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人汽」四十不惑,上汽大眾“再創業”

「人汽」四十不惑,上汽大眾“再創業”

作者:管宏業 王珊珊

四十而不惑。無論是對個人還是機構而言,這都是壹個遇到任何事都能明辨不疑的階段。

1983年4月11日,第壹輛上海大眾桑塔納轎車緩緩駛出安亭廠房,至今已近40哉。

“擁有桑塔納,走遍天下都不怕”,作為中國現代轎車的啟蒙之作,桑塔納融入了好幾代中國人對於汽車以及汽車夢想的記憶。

也幾乎是在壹張白紙上,上海大眾承擔起拓荒者角色,從零起步由小漸強,成為天際中最閃亮的壹顆星。

今天的中國,早已成為世界第壹大汽車產銷國。群星璀璨下,上汽大眾正努力跳出舒適區,推動深層變革。

以純電動品牌ID.為切入點,上汽大眾正在力推電動化轉型和年輕化變革。這個過程中,通過結合自身傳統優勢,疊加在制造、銷售、營銷體系的多維創新,逐漸形成了獨屬自己的新發展模式。

壹個時代有壹個時代的主題。上壹個時代的強者,新時代裏還能繼續成為主角嗎?

陣痛

2月20日,上汽大眾官宣,原延鋒汽車飾件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賈健旭,接任上汽大眾總經理壹職。

消息傳出,引發業內強烈關註。

從資料來看,賈健旭出生於1978年,現年僅45歲。委任這樣壹個年輕的少帥挑起中國最具資歷合資汽車企業的大梁,可見上汽集團對於變革的的迫切與期待。

據了解,賈在上汽集團深耕多年,在擔綱全球最大的汽車內飾件企業延鋒之前,曾負責上汽整車業務在歐洲市場的開拓工作,“裏外都有壹手”。

“他的身上就像裝了馬達,超級有幹勁,而且特別有點子和想法。”壹位熟悉賈的人告訴人汽傳媒。他曾談到他所在意的事:人們談起我時,這個家夥到底做過什麽?為後來者能留下什麽?

很顯然,這正是壹個能幹敢拼的悍將,但眼下擺在悍將面前的難題並不少。

過去壹年,上汽大眾全年累計銷量達到132萬輛,雖同比增長6.35%,但只有2018年70%的水平。

實際上,自2018年,上汽大眾四度邁過200萬輛後,在智電轉型的強烈沖擊下,企業行至波動的轉折點。不僅丟掉了冠軍頭銜,在行業與市場地位上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2022年,上汽大眾銷量已被三家自主車企反超,在銷量排行中屈居第五,迎來了成立以來的低谷。

很顯然,作為上汽集團曾經最大的銷量和利潤來源,此番換帥遠遠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麽簡單。特別是隨著集團內通用和通用五菱頹勢更顯,這個“長子”肩上的壓力和擔子變得更重。

變革

農歷二月初二,中國農歷“龍擡頭”的日子裏,上汽大眾公關團隊進京與媒體溝通。不少與會者喜氣洋洋地理了發,期待壹年有個好彩頭。

“龍擡頭”又稱春耕節,標示著陽氣生發,雨水增多,適應農人耕作。上汽大眾也已備好了種子,期待這壹年有個好收成。

有動蕩就有新機,智能化、電動化推倒的過程中,也同樣孕育著新機。如何實現成功轉型是每個傳統車企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據介紹,今年將從企業品牌、大眾品牌、斯柯達品牌以及企業社會責任四個維度,按照規劃完整的重點話題/事件,全方位強化市場與公關傳播。

其中,上汽大眾企業品牌將圍繞“2700萬輛”、新能源長沙工廠、新疆試車廠等話題展開;大眾品牌將緊扣換新產品/科技、ToC體系實力、用戶運營/***創三大優勢主題;斯柯達品傳播將聚焦戶外&生活方式,品牌“濾色”血液、老友記三大主題;企業公益責任方面,將重點放在教育、環境/安全/社區兩大話題。

壹年之計在於春,萬物復蘇之際,全體系的強化與煥新在以往極為少見。

上汽大眾轉型的決心、魄力與迫切,都壹覽無遺。

而這壹切只是剛剛開始。

此前,上汽大眾銷售公司總經理俞經民曾預期,2023年,全新的行業競爭環境、用戶需求以及持續加深的數字化進程,將不斷推動上汽大眾以更年輕化、數字化的產品形象,持續提升品牌及產品吸引力。

過去壹年,上汽大眾在營銷層面展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將以前的品牌部、銷售部、市場部、網絡部、售後服務部等所組成的營銷架構,以車型劃分到三個全新的車型組,對應ID電動車、高端燃油車和主流燃油車。

這是壹次深層次的To C轉變,目的就是針對不同產品采取不同營銷策略,從而可以更貼近用戶和市場需求。

2022年,上汽大眾大眾品牌***銷售97,014輛新能源車型,同比增長達78.2%。其中,ID.純電車型全年銷量達74,858輛,並在11月達成累計銷量超過10萬臺的目標。

未來,ID.系列車型改款力度會非常高,“我們會不斷引入新的技術和裝備,這也是順應新的競爭所采取的措施。”

伴隨著ID.的成長,上汽大眾的經銷商網絡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僅打造了位於各大城市繁華商圈的ID.Store新能源城市展廳,以便最大程度拉近與年輕用戶的距離;而且ID.Store內部的配套設施也比傳統經銷商更智能、更具科技感,符合年輕人對於個性化和時尚的需求。

在用戶運營層面,上汽大眾線上以“上汽大眾超級APP”為直連陣地,通過數字化驅動運營模式,盤活私域流量,提升品牌用戶粘性。線下則與ID.車主***創了“因妳而生”ID.Day活動,以“***創盛宴”的形式,更好地傾聽年輕消費者的聲音。

今年伊始,繼去年設立三個全新的車型組後,上汽大眾進壹步改革營銷體系,將此前的12個營銷大區縮減至8個,同時強化了營銷大區團隊的權限。

改革的動因在於,中國面積廣闊,各地消費者的偏好也略有不同。為了讓各地區的銷售政策更加有的放矢,上汽大眾通過調整不僅重劃營銷大區,還將部分營銷權限下放。

我們的目標是,讓聽得見炮火的人指揮戰鬥。

創業精神

“前面的20年,我們是市場天空上最亮的星;後面的20年,天空已群星閃爍;未來20年,我相信,上汽大眾會比之前更閃亮。”溝通會上,張動情地說道。

同許多上汽大眾人壹樣,2004年,張壹畢業就進入企業。那個時候,汽車對普通家庭而言還是壹個奢侈品;那個時候,上海大眾還是中國汽車業內最令人向往的企業,幾乎沒有之壹。

作為國內真正意義上的首家合資車企,上汽大眾在1984年就已成立。近40年的時間裏,上汽大眾乘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東風以及強大的本土化能力,給市場和消費者帶來了太多值得珍藏的記憶。

更值壹提的是,上汽大眾不僅參與締造了國內的現代汽車工業,更在壹片近似空白的平地上,為後來者探索出了壹條跨國企業如何融入中國的高樓。

“我們不是從零起步,我們是從負數起步的。我們的任務是將瀕臨倒塌、博物館級的陳舊廠區,改造成設備先進,符合國際水準的工廠。”40年前,上汽大眾外方高管曾如此描述:我根本無法想象,如何從這樣衰敗的廠房,生產出哪怕壹輛符合大眾標準的汽車。

壹定程度上,上汽大眾定義了跨國企業在中國的經營範本。不僅搭建了中國現代汽車工業零部件和技術體系,以德國雙軌制職業培訓模式培養了壹批汽車行業人才,還直接參與了改革開放初期打破鐵飯碗的實驗,探索出了壹條跨國企業如何融入中國社會的成功之路。

四十年彈指壹揮間。真正經歷過從無到有,邁過了高峰又滑入低谷,讓每壹位上汽大眾心裏都五味雜陳。但有壹個***同的感受格外強烈。

前不久的交流會上,大家談起了壹個話題:什麽是上汽大眾的企業精神?

在人汽傳媒看來,如果用壹個詞加以概括,那壹定是“創業”。

能夠在“負數”基礎上起高樓,“大破”之後再“大立”,構建起中國最大的汽車企業,引領、帶動行業滾滾向前,沒有開拓者的意誌和品質,是不可能成功的。

40年過去了,中國的汽車市場已經滄海桑田。“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卷”也好,變革也好,時代洪流下,“創業精神”有必要在上汽大眾重新發酵與煥新起來。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人汽,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