有極大的抑制作用。在所有的揮發或不揮發的有機酸中,越是高級脂肪酸,對酵母的毒性越大。生產實踐證明:酒醅或發酵醪的酸度越大,酒精發酵越不旺盛。
(三) 酶的濃度和底物濃度
酶與底物濃度的關系,壹般來說,當酶的濃度較小,底物濃度大大高於酶,則酶的濃度與反應速度成正比;當底物濃度壹定時,酶的濃度繼續增加到壹定值以後,其反應速度並不加快。由於上述關系,過大的增加用曲量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實踐證明,曲大、酵母大,會使發酵前火猛,升溫高,生酸快,糖化和發酵作用過早停止;如用曲量太小,則發酵遲緩,酒醅不容易發透,材料幹硬,對生產也是不利的。因此,制造白酒使用曲和酵母,必須根據質量,酌情使用,不要貪多。
白酒釀造有澱粉濃度大、升溫高、酸度大、發酵周期長等特點,因此要求所采用的糖化酶及酒化酶等,應具有耐溫、耐酸、耐酒精、酶活性作用持久等特性。壹般固態或液態發酵的入池澱粉濃度為14—18%,求戰清雜清茶清茬發酵澱粉濃度高達30%以上,因此,在發酵過程中要求糖化酶和酒化酶等具有壹定的熱穩定性。糖化酶和酒化酶的熱穩定性越好,醇活性越不容易受破壞,發酵作用也進行得越徹底。酒醅發酵要產生壹定的酸度,而且酸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加。為了保持酶活性在酸性環境下不致鈍化失活,要求糖化酶及酒化酶等具有較大的耐酸特性。壹般黑曲黴的糖化酶,比黃曲黴的糖化酶耐酸性更好。所以,近幾年來,多以黑曲黴代替黃曲黴作糖化曲釀酒。另外,白酒發酵有較長的發酵周期,因此,要求酶的作用性質具有持久性。對糖化酶要求有前糖化力和後糖化力,即要求有較高的總糖化力。對酒化酶,要求發酵均衡持久,這樣,發酵才能有後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